爱学习,爱生活,会学习,会生活,人生有百学网更精彩!
爱学习 | 爱生活

2015年自主招生面试如何有效准备

发布于:百学网 2015-05-21

2015年自主招生面试如何有效准备

  自主招生面试要不要准备?我们的回答是“当然要”。准备面试,并非所谓应试教育的延伸,要知道外国学生也在这样做。比如英国牛津大学“在牛津面试”的招生手册里,就有一位现在该校化学系就读的女生罗温纳·斯科特回忆自己的准备过程:“我的校长和高等数学的老师准备了数次模拟面试——他们都比最后的考试更难。”可见,不存在“要不要准备面试”的问题,只有“如何准备面试”的问题。

  面试前

  1.搜索特色问题

  在个人面试中,学生申请材料和自我介绍中的特色、亮点是考官主要的问题来源之一。例如上海交大就要求初审专家根据申请材料提出面试建议,如“我认为此生在某方面有特长,建议面试专家如何如何”等,供面试考官参考。

  学生可自己或请同学、老师站在读者、听众的立场,对申请材料和自我介绍中涉及兴趣、特长、所获奖项、特别经历(如创办社团、策划活动、参加大赛、出国交流等)的内容字斟句酌,将可能提出的问题列出清单,保证自己在个人陈述中浓缩的任何内容,都可以随时应考官要求展开精彩、丰富的陈述,对于材料中的定性评价,如“创造力好”、“团队精神强”等,要能举例印证。

  这项工作若不做好,很有可能出现“穿帮”的窘境。比如,有学生提到自己担任学校模拟联合国大会的人权委员会的主席。但当考官提问“谈谈你对人权的理解”时,该生思考了半天也未能作答;还有学生在材料中描述了自己的梦想,但当考官提问“你的梦想是什么”时,该生的答案竟与材料上判若两人。出现这些情况,都会使面试考官对你的诚信产生质疑。

  这类个人相关问题有一些“常考题”,如自我介绍(中英文),个人优、缺点,影响最深的人、事、物,最喜欢的书、最近在读的一本书,高中生活的收获与遗憾,个人生涯规划等,可以事先有所准备。

  2.关注时事热点

  如前所述,评述社会现象和时事热点的题目在面试中占有一定的比重。从实际情况看,大多数高三学生平时对这方面内容的关注并不多,因此考前一定要补强短板。

  首先,是最基础的“知道”,要了解过去一年发生过哪些大事,社会上有过哪些争论和风潮;其次,要对热点问题略有自己的思考和总结:今年的问题和去年的哪些问题可以相互对照?它们是否可以归入一些“母题”,比如“诉求与回应”、“改革与利益”、“规则与治理”、“市场与道德”、“话语与责任”、“权力与信任”等。另外,对于一些争议性话题,要明确自己的观点,并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争论?争论的焦点是什么?

  每年12月底、1月初各大报纸杂志推出的年度特刊,是考生一定要收集的重要资料。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别人是如何对事件、现象进行条分缕析的,掌握分析的套路、评论的思路、表达的技巧。此外,这里再为同学们支一招:与高校教授“网络神交”。不少高校网站上均设有该校教授的言论集合,学生可通过这种方式了解高校教授是如何看待一些问题的。但切忌将此奉为圭臬,简单记诵一些专家的判断、结论而没有经过自己的消化,到考场上“阿宝背书”是经不住追问的。

  3. 了解目标高校和专业

  我为什么报考这所大学?我为什么填报这个专业?我对它了解吗?它又适合我吗?好好想一想这些问题,不仅是为了答好面试中的学校、专业相关问题,更是为了让你的选择更理性。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建议你登陆所报高校网站,简要了解该校校史、校训、知名校友等信息,初步建立学校和专业的认同感,可能的话,可以联系一名现就读于该高校该专业的学生具体了解有关情况。

  4.体验模拟面试

  面试技巧可以短时间内集中传授,但面试能力却只有通过实战来提高。“模拟面试”就是提高实战能力的一种办法。

  具体来说,“模拟面试”可以起到三种作用。第一,熟悉场面。可将模拟面试场地根据所报高校的模式进行摆放,力求“全真”,到正式面试时,看到相似的场景,能够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第二,查找毛病。比如说话声音过轻或过响、表达过于咄咄逼人或过于缺乏主见等,再如说话时双眼不正视考官、用手扯衣服、不由自主地抖动双腿等,把这些问题通过模拟面试找出来,正式面世时就能尽量避免。第三,体验挫折。入选面试的学生大多为重点中学的优秀学生,较少有受挫的经历。通过模拟面试的演练,并加以总结和反思,学生在正式面试时就能自如应对。

