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学习,爱生活,会学习,会生活,人生有百学网更精彩!
爱学习 | 爱生活

清北复交浙科人南综合评价自主招生回顾

发布于:百学网 2019-02-20

清北复交浙科人南综合评价自主招生回顾

  根据以往经验,3月前后,各高校2019年的自主招生简章会陆续发布,这也意味着2019年自主招生拉开序幕。届时,家长、学生可以基于自身意愿、实际水平和招生简章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学校准备材料、完成报名申请。

  但从年前开始,就已经有很多家长耐不住性子、开始了无尽的焦虑。

  都在说今年自招名额会缩减,到底会不会影响我家孩子报名自主招生?

  我家孩子可想上这所学校了,就是裸分差距还有点大,自招加分后能不能考上?

  孩子不是竞赛生,也没有什么奖项,能不能取得自招加分?

  ……

  焦虑的产生,源于“未知”。不了解自招政策,不清楚高校招生要求,既不会删选条件,也不懂合理定位,以至于在19年自招开启之际,底气全无,惴惴不安。

  而克服焦虑zui.好的手段,是向外理解政策、分析数据,向内合理定位自身水平;只有向内向外相结合,才能提前建好心理防线,抓住机会,争取自招优惠。

  在高校2019年简章发布前夕,我们将通过回顾18年各大高校招生简章,以梳理政策-分析数据-总结经验-补充信息的方式,和各位家长、同学一起,做足准备,砥砺前行。

  今天,我们将回顾2018年清北复浙交科人南八所学校的自招简章。

  其中,北大清华两所学校同时包括综合评价之博雅、领军计划的简章回顾;本文回顾不包含上海、浙江已进行新高考改革的综合评价的政策,上海、浙江地区招生简章,请参考我们其它分析文章。

  ◆ ◆ ◆

  高校自招简章回顾

  回顾2018年高校自招简章时,我们将以招生条件-专业-考核方式的逻辑进行梳理,家长、同学在自行分析高校自招政策时,可以参考上述逻辑。

  【北京大学2018自主招生】

  ▣ 招生条件:非常明确,就是面向这三类学生,五大学科竞赛全国决赛优胜者,学科营优秀营员,极少数“明天小小科学家”、“全国青少年创新科技大赛”全国决赛优胜者。

  ▣ 招生专业:除了光华、经院、法学、社会学、政管、新传、外语类外,剩余院系(含医学部)均开放自主招生,其中,有11个专业对应暑期课堂。

  ▣ 考核方式:采取“笔试+综合面试”的方式进行,其中,笔试科目为语数外三门,不分文理,面试为综合面试,学科营优秀营员免面试。

  ▣ 小结:提醒三点。其一,北大自招的条件清晰且严格,除了上述三类,想要通过北大自招初审,几乎不太可能;其二,竞赛生基本上都是提前有约,通过自主招生走一下程序,除此之外,北大自招中几乎没有剩余的竞赛生名额,所以不要问省一能不能过北大自主招生这类问题;其三,科技创新比赛国决优胜数量很少,极少数创新才能突出者,才能通过初审,且复试极其严格;其四,学科营是除竞赛有约外,获取北大自招资格的重要途径;其五,医学部自主招生单独报名,条件较北大本部自主招生条件稍松;其六,考核科目中,数学为拉分学科。

  【北京大学2018博雅计划】

  ▣ 招生条件:始终如一,就是年级排名,原则上来说要求年级排名为前1%(文理分列),但实际上,1%仅为参考值,学校水平越高,高校名额越多,年级排名自然会超出1%;反之,亦然。

  ▣ 招生专业:所有专业均开放,光华、经院另有专业测试,专业测试主要面向初评等奖为A+、且第一专业为上述两专业的同学。

  ▣ 考核方式:笔试科目(语数外)+综合(文综政史、理综物化),理科拉分科目数理化,文科拉分科目数学、历史;面试为综合面试。

  ▣ 小结:提醒三点。其一,获得北大暑期学堂优秀营员,直接获得博雅初审通过资格;其二,初审分为A+、A、B、C,A+评级仅有面试,有保底30分加分;A、B评级需参加笔试+面试,A基本有10分保底,但是A和A+人数不多,所以B机会很多;其三,竞争方式上,文理分开竞争,不同省份分开竞争;其四,专业测试比较独立,学生可以获得锁定专业的单独加分。

  【清华大学2018自主招生】

  ▣ 招生条件:非常明确,也是面向三类学生,五大学科竞赛成绩优秀者,文科营、工科营认定学生以及工程物理营、丘成桐数学营认定学生,极少数科创、文学/经学/出土文献类特长生。

