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以怎样的心态去认知职场35岁(中年)危机?
1、35岁危机确实存在,但是网络无疑放大了这种说辞。
很多人为了恰流量故意耸人听闻严重夸大35岁危机,把中年危机和长期失业挣不到一分钱了划等号,把某些领域某些岗位的情况扩大到所有领域和岗位,然后更多人跟着人云亦云。
他们故意忽略了以师医公、事业编、垄断国企、普通国企为代表的体制内泛体制内,这些领域消化了大批学生,35岁中年危机偏小。
他们故意混淆所有工种,把纯技术、半技术、管理、业务等诸多岗位混为一谈,一律35岁被开,实际上很多技术积累型岗位中年危机并不大。
他们默认中年危机就是35岁后长期失业。事实上35—60岁的人,大部分都在谋生,只不过谋生的方式各种各样,不再像35岁以前那么单一,基本上就是踏踏实实在一家单位上班。准确来说,失业几礼拜,几十天,甚至几个月,叫过渡期,很多人都有,35岁以前也有。
2、35岁危机(更指裁员风险)多存在体制外,民企外企以及非垄断性国企,市场自由竞争特征非常明显的国企。体制内的公务员、事业编、老师、医生、垄断国企相对好很多。
3、35岁危机更是一种现象和心态,身心比较疲惫、技能接近停顿,需要自我调整。到了某个阶段,应该开始考虑下一步的人生。是要拼搏进管理层,还是躺平,是拼命提升独特的竞争力(比如某个专业技术或者独特的能力),还是单干。是继续在职场,还是只追求某种生活方式(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然后把生活费用降低到最低。体制内可以混,体制外混不下去了。
4、以平和和进取的心态去看待35岁危机。现在是个充分双向选择的时代,就算35岁不被裁员,也有好多人在这之前换了几份工作 ,你只看到员工被炒,其实主动辞职、跳槽,炒老板鱿鱼的也大有人在。
就算35岁被裁员,只要你有技术有能力还怕找不到下家吗?所以, 努力工作的意义依然很大,即便真的遇上裁员,只有在努力工作中磨炼了技术和能力,你才拥有核心竞争力,才能二次就业。
对应对于好多人来说,做什么其实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通过做事培养一种通用的能力,可迁移的本事,比如勤勉精神、思维方式、毅力、勇气、下沉力、执行力。有了这些内在的能力,做什么都不会差。
5、只拿互联网行业的35为危机说事是瞎扯淡。只不过互联网、程序员、高收入、腾讯、阿里等关键词是网络热词,很容易上热搜,更容易洽流量。同样都有35岁危机,可是互联网和程序员用10年挣了别的行业20年30年的钱,所以当然互联网还是挤破头。
大厂35岁的职员,年薪一般在50万上下,即便被裁员,凭借自身能力去找年薪15万的工作,依然很容易,只不过大部分人不愿意苦自己了,就像做点自己喜欢的,哪怕收入很一般的工作。
作者: 杨歌 老杨聊志愿填报和职业规划
来源公众号:
老杨聊志愿填报和职业规划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