  5.排查细节杀手

  l 服装仪容。得体的着装与仪容不仅表明你对考官的尊重,也能给考官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建议学生着校服或其他符合学生身份的服装。由于是正式场合,建议不要穿牛仔裤。面试前,有必要的可去理发,男生应剃清胡子,女生不要佩戴饰品或化妆。

  l 举止仪态。进入房间前先敲门,得到同意后推门进入,并轻声关门;入座前,可先说“老师您好,我是xxx中学的xxx:”(若规定不得泄露中学信息则勿犯规),得到考官示意后入座;结束面试时,简短地表示感谢并向考官道别。

  l 文明礼貌。近日考场时,要主动和考官打招呼,如“(各位)老师好”;离开考场时,要主动与考官道谢、道别,如“谢谢(各位)老师”、“(各位)老师再见”。

  l 非语言符号。

  脸:尽可能保持自然;

  眼:保持和考官的眼神接触,避开眼神交流被认为是缺乏自信或不真诚;

  手:避免拉衣角、扯头发等传递过度紧张情绪的动作;为了增强表达的有效性,必要时可用适当的手势辅助表达,但要注意幅度和频度,且要自然,不自然的手势比不用更不好;

  腿:不要习惯性抖腿或翘二郎腿。

  面试中

  1.答题前先要有规划

  面试过程中,应试者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的思维往往会因为过度紧绷而陷入空白状态,从而出现“短路”的局面,使得面试的成绩大受影响。为了避免这种情况,许多同学被迫采取“拉到篮里都是菜”的态度,一拿到问题就急于作答,往往中途发现角度不佳却又进退两难。

  判定问题的切入点,是成功答题的一个关键要素。听到问题时,要在第一时间对提问进行分类处置:如果是关于个人发展的,学校、专业选择之类的问题,马上回忆自己在申报材料中提及的内容;如果是知识性问题,则马上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积极回忆与之相关的内容。

  回答问题时还要注重表达的逻辑性,切忌“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说到哪里是哪里”。比如,对某一问题采取“正反合”的表达,先说正面影响,再说负面影响,最后总体判断。又说对某一问题采取层层推进式表达,A会导致B,B会导致C,C会导致D……严密的逻辑链条能让你的答案更具说服力。再如对某一问题采取分类讨论法,从公民角度看、从政府角度看;从国内看、从国际看;从过去看、从现在看、从将来看;从短期影响看、从长期影响看等。

  2.识读非语言信号

  研究表明,高达93%的沟通是通过非语言符号进行的,其中55%通过面部表情、形体姿态和手势,38%通过音调。我们平时在谈话中也有这样的经验,当谈到你感兴趣的话题时,你会不由自主地身体前倾,神情专注。在个人面试中,学生要尤其重视非语言信号的识别与传递。在倾听提问时,学生应全神贯注,通过不时点头或答应声“嗯”,告诉考官“我在认真听”;在回答提问时,学生要根据考官透露的非语言符号及时调整表达内容,或扩展、或收缩、或转换。

  3.不要轻易说“不知道”

  一些学生面对考官抛出的问题,一遇困难就吐出“不知道”三个字。这种轻易“缴械投降”的行为,往往会给考官留下不佳印象。若遇难题,学生完全可以用多种方式应对。

  一是“追问”。礼貌地表示自己没听清楚问题,想请考官重复一遍,以期从考官的复述中获取更多有用的信息。

  二是“请教+尝试”。有什么初步想法出现在脑海中时,不妨就像平时向学校老师请教问题那样大方提问,不要害怕没有水准。只要有理有据,让考官明白你分析的思路,自然会获得认可。有时,考官只要看到你在思考,还会循循善诱地“拉你一把”。在笔试时只能看出最终结果而不能反思思维过程不同,面试能将学生的这一过程完全“曝光”在教授面前。因此,你完全可以从现有知识出发,步步趋近位置问题的答案。

  三是“转移”。如说“这个问题我倒确实答不上来,不过我对与此有关的…有些了解”,从而顺水推舟地将话题转移至自己熟悉的地方。

  以上这些回答,都比仅仅说“不知道”三个字好得多。一位考官这样说:“学生从疑惑到醒悟、从错误到正确的转变过程,更能够令人信服的表现他们的思考能力,比起最后答案的对或错更加重要。”由此可见,千万不要轻易吐出“不知道”三个字!

  4.跳好“个性”与“安全”的平衡木

  学生在面试中往往有两种极端的想法。一种是中规中矩、四平八稳,不越“雷池”半步,但求“保险”第一。他们的回答虽不能说有错么有的甚至滴水不漏,但也多是大道理、套话或“正确的废话”。这样的学生,如何让考官留下深刻的印象?如何给考官一个录取你的理由?另一种则正相反,个性突出、棱角分明,对大量问题的看法都与主流观点相左甚至完全相反,将“真性情”百分百地展现在教授面前。一位高校分管招生工作的校长曾说,高校面试的本意就是要看出学生本性的东西。但是,从实际情况看,这种“剑走偏锋”的做法要冒很大的风险。学生应在两者之间求得平衡,既要亮出个性,也要保证安全。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END -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