  ▣ 招生专业:除了艺术类,所有大类都开放招生,其中,工科类专业开放工科营招生渠道,文科类专业开放文科营招生渠道。

  ▣ 考核方式:理科查考“数学与逻辑+理科综合(物化)”,文科考查“数学与逻辑+文科综合(文史)”。

  ▣ 小结:提醒三点。其一,清华自招的条件清晰且严格,除了上述所说获得加分认定的同学外,想要通过清华自招初审,几乎不太可能;其二,竞赛生基本都是提前有约,通过自主招生走一下程序,除此之外,清华自招几乎没有剩余的竞赛生名额,再想通过竞赛争取到优惠,至少需要国赛以上奖项;其三,仅有极少数创新、文学特长突出者,能通过初审,且复试极其严格;其四,今年文科营、工科营不再并入清华自招体系,而是直接对接领军计划;其五,考核科目中,清华自招与领军同卷,理科拉分科目为数理,文科拉分科目为数学;请注意,大量清华自招名额基本都已提前确定,若未能在此前获得资格认定,很难再争取到名额。

  【清华大学2018领军计划】

  ▣ 招生条件:核心标准为年级排名,学校水平越高,高校名额越多。

  ▣ 招生专业:所有专业均开放,仅临床医学类专业有专业测试,专业测试主要依据初审填报、笔试成绩确定入围。

  ▣ 考核方式:笔试科目,数学与逻辑+综合(文综文史、理综物化),面试为综合面试。

  ▣ 小结:提醒三点。其一,获得清华暑期学校优秀营员,直接获得领军初审通过资格。其二,初评分为优秀、良好、通过、不通过,其中,优秀评级仅需面试,保底30分加分;初评良好获得笔试+面试资格,大多数同学有保底10分加分;初评通过,需笔试通过后才能参加面试;其三,竞争方式上,文理分来竞争,不同省份分开竞争;其四,笔试拉分科目为数、理。

  【复旦大学2018自主招生】

  ▣ 招生条件:共三类,竞赛生分两类,“望道计划”要求数、理、化省一及以上奖项,“奥赛决赛项目”要求数、理、化、信全国决赛银牌及以上奖项;文科生占一类,为“博雅杯”,要求文科学习成绩非常优秀、文科特长显著,且需提交一篇3000以内的书评作为初审材料。

  ▣ 招生专业:热门的文科类、工科类、基础医学、数学专业均开放招生,但热门的社科类专业如经管、法学、新传专业未参加自招。

  ▣ 考核方式:“望道计划”,笔试(数学+理科基础知识)+择优面试(综合面试),其中笔试满分600,共120道单项选择题(数学50题、物理40题、化学22题、生物8题);“博雅杯”,笔试(一天封闭式写作测试)+择优面试(综合面试);“奥赛决赛项目”,决赛成绩(占比70%)+专家面试,成绩认定以决赛成绩为主。

  ▣ 小结:提醒两点。其一,对竞赛生奖项要求十分明确,省一等奖就是敲门砖,注意省一仅是门槛,并非省一就一定能过初审,文科生的文科成绩必须要特别优秀,且报名必须提交一篇书评;其二,“望道计划”、“博雅杯”,笔试成绩必须要及格,并根据笔试成绩择优选拔同学参加专家组面试;注意,“望道计划”的答题规则为,答对得5分,不答得零分,答错倒扣2分。

  【上海交通大学2018自主招生】

  ▣ 招生条件:只招收两类人,物、理、化、信学科竞赛省一等奖,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全国一、二等奖。

  ▣ 招生专业:几乎开放了所有专业,且本校热门专业基本都参加了自招。

  ▣ 考核方式:初审结果分为优秀、通过与不通过,初审优秀仅需参加面试,初审通过需参加笔试,笔试科目根据专业类型,分为数学+物理或数学+化学,笔试通过后方可参加面试。

  ▣ 小结:提醒两点。其一,18年上交自招,招生条件十分明确,不具备上述竞赛、科创奖项,很难通过初审;其二,上诉两类科创奖项中,获得全国决赛二等奖及以上的人数非常少;其三,竞赛生报名条件中,不包含生物竞赛。

  【浙江大学2018自主招生】

  ▣ 招生条件:限理科生,只招收两类人,五大学科竞赛省一等奖以及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全国一、二等奖。

  ▣ 招生专业:各大类理科、工科、社科实验班开放招生,几乎所有热门专业都开放招生。

  ▣ 考核方式:初审结果分为优秀、通过与不通过,初审优秀仅需参加面试,初审通过需参加笔试(语数外物化,满分200)+综合面试,面试满分均为100。

  ▣ 小结:提醒二点。其一,18年浙大自招招生条件非常明确,只面向理科生,且竞赛生报名,省一就是门槛;其二,两类科创奖项均要求全国决赛一二等奖,这实际上也是这个层次顶尖高校的一致要求。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自主招生】

