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师,每天向前走去
教师的幸福不仅仅是学生的进步与成长,同时还应该包括自己的充实与成长。吾生有涯,而知无涯。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老师只有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才能拥有源源不断的“活水”,给自己和学生的双重成长以坚实的保证。
当老师,难道只能这样了
邓老师登上讲台已经第三年了,度过了初登讲台的诚惶诚恐、准备教案时的挑灯夜战,一切好像都变得顺遂起来。面对一篇新的教材,她已经可以用一套完整的程序(或者说套路?)来拆分、解读、写教案、做课件……一气呵成。有时候实在是不想做课件,直接在上网下载一个也不错。
哦,作为班主任,还需要在家长微信群里提醒一下今天给孩子布置的作业,说两句今年是孩子最关键的一年,家长要重视之类的话。
剩下的时间用来刷刷剧、看看综艺,告诉自己:老师、或者说班主任也要有自己的生活,这也不是什么罪过。尽管这样的休闲时光也会不停被手机上家长发来的信息、甚至打来的电话打断……
然而这样的安逸气息似乎也蔓延到了讲台上。邓老师确定自己的课前准备已经很充分,整个教学流程也没出什么太大的岔子,但除了少数几个学生在比较认真地听讲之外,其他学生表现出很淡漠的样子,有的在下面偷偷地聊天、玩手机、看课外书、做小动作……在有的复习课或者评讲课上,甚至有学生干脆趴在课桌上打起了瞌睡!
而当她提问时,场面就更加尴尬了,下面几乎都是一片沉默。每次她都只能点成绩zui.好的几个学生来回答,其他孩子各自忙着不知道什么样的事情——反正应该和课堂关系不大。
她在班上也不是毫无威严的,有时候实在控不住场了,也会发发火拍拍桌子,或者停下讲课生气地瞪着全场、把学科课临时改成德育课,讲讲学习是学生的天职这样的道理。但是效果就是,学生知道错了,但是下次还敢。消停两天之后,一切卷土重来。她将这一切归因为这个班的孩子实在是不爱学习。
作为班主任,头疼的事情更是一堆,今天这个老师来告状说学生上课玩手机,你为什么不管管,明天那个家长又来质疑她工作方式太过闲散,为什么别的班的老师从不会在群里布置作业。就连偶尔去“微服私访”一下班上的自习,都能听到学生偷偷吐槽说别的班上都有班服、班期,他们班啥都没有,真是low……
其实初当班主任时,她也不是这样的,可她发现现在的孩子和家长维权意识实在太强,有的事不管还好,管了就是麻烦。比如手机这事儿,她也曾很强硬的不准学生带,一旦发现马上收缴,后果就是被收手机的孩子跳着脚说要去投诉她,就连家长也到学校来,义正言辞的说手机是为了确保孩子的安全,也是孩子的私人物品,老师无权干涉。她也只有感慨一句这届家长太难带,手机禁令就只有匆匆作罢。
每每结束一天的工作,下班路上胡乱听些歌,邓老师总在这时开始了对自己的灵魂拷问:当老师,难道只能这样了?
终身学习者是老师的另一个名字
一个偶然的机会,邓老师的班级被抽中参加一个示范课展示,将配合一名受邀专家完成一节示范课。她作为班主任,必须带队参加。
一路上她的心情有些复杂,既担心自己这个“不爱学习”的班,到了示范课上,会不会掉链子,联想到每次她提问时那个尴尬的场面,如果发生在示范课时,就连带队的她恐怕都要一起尴尬起来。另一方面,她又有些好奇那个传说中的专家,究竟优秀到什么程度,毕竟这样直接把学生拉过去、不作任何排练就上,还是有那么点“艺高人胆大”的意味。
示范课开始了,邓老师的担心果然多余。班上的孩子就跟着了魔一样,全程注意力超级专注,思维异常敏捷,最让她印象深刻的是,在提问环节,连平时最不爱听讲的孩子都跳起来举手,他们给出的答案创意十足,“脑洞”令在场的老师们都赞叹不已。
这些就是她平时认为“不爱学习”的学生吗?
