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学习,爱生活,会学习,会生活,人生有百学网更精彩!
爱学习 | 爱生活

大学转专业,难不难?333所院校转专业比例

发布于:百学网 2024-01-15

大学转专业,难不难?333所院校转专业比例

  根据调查,大约1/3的大学生对自己专业不满意,想转专业。按这个测算,每个年级想转专业的同学约为33%。

  转专业,难不难?

  从实际公示看,部分高校有点难,只有小部分高校如安财、江西师范、华南理工等不难。

  本文统计333所高校,转专业人数占全部本科生比例超过3.75%、占年级比例超过15%的高校仅有8所。转专业人数占年级比例超过10%的高校仅有29所,其余九成的高校,转专业人数占年级比例低于10%。

  从常识看,肯定也不容易!试想,当所有高校都是真正零门槛转专业,大家都去学热门专业,冷落那些不热门的专业,现实会怎样?

  冷门专业没人读,让部分学院关门、老师下岗,这个校长能干下去吗?

  都去学电气、金融、CS,不乱套了吗?

  高分录取热门专业的同学,岂不很亏?

  如果转专业很自由,张雪峰老师就不会红,并实现财富自由。

  如果转专业不难,高校不会投档分断档;第二学士学位也没人读;博雅数据库更不会从铁杆“学校优先”投敌叛变…

  关于转专业,先澄清2个概念:

  为什么不用“申请转专业人数”为分母~

  “转专业人数占全校本科生比例”,为什么要×4?有两次转专业机会的高校,能不能也乘以4?

  因《162所高校:转专业比例》,及昨天安财大的文章中质疑留言较多,还出现了好几位"老师"留言,个别留言看不懂,不知所云,

  家长研究不多,老师你也不懂吗?你是理解能力有问题,还是数学不行?出于你认知之外的就是“误导”?

  看到那些留言,我感觉很诧异!也很担忧……

  因质疑较多,我也怕自己钻入了牛角尖,误导了你们这些“老师”,特意联络了几位同行,也电话骚扰了金哲老师,探讨此事,结果结论是一致的。

  

 

  但今天,有些留言已经看不到了~

  我找来数据、认真答复了你们,但留言却被你一删了之,何苦~

  真相越辩越明,博雅数据库从不删留言,但我有先见之明,早已预料到你们会删,所以截图为证了~

  有的老师是技术探讨。有的却是气急败坏,博雅数据库没有断你的财路,“误导人”的帽子还是少扣呀~

  一、博雅数据库整理转专业,从来不用“申请转专业人数”为分母

  如,某高校:230人申请转专业,223人转专业成功,所谓“转专业成功比例”高达97%!

  实际情况却是:成功转专业人数,占全校本科生比例1.1%。

  

 

  大部分高校,有1/3同学对自己专业不满意想转专业,但如果学校设置了“转入”的高门槛,会让有意愿的同学知难而退,导致“申请转专业”人数大幅降低。

  转入设置的常见几个限制有:

  如,绩点不低于3.0可申请转专业,或绩点应>3.5,或成绩排名前30%,等等。

  转入人数不超过本年级专业人数20%。如,计算机专业现有100人,转入名额不超过20人。

  如,曾有某校数学专业,申请转入需有两名教授联名推荐。

  如,某校经济学,申请转入有名额限制,也要考试,高等数学笔试+无领导小组讨论面试

  所以,上面某校宣传的所谓97%的“转专业成功率”只是一种数字游戏~

  二、为什么计算“转专业人数占年级本科生比例”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统一口径是,转专业人数占全校本科生比例。这个口径杜绝了一切漏洞,很高明!

  全校人数,大致等于年级人数的4倍,

  所以,博雅数据库采纳全国统一的《报告》口径,并转化为占年级本科生比例。

  “转专业人数占年级本科生比例” ≈ “转专业人数占全校本科生比例”×4。

  有的学校,只可以在大一末转一次。这个公式没问题。

  有的高校,可以在大一、大二两次转专业。仍然可以用上面的公式,乘以4计算。

  如,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根据《2022-2023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可以有两次机会转专业。

  2022-2023 学年,学校组织了 2 次转专业工作,

  其中2021级 123 人次申请,99 人转成功,转成率 80.49%,

  2022 级 1233 人次申 请,577 人转成功,转成率 46.80%。

  共计676人转成功。676人占全校人数比例3.55%。

  再根据杭电上年质量报告,共计650人成功转专业,其中2021级548人转成功。

  两年转专业的成功总数是676、650,相差不太大。

  2021级实际转专业多少人呢?合计2022年548人+2023年99人=647人。

  2021级实际转专业,占全部本科生(18759人)比例3.45%。

  2022级在2023年有577人转成功,2024年还可以转一次,大二能转多少呢?估算,参考2021级大二转专业人数,大致99人。

  所以估算2022级最终能转676人,占全校(19054人)比例3.55%,

  2021级3.45%,

  2022级估算3.55%,

  取略高值3.55%。乘以4,“转专业人数占年级本科生比例”为14.2%。

  这个比例,其实已经较高了。

  按照1/3的同学有意愿想转专业。以此为分母计算转成率,超过40%成功转专业(14.2%÷1/3=42.6%就是转成率)。

  总结:

  部分高校宣传“零门槛”转专业,博雅数据库跟踪、整理这些高校6年多,发现其中有部分高校是转出零门槛,转入是有限制的。详见去年9月各校公示情况转专业,究竟难不难?

  如果学校设置了“转入”的高门槛,会导致“申请转专业同学”人数大幅降低。

  所以,看一个学校转专业难不难,主要看“转专业人数占年级本科生比例”,而不是看宣传的“转成率”,“转成率”是一种数字游戏。

  如果学校转专业人数多、占比高,这个学校转专业就是容易的。

  任何高校的“爆款”专业、网红专业,转入都是有限制的。只要想一想,大家都去学计算机、审计,可能吗?

  目前为止,通过《报告》可知,转专业较容易的高校还有江西师范大学,安徽外国语学院,华南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这些好高校并不多。

  昨天,也有读者在安徽财经大学文章留言,质疑高校转专业比例,

  如果《报告》中转专业人数准确的话,那么安财就是自由转专业的楷模

  因为全国3000多所高校中,大部分都不如他,包括很多号称零门槛的高校,要么没有对外公开数据,要么就是比例远低于他。

  不能因为个别热门专业转入困难,而否认这所学校整体上的善意。

  不能因为学校层次一般般,就否定学校转专业的善举,总比那些层次一般、地点不好、转专业也难的高校好吧~

  继162所高校:转专业比例后,又新整理了170所高校的转专业比例。

  数据源自高校《2022-2023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中“转专业学生,占全日制在校本科生数比例”,

  本文列表333所高校。表格中“转专业占年级比例”,为估算值!≈转专业占全校本科生比例×4。

  其中,3所高校《报告》披露转专业人数为0。

  部分高校未列表,因《报告》没有披露转专业。

  其余高校仍在整理中……

  高校按属地排序,名单如下:

  

 

  转专业,真的不容易,

  333所高校中,转专业人数,占全部本科生比例超过3.75%、占年级比例超过15%的高校仅有8所,

  转专业占年级比例超过10%的高校仅有29所。名单如下:

  

 

  90%的高校,占年级比例低于10%。

  220所高校占年级比例低于5%。

  其中,双一流高校情况如下:

  

 

  普本高校中,转专业相对不太难的前200高校如下:

  

 

  重要说明:感谢这个为老师和博雅网站整理资料。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END -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