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行业未来还有没有机会
从双减政策文件出来,到现在,这个问题被问过很多遍。
乃至于不少关心我的网友们,不断在朋友圈和微信群询问我是否会转型,以及善意的提醒我“教育行业玩完了,赶快转行吧,刘老师”。
在此,先对所有长期关心我的朋友们表示感谢。
接下来,还是基于这个提问,讲讲自己的看法。
同样的,先给结论:教育行业未来是否还有机会,得一分为二的看待,一是有教育情怀,想借此养家糊口的,个人认为未来也还是有机会的。
二是纯粹投资,且指望在教育行业能够比之前所待的行业赚得更多,希望通过教育行业轻松实现大富大贵和财富逆袭的,或许可以绕道了。
首先得明确,双减政策对于培训机构治理的核心思路是去资本化和去产业化,回归为民生工程。这一点,在所有目前已发布的文件中讲得清清楚楚。
如果一个行业没有资本青睐,单纯靠创业者开机构办学来实现产业化经营,基本不可能。也就意味着,指望开机构到一定程度后套现走人的路走不通。
同样的,一次只能收取3个月学费,和资金全面接受监管,事实上就等同于截断了教育机构产业化扩张的通路。
现金流的监管,同步带来的是单店投资门槛的提高、整体运营能力要求的提高以及综合成本把控能力的提高,这一招就足以让机构只能在单店经营中获利。
可能看到这里,你会有些失望,觉得自己因为双减政策好像错过了几个亿。
但话又说回来了,如果没有双减政策,又有多少机构能真正获得资本的青睐,完成产业化经营?
我自己长期在全国各地的机构里做咨询,一直以来的观点是:中国教育培训行业现在的格局是大市场、小公司,真正瓜分这个市场体量的,是千千万万家小、微型教育机构或名师工作室。
这些小微机构,仅有的出路自成立以来就都是:授课获利;尤其是在二三四五线城市。
也就意味着,无论有无双减政策,大部分人在做的就是一门生意,就是把机构当做养家糊口的工具。
从这个角度出发,心理也就平衡很多。以前是,现在是,未来也是。资本化、产业化,从来没来过,也一直没有注入过这种基因。
所以,如果你还在经营机构,请好好招生,好好耗课,好好控制成本,好好做好合规,好好赚取那点利润,还是有机会的。
机会是有,不一定人人都能抓住。这个抓住是双向的,既是机会选我们,也是我们选机会。
从我所接触的离场的人来看,大家一致得出的结论是:投资回报率和投入产出比低。所以,即使行业还有未来,也主动放弃,离场。
毕竟,当下教育行业的很多创业者,还没有到财富自由那一步。之所以拿着大部分家当开机构,还是希望能够在短期内有较好的回报率。
也就意味着,无论当下在运营机构,还是未来想开机构,都得去掂量掂量口袋里的钱能够撑多久。还得去评估一下自己同样的精力,投入在其他领域是否能得到更高的产出。
早教、编程、美术、体能……所有素质教育项目的企业主,都应该考虑这个问题。
觉得能接受未来的投入产出比和投资回报率,那也就不悲观了。
但也别太乐观。合规、资金监管、收费周期3个月……这些措施指向的都是:钱难赚,现金流紧张。
如果还是按过往只要招生就能存活的心态经营机构的话,建议早点关门。未来还想开一家赚钱的机构,必须要把精细化数据管理提上日程。
招生、销售、教学、服务、成本把控,都得一手抓。一旦有一个模块出现问题,最后会陷入长期追加投资的境地。
假若靠长期追加投资来满足个人教育情怀,即使你愿意,你的家人和另一半也不一定愿意。
所以,总结一下,教育行业未来还有没有机会,实际上是由我们自己的预期管理决定的。
如果你有教育情怀,想养家糊口,可以继续做;如果单纯投资,想大富大贵,请远离。
另外,继续做的,请一定要去强化自身管理能力,要不然始终会被市场(自己)淘汰。(刘一一,“深学邦”创始人,专注提升教育机构的综合盈利能力,微信号:sxblyy02)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