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大类”招生变成了“打包”招生
高考向导肖老师/文
大家知道,在最近几年流行开来的普通本科专业所实行的所谓“大类”招生政策,其出发点是好的,也就是将学科相近的专业采取“捆绑式”招生,新生入校后经过至少一个学期的基础性学习,即所谓的通识教育,然后再对具体要学的专业做出选择,以中山大学为例,学生大一时不分专业,一年后按照入学时的高考成绩排名,前15%的学生专业在大类中任意挑选,剩余的85%的学生按照一年级期末考试成绩再细分专业,这种制度有它积极的一面:起码为了能够将来挑个理想的专业,新生入学后在学习上一刻也不敢放松,但另一方面也导致有的冷门专业,如“生化环材类”等就会走下坡路。
但问题的关键是,有的大学故意把冷门专业藏到热门专业中,甚至把一些风马牛不相及的专业也打包在一起,这着实令人难以接受。下面还以中山大学为例,在2021年招生大类及分流专业中,将法学与社会学、公共管理类等即将被市场淘汰的老旧过时的专业打包在一起,再比如该校的临床医学类这个“大类”居然包含了法医学基础医学和预防医学三个方向,这让那些目标冲着临床医学去的考生不免心里发怵,担心自己会被分流到相对冷门的预防医学和基础医学中去。
在2021年上海大学(在山东省)的普通本科大类招生中,将所有的专业打包成历史学类、社会学类、理科实验班、经济学类、电气类、材料类、和电影制作等几个大类,例如,汉语言文学与汉语国际教育居然同超级冷门的哲学和社会学、社会工作等专业“打包”在一起,看起来就像是打包出售商品一样,真的不知道那些本来冲着汉语国际教育考进去的学子们,如果被调入了社会工作之类的会做何感想。再比如,在经济学类中,将金融学与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档案学等捆绑在一起。
这里是高考向导肖老师,更多精彩敬请关注。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