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学习,爱生活,会学习,会生活,人生有百学网更精彩!
爱学习 | 爱生活

二胎劝退指南

发布于:百学网 2021-03-03

二胎劝退指南

  今年1月1日,在微信群疯传的除了问候新年快乐的,还有下面这张图:

  接着是不久后公安部户政管理研究中心发布的一组数据:2020年新生儿数量为1003.5万,相比2019年减少461.5万,相比更早前两三年减少了五六百万。

  就这样,新生儿数量断崖式下跌,生育率下滑成了开年“第一瓜”。

  此时,颓败了许久的东北闯进了公众视野C位。

  2月1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对全国人大代表《关于解决东北地区人口减少问题的建议》作出答复:

  东北地区可以立足本地实际进行探索,提出实施全面生育放开政策的试点方案。

  话题“东北放开生育限制”冲上热搜。

  这要是放在20年前,大概会是个喜大普奔的好消息,可今天,听起来像个陷阱。

  “生育”二字出现在政策里,仿佛母鸡下个蛋一样轻描淡写,但现实却是一场“倾家荡产”的马拉松。

  如此,当裁判喊3,2,1时,大家的姿势估计如下图:

  总之,一本正经地“逃窜”。

  不过回过神来,东北这个事吧,绝不是个简单的瓜,可以一吃丢之。它释放了一个信号:

  二胎已经不够了,未来需要各位家长多多努力,为国家贡献更多的娃。

  显然,就当下的情况,别说三胎、四胎了,哪怕是二胎,家长们也没多大冲动。

  尤其是寒假结束前,他们看到孩子面对被“尘封”许久的寒假作业,无知无畏的眼神时。

  当然,寒假作业还仅仅是养娃路上,非常不起眼的一个坎。

  更大的阻碍是“钱不够”。

  腾讯财经文章《东北年轻人:在哈尔滨养孩子的花费不低于上海 不想要二胎》中的一位哈尔滨家长说道:

  “奶粉是统一的价格,买衣服也是统一的价格,如果想找个好点的幼儿园,更是一大笔费用,以后还要报国际班、找外教,儿子大了,要准备婚房,其实想想挺可怕的,所以我是属于即使政策全面放开、也不会再生二胎的这波人。”

  所有投入中,教育成本是zui高的。

  如果家长真的想在竞争如此激烈的教育环境下,好好培养孩子,当然是孩子越少,资源越集中,孩子被培养好的可能性更大。

  在这里,拼经济是一方面,更奢侈的是拼时间。

  豆瓣一位网友描述了自己在国内一家互联网大厂亲眼目睹的情况:

  身为员工的父母在傍晚五六点钟去楼下广场,老人会带孩子过来,父母和孩子见上一面说说话,然后老人带孩子回家吃饭写作业,父母继续回工位搬砖到半夜。

  腾讯新闻之前拍过一部名叫《破局中的职场人》的纪录片,片中在互联网公司当主管的张婷经常加班到12点半,从望京开车回到数十公里外的家。1点多到家时女儿已经入睡。第二天6点,自己又要爬起床上班。她说自己ZD的愿望是“没有工作,好好地陪孩子一天”。

  有媒体把这些因为父母工作996无法陪伴自己的孩子称为“互联网留守儿童”,真是形象又扎心。

  其实大部分人的状态都和互联网打工人类似,后者至少还因着互联网红利,在经济上能给得起孩子更多支持,前者可能不但996,还穷🤷‍♂️,在教育上,往往只能被迫佛系。

  不过,孩子的教育问题还是后话,有个更紧迫的问题被忽略了,那就是在出生到上幼儿园之前的那段时间,即0-3岁的孩子该交给谁。

  以往,这会被默认为是妈妈的责任,现实中,也有不少妈妈会愿意放弃职业生涯,陪伴孩子。

  但不要忘了,仍旧有不少家庭,需要父母双方的收入才能维持基本开支。

  如果这样的家庭还缺乏长辈的支持,生育这个问题,便很容易被一而再再而三地搁置。

  哪怕生了大娃,也大多是勉勉强强,二娃,根本想也不敢想。

  此时,普惠、健全的社会托育服务体系就显得至关重要。

  鱼sir在之前的文《靠爱发电的学前教育,从业者都啥学历?我下巴掉了!》中提到,如果政府政策和当地社会规范能演化发展,使父母能兼容养育子女与追求事业的话,大家会更愿意生孩子。

  而简单的生育补贴政策是相对无效的。

  尤其是专门支持在职母亲的政策,比如普及幼儿的日托,比直接补贴更有效。

  经济学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生育率zui高的国家也有着最多的在职女性。

  2020年,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所受国家卫生健康委的委托,对全国13个城市的婴幼儿照护服务供需现状进行调研,发现婴幼儿的养育会给女性职业发展带来巨大的困境和挑战,其中二孩家庭母亲面临更大的职业冲击。

  调查显示,81.2%的家庭表示生育二孩会影响母亲职业发展,其中有54.9%的家庭表示会有一定程度的影响,26.3%的家庭表示会严重影响职业发展,极大地冲击职场与照顾家庭间的平衡关系。

  如果能把孩子委托给放心的托育中心,最大程度减少生育给母亲职业造成的影响,鱼sir相信那些“想生而不敢”的家庭,会更有底气迈出生育这一步。

  可咱们国家在这一方面的发展,才刚刚起步。

  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结果显示,在我国0至3岁婴幼儿家庭中,有托育服务需求的占30%。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调查数据显示,我国0至3岁婴幼儿入托率只有5%左右。

  拿2020年新生儿数量1003.5万举例,去年近300万个孩子背后的家庭,需要托育服务,这并不是一个小数字。

  不过,与这些看得见的需求和投入相比,阻碍生育更本质的原因是传统性别分工。

  比如专门支持在职母亲的政策想要真正落地,面临着一个切实的挑战,即家庭内部的劳动分工:

  一些调查数据显示,低生育率的国家也是男性在家劳动量最少的那些国家。

  如果男性能够被说服分担更多育儿责任,例如,引进“爸爸月”(daddy months),也就是专门为父亲设计的育儿假,那么女性决定生育决策时会更轻松。

  以两性平等政策闻名的瑞典就有这样的“爸爸月”。

  瑞典推行双职工/双照顾者模式,施行16个月性别中立的带薪育儿假,包括不用即作废的“爸爸月”。

  什么意思呢?

  “爸爸月”有3个月,政策规定所有新生儿的父亲必须休假在家带娃,否则带薪年假将减少3个月。

  此外,再加上健全的公立幼托体系,瑞典女性很少成为全职妈妈。

  如此看来,促进生育率提高,仅仅是开放生育限制这种毫无成本的政策,很难有什么实质性地推动作用。

  因为生不生孩子,已经不单单是个伦理问题,还是个经济问题,更是个性别平等问题。

  而生育面临的困境,看起来是个体、私密的,实际上又超越这个范畴,反映着整个社会在那些显而易见的问题上有没有采取措施。

  如果迟迟不见改善,大家便只能“计(ju)划(jue)生育“。

  #你想生而不敢生的原因是?#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END -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