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学习,爱生活,会学习,会生活,人生有百学网更精彩!
爱学习 | 爱生活

什么死亡教育呢?万圣节疯狂下是最好的教育时机

发布于:百学网 2017-10-28

什么死亡教育呢?万圣节疯狂下是最好的教育时机

  万圣节的那一天其实更应该告诉孩子们死亡是什么?很多时候我们中国人都是很避讳这个词的,但是在国外的家庭教育中,就有一个是死亡教育,要告诉孩子什么是死亡?现在很多学校都给孩子过万圣节,但是其实万圣节的本意是什么呢?所以教育孩子始终还是要在第一位,今天就跟百学教育小编一起来看死亡教育。

   什么死亡教育呢?万圣节疯狂下是zui.好的教育时机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艾略特倡导:死亡教育与性教育同等重要。死亡教育的第一步就是告诉孩子死亡。

  也许,你从未想过让孩子直面“死亡”这个事实,但太多例子告诉我们:让孩子们自幼接受正确的死亡教育,不仅能让他们毫无阴影地正确对待生死、通过实现做更有意义的事情提升生命质量,也能有效降低未成年人死亡率!

  在日剧《家庭的模样》中,阳三先生不幸罹患肺癌晚期。当继子浩太问他:“死是怎么一回事?”阳三先生这样回答:

  “浩太,看到蚂蚁了吗?它正兴高采烈地爬着。虽然现在很有劲儿,但总有一天会都死去然后成为养分。看,这里不是有只瓢虫吗?这只瓢虫总有一天也会死掉,回到土里变成养分。然后啊,新的蚂蚁、新的瓢虫会出生。听着啊浩太,死亡啊,对我们生物来说并不是什么特别的事,而是谁都会经历的、极其普通的事情。所以,我并不觉得死亡是什么不幸的事情,因为如果这么想的话,我们的出生,不都变成走向不幸的开端了吗?我死了以后,回到土里、成为大家的养分,然后啊会变成风、变成雨,一直陪在浩太的身边。”

  学习如何认识死亡

  知道死亡的状态你会更加珍惜生命。死亡是自然的现象,所以,在小的时候,就要告诉孩子这是个自然的过程。死亡也是意外的过程,有一些人的死亡过程,也可能是意外的,这个告诉孩子们,人的生命是脆弱的,要懂得保护。人的死亡是一个过程,要学会接受。

  学习如何认识死亡的过程

  就是认识临终的过程,学习怎样才能有尊严的安详的走过死亡的历程;生,活着是生命;死,也是生命也需要学习,如果不懂,面对死亡的时候一定是恐惧和慌乱的

  学习如何面对丧失亲人的悲痛

  让孩子们自幼接受正确的死亡教育,不仅让他们毫无阴影的正确对待生死、通过现实做更多意义的事情提高生命质量,也能够降低未成年人死亡率!

  让孩子知道什么是死亡,三大原则很重要

  面对死亡,家长要坦诚地表现出自己的悲伤,同时也要允许孩子表达他们自己的情绪和想法。

  鼓励孩子和别人讨论内心深处的恐惧和感受,请记住,面对死亡,孩子们最需要的是“说出来”。

  配合儿童的认知与情绪发展阶段特点,用孩子能接受的方法告诉他们死亡的真相,同时也要鼓励孩子说出自己感受。

  第一阶段:0~2岁

  婴幼儿没有确切的死亡概念,认为死亡只有“在这里和不在这里”、“有和没有”的区别,对于“死亡”,孩子有分离或者剥夺的情绪感受。这个阶段,家长可以用一些比喻拟人的方法解释“死亡”,比如可以把孩子心爱的玩具比喻死亡,玩具坏了,没法恢复了,就是死亡了。

  第二阶段:2~7岁

  幼儿认为死亡是真实的,生者和死者会分离,死者是不会动的。孩子有时会对死亡会产生神奇的想法,比如去世的爷爷会变成天使。这一阶段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社会认知能力,这时父母首要做的就是告诉孩子,死亡是一件很危险的事,并培养好孩子的安全意识,这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阶段:7~11岁