到专家的讲座环节,专家讲了好多她曾经偶尔听过,却没有去深入了解过的概念:“以学生为中心”“生成型学习”“核心素养落地”“跨学科教学”……
回想自己的课程:总是搞不清楚一节课到底能进行多少内容,惟恐完不成教学任务,所以总像是被人追赶似的赶进度……每节课的第一句话通常是:“这节课我们继续进行下一节。”完全顾及不到新旧知识的关联……课堂上虽然也想上出点新意,可就是不知道有什么新方法、新手段、新角度……邓老师突然明白过来什么。
专家的最后总结时说,干教师工作只凭热情是不行的,教育教学工作时刻需要心灵的介入。仅靠简单模仿不可能掌握教学规律,它需要的是长期的学习与积累。不学习,心灵之泉就会枯竭,工作也就无“心”可用。要给学生一杯水,你就得找到永不枯竭的水源。这个水源就是学习和实践。教师的另外一个名字是终生学习者啊……
有一位老师,每天往前走去
中国有句老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话,揭示了教育最重要的本质,教给学生知识不如教给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教学生如何学习,是老师所有工作中的核心任务。
如果一位专业的老师,首先不是一位专业的学习者,并没有掌握在互联网+信息时代获取知识的能力,失去了那颗宝贵的好奇心,必然无法保持对于教学的长久热情。对于每天都像海绵一样接收新事物的学生来说,这样的老师也很容易失去专业权威——“如果网上的课程比你更有意思,我为什么要听你的呢?”
一个孩子每天往前走去,他看见的是什么,那么它就会成为他的一部分。
我们希望孩子每天看到的老师,是一个爱学习的人,希望好奇、爱智慧能够成为每个孩子的一部分。
所以,作为教师,自己始终保持好奇心,保持终身学习的信念与热情,既是自我成长的需要,也是点燃学生的需要。
教师专业学习解决方案
1
/温美玉:阅读素养全息解码/
要解决课堂上的问题,核心还是要提供优质化教学。
在这方面,有趣的温老师是一个非常好的榜样示范。
温老师的“温氏效应”
想要快速翻转教学,轻松迎向素养课程;不想被繁琐的读写策略绑架,希望学生在教室能享受多元、趣味、深度又有创意的语文课程?那么,温老师的在线课程就是你zui.佳的选择。
五卡教具融合读写素养,让学习不卡顿,教学不呆板
适合人群:语文老师;班主任;全科教师
点击上方图片,即可了解课程详情
2
/带班新攻略——班主任线上研修营(三期)/
来自全国十余位名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智慧,案例全部源自真实的班级管理情境,营聚焦班级管理新方法、班级文化新生态、家校共育新策略、学生心理新解读等板块。
另外,本课程还是首个采取“生成型学习”方式进行自我迭代的线上课程。来自学员们——那些工作在一线情境中的班主任的提问,直接成为后续课程开发的素材与灵感。
课程案例:如何搞定80后家长?
在前两期课程的基础上,班主任线上研修营(三期)进一步优化了专家课程维度,专题内容分析更加丰富准确。并邀请作客专家就学员老师提出的典型案例,给出源于自身管理经验的案例分析,理论内容与案例实操在本期课程中相辅相成。
从内部生长,打破班主任工作的琐碎
适合人群:班主任
11.jpg
识别下方二维码,即可了解课程详情
▼
3
/教师执业法律风险防控/
由最懂教育的律师来教你,轻松绕过学生手机问题这样的校园法律雷区,明确关于“该不该管”和“该如何管”的法律依据,让校长和教师的工作更有底气,也更加安全。
本课程由蒲公英教育法律研究中心与蒲公英大学联合出品,聚焦教师工作中常见法律问题,结合大量视频和案例材料,通过专家团队的精心分析和讲解,帮助教师意思到日常工作中潜藏的法律风险,并提高分析和应对能力,从而降低教师及学校所面临的法律风险。
用法律为教育保驾护航
适合人群:任课教师;班主任;学校、幼儿园安全主管领导
点击上方图片,即可了解课程详情
4
/2019中小学教师核心能力通识课程/
用来回答“老师,就只能这样了吗”而开发的课程,着眼于“未来教师”核心素养进阶,从课堂教学艺术、课程设计能力、在线教育技能及跨界专业修养四个维度出发,全面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
本课程系蒲公英大学明星课程,已成功开设三年,获得学校、区域教育局好评如潮。
比较重要的是,该课程全年开课,每周一讲,可以帮助教师建立持续学习习惯,帮助学校建设学习型教师团队。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