  ▣ 招生条件:共三类,一是五大学科竞赛中,数理化要求省一等奖及以上、生物信息要求全国决赛三等奖(铜牌)及以上;二是入选英才计划,并参加相应的英才计划论坛;三是学科兴趣、特长与成绩,需提交证明材料。

  ▣ 招生专业:本校热门专业基本参加自招。

  ▣ 考核方式:笔试(数理,占比70%)+小组面试(占比30%)。

  ▣ 小结:提醒两点。其一,中科大对竞赛奖项的要求十分明确,但对五大学科竞赛的认可程度不一,奖项要求也不一致,对生物、信息奖项要求更高;其二,18年通过中科大自招初审的同学,绝大部分都具备上述要求的竞赛奖项,其中数物化省一占大多数,极少数通过初审但不具备上述竞赛奖项的同学,主要为“英才计划”;其三,中科大笔试难度较大,与清北自招、博雅领军难度基本一致。

  【中国人民大学2018自主招生】

  ▣ 招生条件:兜底条款+省级竞赛奖项优先考虑,除计算机专业要求具备信息竞赛全国铜牌及以上奖项外,其它专业未设置硬性的竞赛奖项要求,但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具备省级及以上相关竞赛、或同等级别创新成果奖项者;另外,所有招生专业均包括兜底条款。

  ▣ 招生专业:几乎未开放热门社科专业的招生,如经济金融类、法学、新传等。

  ▣ 考核方式:笔试+面试+复核考试,根据以往经验,笔试以学科的形式进行,但不限于高中教学大纲,更接近大学专业课考核方式;面试采取“多对一”形式,涉及专业相关的基础性问题;复核考试,对提交的ZL/论文/证书组织复核考试,要求需带齐所有证明材料。

  ▣ 小结:提醒两点。其一,兜底条款直指学生成绩水平,课内综合成绩和单科成绩都非常重要,需重视;其二,材料不齐者,直接取消复核考试资格,复核考试不通过者,不具备认定资格;其三,获得人文拔尖人才加试资格的同学,可自愿决定是否参加,加试结果不影响其它环节考核。

  今年自主招生的条件会更加严格,人大的自招条件究竟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南京大学2018自主招生】

  ▣ 招生条件:要求明确,共两类,一是学科竞赛类,要求具备五大学科竞赛全国决赛三等奖以及上奖项。二是学科特长类,理科专业要求具备五大学科竞赛省一等奖及以上奖项,或科创类全国、国际性竞赛一等奖及以上奖项;文科专业要求具备全国性人文社科竞赛决赛二等奖以及上奖项,或具备突出的学科、能力特长(如语言、文史、逻辑、记忆等)。

  ▣ 招生专业:人文类、理科类部分热门专业开放招生,工科、社科类热门专业未开放招生。

  ▣ 考核方式:初审结果为“优秀”、“通过”、“不通过”,初审优秀者直接参加面试,初审通过者参加笔试(文科/理科综合)+面试,学科竞赛类免笔试。

  ▣ 小结:提醒两点。其一,18年南大自招简章删除兜底条款,各个招生条件都很明确。其二,招生专业上,每个同学仅能填报一个类别,每个招生类别要求不一,学科竞赛类要求专业类别与竞赛获奖科目一致,学科特长类中,天文学要求竞赛科目须为数、理,外国语言文学方面成绩优秀的同学只能报考俄、日、朝鲜语专业。

  回顾完2018年招生简章,我们基本可以比较明确地把握八所学校的招生要求,通过对比自身实际成绩、竞赛等奖项水平,为找准自身定位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以下我们将回顾自招的各项数据,包括自招初审报名&通过人数、初审通过率&加分率,用来说明在完成自身定位后,应该怎样参考数据并选择合适的学校。

  ◆ ◆ ◆

  自招数据回顾

  回顾2018年八所学校的自招数据,通过横向、纵向对比数据,我们可以发现:

  1.从报名人数看,自招报名人数虽多,但很多都是“瞎报”。

  根据上表,报名人数较多的高校是清华、北大、复旦、人大。原因在于,清华、北大自主招生报名,很多同学都是稳定有博雅、领军资格,抱着反正其余学校也不考虑,不如试试清北自招的想法报名(其实也明知过不了),以及清华、北大、复旦、人大的招生简章中都有类似兜底条款的描述。