  上了小学的孩子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性,开始和成年人一样会产生悲伤的情绪。这时候他们会认为死亡时不可逆的,死亡有内外在的原因。他们对死亡的恐惧增加,认为死者仍然有生理机能,但死亡是最终的结局。这时候家长应该正面孩子提出的问题,用科学的角度,让他们以科学的眼光来看待这件事。可以带他们去自然博物馆,科技馆,看看人是如何出生,长大,老去,死亡,平静地告诉他们,他们就不会害怕,反而会欣然接受。

  第四阶段:11岁以上

  青少年把死亡堪称是整个生命过程的一部分,且具有个人的意义。认为死亡是最终的事情,死者已经没有生理机能。他们会对死亡感到焦虑。

  (以上阶段分类来自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对儿童认知发展分期的描述)

  美国和丹麦等国家都早早的对孩子进行了死亡教育

  ▼

  死亡的焦虑,并不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而减少,反而更甚。因为越是明白些事情了,越接近死亡的实相。但实相并不是真相,死亡的真相并不恐怖,这是成长的功课,有很多成年人也许仍旧卡在儿童时代对死亡的认识。

  在中国对孩子进行生死教育是一个被人淡忘的问题,但又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很多家长对如何为孩子进行生死教育犯了难,毕竟儿童对死亡的概念及其浅薄,但其他国家都早早的对孩子进行了死亡教育,比如美国和丹麦。

  美国是死亡教育的发源地,美国儿童教育专家早已发现实际上3周岁的幼童大多已接触到“死亡”这词。美国的家长和教师,却乐于在孩子3-4岁时就向他们作出关于“死亡”的诠释,当然这种诠释是十分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

  并且,在美国“死亡教育”中最精彩的一幕,要算越来越多的儿童在父母或老师的带领下,来到郊外专为绝症患者提供善终服务,跟大人一起把准备好的五彩缤纷的花瓣轻轻撒向临终者们的床榻。

  美国的一些小学校里甚至开设了别具一格的“死亡课”。由在教育部接受过专门训练的殡葬行业从业人员或护士走进课堂当起教师,跟孩子们认真地讨论人死时会发生什么事,并且让学生轮流通过演剧的方式,模拟一旦遇到亲人因车祸死亡等情形时的应对方式,或体验一下突然成为孤儿的凄凉感觉,或走进火葬场参观火葬的全过程,甚至设计或参加一台模拟的“向亲人遗体告别”仪式等等。尽管也有人认为这么做可能会给孩子心中留下阴影,但大多数教育专家和家长却对此表示了无保留的支持。

  丹麦的生死教育坦白而直接,虽然丹麦常被评价为最快乐的国家,但却演了一场全球家长惊讶不已的“残酷”的生命教育课。

  丹麦Odense动物园公开在孩子面前解剖长颈鹿、狮子、骆驼等等。入园参观的包括当地一群幼儿园和小学的孩子。负责解剖的人员向观众展示这些内脏。由于血腥味太浓,很多人用手掩着鼻子,虽然这种大部分人不能接受的直白得有点过分的教育方式,但丹麦人更不接受在儿童面前过度宣扬世界的美好。(丹麦生死教育真实场景)

  告诉孩子:死亡是件很自然的事情

  ▼

  这个世界什么东西都不是确定的,但有一件事是确定的,就是每个人都会死,这对我们每个人都很重要,哪怕没有任何宗教信仰都需要面对死亡。

  不要再吓唬孩子, 让他们知道什么是死亡。 死亡是每个人必须要面对的,生死教育的第一步就是告诉孩子死亡。

  请一定要告诉孩子:死亡是件很自然的事情,生老病死本来就是人生的规律,我们要学会用一颗平常心去面对死亡。儿童在4岁左右就会产生死亡的概念,如果无法得到父母或老师的正确引导,容易对死亡产生错误认知,进儿产生负面情绪,影响一生。

