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学习,爱生活,会学习,会生活,人生有百学网更精彩!
爱学习 | 爱生活

2岁娃爱说“不”、抢东西、打人,变成小霸王有原因,别错怪孩子

发布于:百学网 2023-08-18

2岁娃爱说“不”、抢东西、打人,变成小霸王有原因,别错怪孩子

  2岁娃爱说“不”、抢东西、打人,变成小霸王有原因,别错怪孩子

  作者:京妈说

  1岁左右宝宝很愿意分享,但到了2岁左右突然变得小气、自私、不愿分享喜欢说“这是我的,不行,不可以”!还容易激动,甚至出现 抢东西,推人、打人的攻击行为,很在乎自己对物品的所有权,妥妥的一个“小霸王”形象,这是咋回事儿呢?家长又该怎么办呢?

  表姐家孩子前阵子刚过了2岁,跟上次见到1岁时的样子,判若两人。

  只要她喜欢的东西,别人都不能动,也不愿意给身边的小朋友分享,甚至别人拿着玩的玩具,只要她喜欢,立马抢过来,抢不过就哭闹,甚至哭着手就上别人脸了。

  表姐也是因此很烦恼,都有些自我怀疑了,从孩子出生后,一直都是自己带,之前都很乖,现在怎么就变这样了呢?她有时焦虑的都睡不着。

  物权意识敏感期:2岁娃变成“小霸王”有原因!

  可能不少新手爸妈也有类似的经历,孩子这是被惯坏了吗?

  其实,并不是!

  先别着急,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宝宝自我意识发展,进入了“物权意识敏感期”,这是每个孩子都会经历的一个阶段。

  这时的宝宝就是这样,处于“自我中心”的状态,常常是从自己的需求和感受出发,无法分辨清你的,我的、他的、我们的,这样的人际界限,认为“东西就是我的”。

  基于这样的发育特点,就表现出了我们看到的“霸道模样”。

  所以呀,我们作为家长,先了解了这是咋回事,并不是我们的养育方式出了问题,更不要深陷自我怀疑和焦虑。

  家长要做的:正确引导,具体有3个建议!

  当孩子进入“无权敏感期”后,我们不妨尝试按这三步来做好。

  第一步:理解孩子在物权敏感期这种特有的强烈占有欲。

  前面也说了,这是孩子成长必经的阶段,只是有的孩子反应强烈,有的孩子相对温和,看上去没太大变化,但不管怎样,我们都需要尊重和理解,正确的帮助孩子度过这一时期。

  第二步:帮孩子明确自己与他人的边界,建立正确的物权规则。

  首先,帮孩子区分哪些物品是自己的、哪些是他人的、哪些是共用的:

  比如带孩子叠衣服,一堆衣服中,让他挑出哪些是他自己的;

  再比如玩“你的、我的、他的、我们的”游戏,告诉孩子这个玩具是宝宝的,这本书是妈妈的,笔记本是爸爸的;

  若有条件,还可以给孩子安排专属区域,用来摆放他自己的衣服玩具绘本,强化孩子对自己物品所有权的意识。

  其次,让孩子知道:自己的东西,可以有决定权、处置权和分享权。

  别人的东西,想要动得先问问对方是否同意;

  共用的东西,可以轮流、协商着来,就比如和小朋友一块儿玩滑梯,需要排队一个一个的玩。

  如果孩子不愿意分享,也千万别责怪孩子,更别强迫孩子分享。

  第三步:引导孩子学会分享和尊重。

  要让孩子知道,分享不是失去,而且自己会收获更多,这样他才能消除顾虑,愿意分享。

  引导方法也要正确,否则容易加剧宝宝的情绪和行为反应,混淆他们的物权概念,出现两种后果:“抢为上”和“只知道让”。

  如果孩子中招这2种情况该怎么办呢?

  ① 对于喜欢“抢”的孩子:要第一时间制止,并明确告诉他,那不是自己的东西,是别人的。想玩要先真诚的征得对方同意,或者用自己的东西交换;还有就是玩的时候不能破坏,不想玩了要及时归还。

  ② 如果是“只知道让”的孩子:可以亲自示范,教孩子勇敢的表达自己的意愿,学会拒绝和反抗,必要时可以向大人求助。

  这里京妈还有两点小提醒给家长:

  ① 当孩子给你分享时,大人要接受、别拒绝,被拒绝后孩子内心会失望和失落,有过多次这样的经历,在他们心理“分享和失望”会并存,慢慢就变得不愿意分享了。

  ② 要尊重孩子对物品的处置权,那他不愿意分享时,也千万别欺骗或强制分享,也不要以大人的价值观阻止孩子分享,更不能私自处置孩子的物品。

  写在最后:总之,在安全的前提下,多给孩子一些自主权,他们体验过了,经历过了,才能真正懂得如何做,自己才更快乐。

  也祝愿每一个孩子,都能在父母的尊重、引导和保护下,学会明白物品的归属,清楚人与人的界限,学会尊重他人,保护自己。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END -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