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教室里坐立难安怎么办?—了解触觉学习者、在运动中学习
枉我刻苦学习十几年,竟不知自己是何种类型的学习者。
我常听到美国同学说:“我是一个视觉学习者,我喜欢脑海里面有清晰的图像,可以请你给我描述一下这是一个什么场景吗?”我每每艳羡他们对自己最合适的学习方式自如自在的表达,并且基于对自己学习方式的了解而为自己争取更偏好的获取信息方式。我很希望在自己身上,进而在学生身上也发展出这种self-assuredness(姑且翻译成自信、自适吧)。
于是在“Mindful Reading and Writing”这门课上设计了几个教学环节,想帮助同学们反思自己的学习风格和类型,了解自己的学习偏好,进而迁移、制定有效的学习策略,为自己创设有助于学习的环境。
同学们首先在网站上通过回答20个问题来测试自己大致是何种学习类型,比如“当你记忆单词的时候,你A. 会用手指在空中划出单词的拼写 B. 会大声朗读体会听起来对不对 C. 会把单词写在纸上看是否拼对。”“当你回忆起以前参加过的一次活动时,你最容易想起 A. 参加者的面容和身着的服饰 B. 现场的音乐和人声 C. 你做了什么吃了什么。 ” 这20个问题让学习者反思、省察自己在具体的场景里是通过何种方式来记忆、获取和求证信息,而我们在平日匆忙的教与学的步伐中鲜有机会按下暂停键来进行这样的反思。
(你记单词时会感知单词的“形状”吗?)
根据测试的结果,学生会立即得到一个简单的报告,“你是一个60%的视觉学习者,20%的听觉学习者,20%的触觉学习者。”学生可以了解到自己是一个以视觉学习为主导、听觉、触觉为辅助的学习者。从统计数据来看,大部分人是以视觉学习为主导的学习者。网站上附有一些简单的建议,如多使用彩色笔来标注重要信息,利用思维导图来使思维视觉化等。
测试是基于VAK理论而设计,即学习者主要分为视觉、听觉和触觉学习者(visual,auditory and tactile learner),对理论的争议容后再表。VAK理论至少符合我们的一个常识,人是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感官来获取知识,而且人与人之间的学习方式有差异。我们传统的课堂上主要是通过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来传播知识,对于视觉学习和触觉学习涉及略少。
老师在课堂上做了一个小小的测试,体验触觉学习,或者说体验身体动作参与学习。老师说几个关于学习生活的statement,例如,“I get along well with my teachers.” “I am a good test taker.”(我与老师相处愉快、我擅长考试。),请同学们用脚投票。同学们分别走到教室的四个角落,来表达“strongly agree,strongly disagree,Not sure, I don’t know。赞同、反对、不确定、不知道。”活动结束后,老师采访了一位在测试中显示是以触觉为主导的学习者,她说了这样一番话:“平时老师在课堂上说或者用ppt显示某个观点,让我表达赞同与否,我常常觉得这个观点不过大脑,我没有一点感受。今天我需要身体的运动来表达观点时,我会真的感受到这个观点对我有影响,我会更真实地去体会感知四种态度的细微差别。”言罢,周围许多同学也微微颔首。
对于老师而言,这是一个颇有意味的时刻,恨不得拍拍自己的肩膀,“你发现了个性化学习的秘密,干得漂亮!”哈! 真希望可以因此获得一丹奖,的提名。
然而VAK理论,以及其他的划分学习者类型的理论,历来颇多争议。没有强有力的实证数据支持针对不同者学习类型而“因材施教”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学习者类型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模式,低年龄段的孩子学习习惯与偏好尚在形成中,可能更适合多种学习方式而非迎合他的某一种偏好方式。
(有的学校会有专门迎合孩子爱动天性的教学设施)
语言教育专家、羽毛球场上的好搭档Robin Wu老师提醒我,不必去拘泥于验证一个理论是否有效,而去思考如果不划分视觉、听觉和触觉学习者,学生群体是否会受益于多种信息输入输出方式。这,几乎就毫无疑义了。如果课堂上可听、可看,并且还可以动起来,学生会更加专注、更多参与,学习效果更好。
我们为什么需要“动起来”的课堂
01
转换注意力
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即时满足”(instant gratification)的时代,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我们的注意力时常已经极大地缩短。老师要在课堂上对抗这一时代特征几乎注定是一场必输的战争。孩子们在教室里的“动”可以帮助他们重新集中注意力。
01
有助于增强记忆
运动可以增强大脑的供氧,给海绵体时间将记忆进行储存,避免信息过载。运动中的学习将记忆的建构与时间、空间、情绪结合在一起,成为情景记忆(episodic memory)
01
有助于大脑发育
运动时大脑产生血清素、多巴胺、内啡肽、皮质醇,起到调节情绪、缓解压力的作用,促使大脑处在更积极的状态。
怎样让课堂动起来?
研究称每个人每隔20分钟就应该起来动一动,30秒到两分钟的运动就能产生很大不同。走动、伸展、瑜伽姿势简单易行,也可偶尔将听写改为让学生表演出来听到的单词。下面的一些课堂活动也可供参考。
打雪仗
有时候作文课上会让同学们交换作文进行同伴修改。在让同学们互相修改彼此的作文之前,允许他们把作文揉成一团,玩一分钟的“打雪仗”,投掷“雪球”。一分钟后,老师叫停。同学们可以捡起身边的一个纸团,平整纸张,然后开始互相订正作业。
Category
老师在黑板上写下水果、运动等需要复习的词汇类别。同学们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对应一个类别。一次一位同学冲上黑板,尽自己所能写出符合这一类别的所有单词,直到再也写不出就换下一位同学。写出单词最多的小组获胜。
摘星奇缘
老师先让同学们写下行星(或是其他需要复习的单词)的中英文,乱序地贴在黑板上。老师念一个提示,反应过来的同学可以冲上讲台撕下符合描述的单词。收获正确单词最多的小组获胜。
物以类聚
老师说一件TA做过的奇葩事情(比如我吃过手指甲),有过相似经历的站在老师身边,没有此经历的跑开,经历越陌生则跑得越远。老师拍身边一位同学的肩膀,这位同学又说一件自己的奇葩事情。这个活动适合作为集体的破冰活动,帮助大家更了解彼此。
一位脑洞大开的教育同伴甚至研发出了一套“动词操”,通过模拟动作来记忆单词。比如下列动作。
上面两幅图是“拉”的动作,extract,
下面两幅图是“下压”、施加压力,impose.
(photo credit to 谢娜)
仅从图上看这也许和图式单词记忆app某词斩并无二致,不过这位同伴的设计是通过肢体的动作来感受动词的方向与意义,运用身体感知来记忆单词。他很苦恼没有投资人找到他,希望看到此文后有意的投资人不要放过他。
大家有好玩好用的课堂运动游戏设计吗?欢迎在留言区分享,互通有无。
若大家也想试试视觉、听觉、触觉学习类型的测试,可在微信后台输入关键词“测试”,即可发送测试网站链接(英文)。
原创: 芙蓉塘外有轻雷 芙蓉塘外有轻雷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