  如何帮助孩子正确面对死亡

  当孩子问到死亡的时候,我们却总是搪塞过去。也许是因为“死亡”这个话题太过于沉重,不想让孩子过早的有心理负担。既然死亡是每个人都得经历的,不妨适当的时候让孩子感知生命。

  1.通过绘画

  可以找一些谈到死亡的绘画和他们一起看,对他们理解死亡也有好处。

  比如:《爷爷变成了幽灵》从小男孩艾斯本的角度去看待爷爷突发心脏病去世让小男孩从最初的不理解到最后对爷爷死亡的释怀,这本绘本虽然讲述死亡,却并不让人感觉沉重与悲伤,让孩子在自然中学会接受死亡,珍惜生命。

  《一片叶子落下来》从一片叫做弗雷迪的叶子角度来看待生命的死亡,从不理解、恐惧到最终平静,生命的意义在于经历美好的事物,在于给别人带来快乐。死亡并不是代表一切毁灭,而是另一种形式的新生。

  2.通过比喻

  家长们可以用比喻的方式对孩子解释死亡,让孩子对死亡有粗浅的认识。

  3.培养孩子安全意识

  对已经有了一定的社会认知能力的小朋友,能辨别一些基本的是非的孩子会慢慢的思考,因此家长们应该做“生命教育”。就是告诉孩子死亡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并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把危险教育做好是相当的重要,所以这个阶段最重要的就是告诉孩子危险的东西很疼不能去碰,哪里有危险都要说清楚。

  如何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

  ① 让孩子在实践中掌握多种生存技能

  让孩子在不断的锻炼中,逐渐掌握多种生存技能。安全知识不是卷面的考试,他是要和生活真实对抗的。我们不能让孩子由于“无知”而出现意外,更不能让孩子因“纸上谈兵”而当真正面对危险时却束手无措,导致悲剧的发生。因此,我们一定要使孩子的安全意识切实的融入孩子的自身素质之中。多教孩子一些生存技能,放手给孩子一些空间,让他们在生活中锻炼摸索,不断的使自己完善。

  ② 教孩子认识安全标志

  教孩子认识多种安全标志,交通标志。使孩子能够辨认这些标志的意义,并按照标志的指示行事。这也是生存的一种必要技能。

  ③从小培养孩子分辨是非的能力

  从小培养孩子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以防孩子受到不良影响。自我保护意识要深深扎入孩子们的心里,不随便跟着陌生人走、不轻信陌生人的话、不要陌生人给的东西等等,提高自我保护的警惕性。

  ④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

  孩子天性淘气、贪玩,贪吃、自控力差,因此,有时玩起来忘了安全,造成自己受伤或损伤别人或控制不住自己,以及吃陌生人的东西上当受骗。因此,父母平时要注意增强孩子的自控力。

  通过科学的眼光

  对上小学后的小朋友都有了一定的独立性,和成人一样具备了悲伤的情绪,会思考、会判断、这时家长无需用比喻的说法去搪塞孩子,当孩子提出死亡的疑问时需要用科学的眼光去看待这件事,并且可以带孩子去自然博物馆看看人是如何出生、长大、死亡的。让孩子对死亡有正确的认知。

  家长要实话实说

  家长面对孩子对死亡的疑问千万不能说谎,不然等孩子长大了知道真相后会认为你是在欺骗他,对你会很不信任的,应该实话实说,用孩童能听懂的语言去讲死亡。

  通过自然界

  当孩子提出死亡这个问题后,父母可以在进行解释后让他看一些大自然的生命轮回,如花谢花开,叶落归根等,通过这些自然现象让他对死亡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如可以跟孩子说,你看,大树的叶子在秋天就会落下,我们人也是一样,有一天也会落下。并且要注意方式方法,不可过于残忍。

  不要再唬弄孩子,请让他们知道什么是死亡

  生死教育需要从幼儿开始,只有从小在他们的心灵里种下珍爱生命的种子,才能使他们在遇到挫折和困难时乐观地、充满爱地面对生命、笑对生活。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END -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