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压力来自哪里?父母的压力来自哪里?
说到压力,很对孩子表示自己的压力很大,很多父母也表示自己的压力很大,那么孩子和家长的压力都来自哪里呢?
孩子的压力,来自爸妈
孩子的压力确实很大,但主要来源是爸爸妈妈。父母们焦虑万分,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常常完全不考虑孩子的需求和最终效果,只管像比赛一样,争着抢着把甭管多大的孩子送去学习:
孩子还不到到一岁,就赶紧重金送去早教班;
孩子刚上幼儿园,就开始报各种兴趣班,学钢琴、学画画、学跳舞,学各种各样能成为才艺和特长的项目;
孩子准备上小学了,送他去上幼小衔接班;
孩子上一年级了,马上跟语文、数学、外语配套的课外强化班、补习班也要跟上,之前学的各种才艺,也要继续学着,不能拉下。
孩子上初中、上高中,各种班,尤其是课外补习班,还得继续上,以保证中考、高考提分、上名校。
孩子幼儿园三年、小学中学十二年,都被爸爸妈妈驱赶着学这学那,像个小陀螺一样,忙得团团转。
其实,除去由父母安排的这些学校之外的学习,单纯应对学校的学习和升学考试,除了在中考、高考的复习阶段外,孩子的日常压力并没有那么大。
爸妈的压力,来自自身
说起父母压力的源头,很多父母都会归为应试。但真心爸妈认为,真正的源头还在父母自身,大多数焦虑的父母,是把对自己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工作状况、家庭生活状况、社会地位的不满,转化为了焦虑,再转嫁给孩子,变成给孩子的压力。
他们希望通过让孩子上尽量好的幼儿园、小学、中学,学尽可能多的才艺,考上更好的学校、找到更好的工作、获得更高的收入,帮孩子摆脱父母自己所处的令人并不满意的状况。
这样“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期待固然可以理解,但是因为焦虑和压力,父母在为孩子安排各种各样的学习项目时,其实常常并没有对孩子的需求、那些学习的效果、那些学习项目对孩子一生的长久益处、甚至那些学习方式本身是否合理,做过理性的考虑,只是盲目从众:大家都去学,我们不学,输在起跑线上怎么办?
所以,为孩子施压、让孩子没完没了地学这学那,几乎成了一场全社会的竞赛,但一个很糟糕的后果可能是,孩子一生的学习意愿,都被幼儿园、中小学阶段各种各样盲目的“学习”给扼杀掉,他很可能成为一个无法终身学习的人,进而也就失去了在一生中持续进步的可能性。
这样的后果,和父母最初给孩子施压的出发点,可以说是完全背道而驰的。
除了给孩子施压,有没有其他选择?
那么,除了给孩子施压,除了盲目从众,父母有没有其他选择呢?我们认为有的。
父母可以选择放弃向孩子施压,转而为自己施压,要求自己不断进步,给孩子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家庭环境,尤其是家庭中的学习氛围,对孩子促进作用,其实比简单地到外面上各种各样的班儿大得多。
父母也可以选择放弃从众,按照自己的育儿理念养育孩子,给孩子一个自由自在的快乐童年,让孩子按照自己的节奏,健康成长。
事实上,还是有相当一部分父母,坚持做到了这一点,只是他们的大多是在悄悄践行,没有像焦虑的父母们那样,不停地通过各种途径发出焦躁不安的声音而已。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