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学习,爱生活,会学习,会生活,人生有百学网更精彩!
爱学习 | 爱生活

孩子产生厌学情绪应该怎么办?如何帮助孩子消除厌学情绪?

发布于:百学网 2017-09-28

孩子产生厌学情绪应该怎么办?如何帮助孩子消除厌学情绪?

  也许你已经发现自己孩子学习的时候只是在做样子,遇到问题并没有认真思考,也不愿意主动问老师和家长。其实从孩子看电视、玩游戏、与同学交往的积极性与聪明劲来看,孩子的智商是没有问题的,问题是人在学习,心却不在学习,也许这就是厌学时的表现,那么,孩子产生厌学情绪应该怎么办?如何帮助孩子消除厌学情绪?一起来看一看!

  

孩子产生厌学情绪应该怎么办?如何帮助孩子消除厌学情绪?

 

  厌学情绪分三个等级

  孩子对学习活动表现出来的无趣、冷淡、怠慢、厌倦等消极情绪和行为方式,都是青少年学生出现的厌学情绪。不少数据调查都发现,厌学的孩子所占比例较大,成为当代学生的主要情绪问题。厌学的结果容易被家长误解为孩子的学习智力有问题,家长的教育态度容易变得急躁,并对孩子宣判“没希望了”、“没治了”、“完了”等等。所以厌学对孩子的消极影响不仅是学习成绩低于潜在能力,还影响孩子的自信心和个性品质。

  厌学情绪分为三个等级,轻度厌学表现为孩子不喜欢或者不想学习,如思想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写作业偷工减料等等,杨杨属于这种情况;中度厌学表现为孩子逃课或者逃学;重度厌学发展为心理问题比较严重的厌学症,出现动机、品德、个性或躯体上的问题,需要专业心理辅导和矫治。中度和重度厌学容易引起老师和家长的关注。实际上很多孩子都处于轻度厌学,它对孩子的危害隐性而且长久,所以它更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并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对孩子进行引导。

  不良家庭教育方式会导致厌学

  影响孩子厌学的因素多种多样,排除智力因素以后,大致可以分为社会因素,例如孩子生活或学习的周围环境是娱乐或商业闹区;同学因素,例如孩子结交了习惯或品行不良的伙伴;学校因素,例如有的学校片面抓升学率,孩子承受不了学习压力;家庭因素,例如父母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不关心、方法不当或者父母关系不好,经常吵架;个人因素,例如孩子怕吃苦、依赖性强、经常撒谎,等等。

  在各种因素中,不良家庭教育方式是导致孩子厌学的重要原因,尤其是在一些和睦的完整家庭中,家长虽然也重视孩子的教育,但是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形成一些家庭教育弊端,导致孩子厌学。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管理随便,张弛无度。有的家长与其他家长聊天或者开完家长会后,就紧张一阵子,对孩子的要求和监督都比较严格,不久,由于自己工作繁忙或者享受自己的业余爱好,对孩子的情况就不闻不问了,孩子也因此变得松松垮垮的,导致孩子的学习态度浮躁不自觉,这种现象在当代家庭中比较普遍。

  目标单一,期望过高。很多家长教育孩子的目标单一,只重视智育,不重视德育、习惯养成和心理健康教育,对孩子学习以外的成长和进步不关心、不鼓励,结果孩子形成逆反心理;同时家长对孩子的成才期望过高,孩子总是达不到家长不断攀升的目标,结果学习心理紧张,压力太大,导致厌学。

  包办过多,娇纵溺爱。学习需要付出一定的意志和努力,在生活中经受锻炼的孩子更加勇于和善于克服困难。而有的家长事事顺着孩子,包办过多,以为这样孩子该好好学习了,事实却相反,孩子养成“身在福中不知福”的冷漠和懒散,不愿意主动思考,遇到困难就退缩,结果在漫长的学习生活中逐渐掉队和厌倦。

  消解厌学情绪的科学方法

  “亡羊补牢未为晚。”青少年学生的可塑性很大,家长不要用批评、发脾气等简单粗暴的办法对待孩子,而要理性地调整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孩子的进步还是会很明显的。

  关注过程,注重细节。家长不能成绩好了就把孩子捧得高高的,成绩差了就孩子摔得狠狠的,对孩子想起来就管,想不起来就不管,而要关注孩子的学习与变化过程,平时多交流、勤检查、常监督,为孩子营造稳定情绪的良好环境。关注过程中的细节,与孩子一起分析成绩好坏的具体原因是什么,学习方法怎么样,学习和玩耍怎样结合,然后扬长促短,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目标实际,小步前进。既然孩子已经因厌学导致成绩落后,就与孩子商量、制定一个可行的学习计划,这个计划既包括学习成绩,还包括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每段时间进步一点点,家长和孩子都不要着急步伐太慢,但是要坚持不懈,使孩子逐步树立自信心,体验成就感,让孩子从厌学的阴影中一步步走出来。

  减少帮助,培养意志。厌学的孩子都有畏惧情绪,对家长、老师和同学有依赖心理,希望得到的外在帮助越多越好,家长要矫正孩子的这种懒散和懒惰习惯。家长可以采取逐步减少帮助的方法,逐步增加孩子的自理程度,培养他的意志。良好的意志品质最终不仅有助于消解厌学状况,对孩子以后做人和做事都是很重要的。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END -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