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高考志愿填报需要把握的三个原则
教育部公布数据显示,2024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数量再创新高,预计达到1179万人。与此同时,考研竞争激烈,未就业人群中再次考研的群体规模不断扩大。在考研和求职难度不断攀升的背景下,延缓就业、从“双一流”院校考入“双非”院校读研这种“逆向考研”现象等也应运而生。
高校毕业生当前面临怎样的就业趋势?哪些行业未来更有发展前景?对于即将高考的学子来说如何做好志愿填报才有发展前途┅┅针对这些问题,有关专家给出了建议。
毕业生规模大、考研竞争激烈,导致延迟就业、逆向考研等现象出现
在日前召开的2024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视频会议上,教育部公布毕业生规模预计将达到1179万人,人数再创新高。此外,应届本科生国内读研比例也在高位运行,从2018届的14.7%增至2022届的17.9%。精华教育考试研究院升学规划校长何艳丽指出,研究生招生人数并未随报考人数增多而大规模增长,如2022年相较于上一年报考人数增长了80万,但招生人数却仅增长了5万。
值得注意的是,未就业人群中再次考研的群体规模不断扩大,应届本科生暂不工作、计划境内考研的比例从2018届的2.8%、上升到2022届的6.7%,其中超八成已参加过研究生考试。这也反映出随着考研难度加剧,毕业生首考失利的情况更加普遍。
与此同时,“逆向考研”也成为了当前的热门话题。它指的是本身起点在“双一流”院校的学生转向报考“双非”院校的研究生,从而出现研究生层次下降的现象。据统计,近五年“双一流”院校本科毕业的群体中,到“双非”院校中读研的考生从2018届的3.8%上升至2022届的5.8%。
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23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和《2023年中国高职生就业报告》(以下简称“就业蓝皮书”)指出,这反映出在考研和求职难度逐年攀升的情况下,部分本科毕业生为了延缓就业而被迫做出向下兼容的升学选择。
新兴产业蓬勃发展,高校学科结构逐步调整
就业蓝皮书数据显示,以电子电气设备制造业为代表的高技术制造业,以及能源相关领域吸纳毕业生就业的比例稳步提升。2022届本科毕业生在电子电气设备制造业以及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就业的比例分别为6.8%、3.0%,较2018届增长了21%、88%。
何艳丽也指出,本科专业新增审批和备案的共有九千多个且主要围绕战略新兴的产业。其中,半导体、通信设备、计算机及相关设备、电气设备等是支撑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国家能源战略的核心领域,用人需求稳定。另外,过去几年国企对应届毕业生招录的规模不断扩大,而能源相关领域国企集中也对其稳定吸纳毕业生产生影响。同时,许多高校撤销了部分不匹配学校、社会发展需要以及高校办学特色和优势的学科,例如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从薪资层面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及运输业继续领跑应届本科、高职生的行业薪酬榜。从月收入增长最快的五大行业类别看,化工、机械等工业领域月收入增长明显。在本科中,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虽是近年新增专业但却表现亮眼,已跻身2022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月收入较高的前三名专业。而在高职中,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技术等专业较五年前起薪的涨幅均超过了20%。
对于不同专业学生的就业差异,宏观经济学家、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认为是受到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对于新兴产业行业,比如说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行业,它们的就业就非常火爆。所以呈现出一方面是招工难,另一方面是就业难。这里很重要的就是大学生的供给结构与市场的需求结构出现一些错位”,刘元春说。
民营企业成为大学生就业“主力军”
在就业流向上,何艳丽将大趋势总结为“制造业中的民营企业在上升”。其中,集成电路、装备制造、医药、医疗设备等领域的就业比率稳步上升,“小而精、小而美、小而专”类型的企业对求职者的吸引力增强,民营企业成为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主力军”。
就业蓝皮书统计数据显示,应届本科生在民企就业的比例有所波动(2018-2022届比例分别为54%、53%、52%、53%、51%),但民营企业仍然是吸纳毕业生就业的主要领域。从地区来看,2022届在中小微民企就业的本科生和高职生,分别有53%、51%在东部地区就业,在长三角地区就业的毕业生半年后、三年后月收入均保持领先。谈及其背后原因,何艳丽认为是由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民营经济活跃,为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高考志愿填报应做到“以终为始”、“借力发展”和“人岗匹配”
大学生就业是关系民生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从就业及未来发展看,“高质量就业”实现的基本条件是能够让个人兴趣、专业与职业统一协调起来。“按专业选择职业,才能做到学用结合,更好地发挥人力资本水平”,福建师范大学高考研究中心副主任罗立祝表示,兴趣、专业与职业的匹配度是衡量就业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谈及什么是好的专业,罗立祝认为,最理想的情况应该符合以下四个条件:一是可以发挥学生专长或潜力且内心喜欢的专业;二是具有专业特色和壁垒的专业;三是就业机会较好、职业待遇符合个人预期的专业;四是未来发展潜力较大或近中期高收入的专业。
对于即将高考的考生该如何进行志愿填报?何艳丽强调要做到“以终为始”、“借力发展”和“人岗匹配”。她说,“以终为始”就是要求学生要思考行业、职业的未来走向,以最终目的来倒推专业的选择。其中,以就业为导向的学生可以从“地行企职”四个维度进行考量,即综合地域、行业、企业发展、职业要求进行人生规划。
“借力发展”则强调对可利用资源的衡量。何艳丽指出,学生们首先要明确自身家庭的可利用资源,降低“入错行”现象的发生几率。其次,未来的专业选择最好跟国家发展需要的人才走向一致,例如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专业,因为它们对应了国家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等战略目标。
对于“人岗匹配”,何艳丽强调家长要以学生作为一切考虑的起点。“家长要尽早和孩子做沟通,激发孩子自身的内驱力,让他们为了自己的目标全力以赴。”何艳丽以两位从北大退学后再复读参加高考的考生为例,提出要尊重孩子们的自身兴趣,帮助他们找到真正心仪的专业。此外,她也建议学生们可以通过霍兰德测评来分析自身人格类型与偏向职业,从而作为未来填报志愿的参考依据。
文/实习生 徐思佳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