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招真题:中学与大学有何不同?
● 中学与大学有何不同?
● 为什么要上大学?是否每个人都应该上大学?
[真题解析]
同学们是否思考过,我们为什么要上大学?大学之于一个人的生命意义到底是什么?是作为学业成长过程中必须进行的一个阶段,还是一种和人生定位相关的自主选择?进而如果反思现在凸显的一些社会现象,一方面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宁愿死磕大学,不愿就读职业学校;一方面是社会企业抱怨本科毕业生的岗位技能存在明显缺憾;学生抱怨在大学没有学到知识和技能。是否可以引发我们对大学的社会功能性定位的思考?如果大学只是一张岗位技能的求职文凭的话,付出四年青春的代价来换取,是否值得?
笔者认为排除社会性焦虑外,真正的高等学府,存在的社会性价值是精神层面的。这种精神层面的细分就是前瞻性的创造精神、独立自由的批判精神和深切的社会关怀。诚如弗莱克斯纳所说:“大学不是风向标,不能什么热门就迎合什么。大学应是警示社会的思想库,而不应是幕僚式的帮忙或者帮闲。”从这个层面上说,无论是综合性大学还是理工科院校,都应该抱着“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学术精神,孜孜以求索十年甚至百年千年后的人类生存状态,遗世独立地保有着清醒的声音,傲然面向任何的权威和压力。
从1816年洪堡创立柏林大学以来,大学的意义就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学术研究。一个大学的好坏评价,也是从学术角度来衡量的。如果一个高校废弃了自己的学术研究的能力,是不配称为大学的。而保有学术能力的一个关键点就在于独立自由的学术氛围,不屈从于政治权威,也不媚俗于商业金钱。诚如交通大学前任校长叶恭绰先生所说:“诸君皆学问中人,请先言学问之事。……尝以为诸君修学当以三为难衡:第一,研究学术,当以学术本身为前提以达于学术独立境界。……夫学术之事,自有其精神与范围,非以外力逼迫而得善果者……。”对于中国高校来说,如果保有这种独立性,科研经费的压力会非常之大,这是当今高等教育所必须自律的关节点。
大学之所以被称为象牙塔,还因为大学保有着道德和理性的坚持,这也是知识分子的操守。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在战时西迁途中对学生说:“乱世道德堕落,历史上均是,但大学犹如海上灯塔,吾人不能于此时降落道德标准。切记:异日逢有作弊机会是否能涅而不淄、度而不磷,此乃现代教育试金石也。”反观最近的一个社会调查,为什么中国社会对于大学教授走穴的反感度有甚于其他,正是因为这种理想的集体共识和现实状况的落差。
回归到自主招生,笔者认识的很多大学面试官,期望能够从优秀的学生中选拔出那些具有这种大学精神的好苗子。在尊重学生个体选择的前提下,他们更青睐的,是有创造精神、批判精神和社会关怀的高中生。对于不同的高校来说,这三点只是各有权重的偏爱而已。例如综合性大学,可能对于批判精神和社会关怀的考量更为偏重,但是绝不是不需要学生有创造精神;对于理工科院校而言,可能对于创造精神和批判精神的考量更为偏重,但绝不会不要学生同时具有社会关怀。而学生可以在回答上面的问题时,根据高校的性质,略有侧重地表达自己在这三个精神层面的事例,以证明自己确实符合这所大学的精神气质。
[真题讨论]
这类题目的回答过程中,最忌讳的就是喊口号!考生如果希望能够深深抓住面试官的心,应该从自己高中三年的学习、实践的经历中,去证明自己确实存在这种精神气质。例如笔者曾经带教过的一位文科女生,她便以自己对张爱玲小说的课题研究,来证明自己的批判精神。在她的课题思考和研究中提出了张爱玲小说前期和后期的差别,以其前期的“悲”和后期的“亮”作为对比,进行作者个人生命经历的探索。作为一个高中生的课题习作,很有探索性。在面对清华大学的面试过程中,也得到了老师较高的评价。
(2)对大学和专业之间矛盾的拷问。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