  实际上,清华、北大、复旦的招生简章中,看似有兜底条款,实则招生对象非常明确,因此虽然报名人数非常多,但初审通过人数极少;具体来看,清北类似兜底条款的表述,实则直指学科营、文科营、工科营等已经获得资格认定的同学,而复旦”博雅杯“的要求也同样严格,最终加分仅40个名额,引来众多文科生激烈竞争。仅有人大是真正有兜底条款,所以人大的报名人数和初审通过人数都很多。

  而其它学校,上交、浙大、中国科大、南大,都在招生简章中列出了硬性的奖项条件,条件执行时同样严苛,因此报名人数、初审通过人数相对来说要少很多。

  2.从初审通过人数看,有些学校初审通过人数多,初审通过率高,但实际加分率极低。

  八所学校中,人大的自招初审通过人数分非常多,但最终加分人数仅有200多人,加分率仅为4.4%,远低于平均水平。

  3.从加分人数来看,实际加分人数,都很有限。

  除清北外的几所高校,加分人数都不多,基本上,获取加分的人数范围都控制在招生人数的10%以内,最终使用加分录取的人数也在教育部规定的当年招生总数的5%以内,整体来看,其招生仍以裸分录取为主。

  而清北两校,看似自招加分人数众多,实则很大一部分同学早已通过竞赛签约、北大学科营、清华文科营/工科营/工程物理营/丘成桐数学营取得了资格认定,真正通过单纯自招途径获得加分优惠的,少之又少。并且,今年清华文科营、工科营不再并入自招体系内,而是直接与领军计划对接,如此一算,清北的自招加分名额与其他几所高校的自招名额,实则并无多大差距。

  4.小结:我们选择自招院校时,如果不想浪费自招机会,找准自身定位后,就需要参考三个数据,初审通过率、加分率和限报数。

  但是,回顾上文,我们可以很清晰地认识到,清北复浙交科南大的自主招生条件都很“硬朗”,简章中说要招什么样的学生,高校最终录取的就是什么样的学生,如果不满足高校的招生条件,基本就没有通过初审的可能。因此,对这几所学校来说,考虑初审通过率、加分率,意义都不太大,报名时,就需要重点参考一下限报数。

  限报数,即最多能同时报名的高校数,例如这几所学校中,浙大、人大、南大的限报数为2,这就意味着,如果你报名了其中一所学校,那么至多你还能再选择一所学校报名。

  最后一点提醒,像人大这样,简章中有明确兜底条款的高校,初审相对其他学校来说要容易很多,初审通过率自然也高出不少,这时候,初审通过率便成为比较重要的一项参考标准了。

  类似人大这样的初审人数很多,加分率极低的高校,也不能直接定义为“坑”,认为白跑一趟;先过个初审,保障一下心态,等高考完再说,也是一种思路。因此,思维不要固化、单一,限报数与初审通过率、加分率是在报名自招时,需要配合使用的两种思维方式。

  ◆ ◆ ◆

  全国性竞赛,都是自招敲门砖?

  教育部公布的2019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包括科技创新类、学科类、艺术体育类共31个,之前我们已写过类似文章,需要了解的同学请点击文章查看。

  《理性参加全国性竞赛,理解学科特长;读懂新高考,紧盯综合评价》

  在这里,我们再次提醒,请有意走自招的家长、同学一定重视:

  第一, 教育部认可≠高校自招认可,教育部认可的是竞赛的合规性,而非竞赛的含金量,参考以往数据,高校认可的、且又在教育认可范围内的竞赛,其实也就那么几个,四大学科竞赛(不含信息竞赛)、两个科创竞赛(“明天小小科学家”、“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1个作文类竞赛(创新作文大赛)。

  第二, 教育部认可≠人人都应去学。自招严卡5%的红线一直存在,教育部“十严格”文件发布后,个别超额的学校,自招名额会进一步缩减。而竞赛与自招,从来都是面向真正具有相关特长的极少数学生。理性参加竞赛,是从未变过的风向。

  第三, 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推进,相比有限的自招名额,综合评价将成为已改革地区的主流招生路径,提升综合成绩,才是广大家长、同学更理性的选择。

  ◆ ◆ ◆

  稳住,我们可以

  在新一轮自招来临前夕,许多家长已经无法保持镇定,我们能够理解这些家长的焦虑,但是这些焦虑真的是必要的吗?

  一边是在说自招名额会缩减,一边又有人在喊教育部认可31个竞赛项目了,自主招生大家搞起来, 这样真的合理吗?

  焦虑源于不清楚政策、不了解数据,也同样产生于盲从。请记住,竞赛和自招都只面向极少数有相关特质的同学,提升综合成绩才是永远需要关注的重点,无论是在未推行新高考改革地区,还是已经推行新高考的地区。

  理性参加竞赛、理性选择自招,是从未变过的风向。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END -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