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学习,爱生活,会学习,会生活,人生有百学网更精彩!
爱学习 | 爱生活

预测2021强基计划的变化和看点

发布于:百学网 2021-03-29

预测2021强基计划的变化和看点

  今年的强基计划招生快要开始了。2020年是强基计划的元年,从实施的情况来看,2021年肯定会做不少调整。在各大学校新的招生简章出来之前,我们先回顾一下,2020年强基计划的情况。

  强基计划与自主招生的区别

  2020年招生ZD的变化是自主招生停了,启用了强基计划。很多家长有思维定式,以为强基还是自主招生的替代,跟自主招生类似。其实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计划。

  自主招生在高考前就确定人选,高校注重的是选拔,至于学生进来的培养,没有特别,对专业也不限。

  强基计划要看分数线,入围要根据高考成绩,达到了分数线才可以参加学校的考试。因此,难度比自主招生的难度要大。强基计划跟自主招生ZD的不同是培养方案,强基在报考的时候,确立了专业,入学后,本科阶段不能转专业。只有学不好才可以从强基计划里面出来。

  学校给强基计划学生配备高水平的师资,按照本硕博一体来做培养方案,并且科学研究和人才教育相融合。总之,这是一个高规格的人才培养方案。

  但一件事总有两面,国家给你这么多优惠条件,就是摆明了要吸引好学生,希望学生能喜欢上这些基础学科,踏踏实实做研究。

  因为强基计划里面主要是数理化生、汉语言文学、哲学、历史、基础医学等基础学科,这些学科就业不容易,对人才要求还挺高。不过,各个大学为了招揽学生,还是会打一些擦边球,把一些更有“前景”的专业拿出来。

  强基计划只能报一所学校

  在操作层面上,除了强基计划要根据高考分数来入围之外,更重要的是每位考生只能报一所学校。在一所学校里面,有的可以报多个专业,有的也只能报一个专业。

  影响ZD的就是报一个学校。从2020年看,除了清华,其他34所学校的强基名额都没有招满。

  清华和北大的强基计划数zui高,是900人左右。这两所学校没有公布计划数,我猜教委允许他们多招,多多益善。其他学校都公布了计划数,像复旦、中科大层次的学校,计划数是210人,下面还有150人,兰大是120人。

  当一开始公布计划时,大家一片哗然,少招了很多人,不少学校招生比例不足原来自主招生的10分之一。

  等招完生,大家更是哗然。清华计划招生900人,最后招了939人。北大只招了842人,缺额58人。

回顾2020年强基计划,预测2021强基计划的变化和看点

  复旦计划是210人,需要补招124人,一半都没有招满。西交大计划210人,补招71人。中科大需要补招46人。

  北理工计划150人,需要补招67人。兰大计划120人,需要补招65人,也是没有招到一半。

  原因是什么?

  当时很多人猜测是这些专业冷门专业,学生不感兴趣,用脚投票。其实这个解读错误。根本原因是学生只能报一所学校。学生都有冲一冲的想法,或者说都是高估自己的。因此,能考复旦、中科大的学生清一色去报清北,复旦它们招不到满意的学生,只能宁缺毋滥了。

  北大是另一个故事。北大明显把强基当成是拔尖人才来看待,据说考试超难,要求高,自然招不满人。北大这么做是有原因的,因为它拿出来的强基计划学科全是A+学科,它希望招到的都是优秀人才。

  各学校的入围分数线

  我挑选了几所学校的入围分数线,供大家参考。这些学校有不同的层次,大家看看自己的分数线能否够得到。不过,这里要说明一下,第一年报的时候有些盲目,第二年的分数线说不定变动会挺大。

  清华和北大

  从分数线来看,清华、北大报考的人的高考成绩差不多,清华招满,北大没招满,最大可能性就是北大要求高了。

回顾2020年强基计划,预测2021强基计划的变化和看点
回顾2020年强基计划,预测2021强基计划的变化和看点

  人大

回顾2020年强基计划,预测2021强基计划的变化和看点

  北理工

回顾2020年强基计划,预测2021强基计划的变化和看点

  哈工大

回顾2020年强基计划,预测2021强基计划的变化和看点

  华科大

  华科大的分数线可以跟哈工大和北理工的相比,这几年华科大确实发展得不错。

回顾2020年强基计划,预测2021强基计划的变化和看点

  兰州大学

回顾2020年强基计划,预测2021强基计划的变化和看点

  今年强基计划的一点猜想

  去年强基计划第一年实施,肯定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今年会在哪些地方做改进呢?

  我自己猜测,最有可能的是两个地方。

  第一,强基计划和拔尖人才培养计划相联系起来。因为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包含的学科范围跟强基计划有重合,也是偏基础学科,大理、大文和基础医学等。拔尖人才培养计划也是本硕博一体培养,科教融合,这点跟强基计划也一样。

  从教育部发言人对拔尖计划的解读来看,有可能强基计划属于拔尖计划的一种。只是强基计划实施的学校少,拔尖计划多,因此强基的级别可能会高一些。

  从清华招办负责人的谈话来看,也是类似的思路。清华拔尖人才培养计划,也叫学堂班,其中的钱学森力学班全部放入强基计划中。

回顾2020年强基计划,预测2021强基计划的变化和看点

  第二,有些学校要增加专业数。比如,中国农大,2020年只招了一个专业,生物科学,只有30人。今年已经有消息说,要增加招生专业了。凭农大的实力,只招一个专业确实有些浪费。不知道其他学校会不会也有调整。

  强基计划可能会报多个学校吗?

  强基能否报多个学校?这个问题,也许家长和考生最关心。从现有的口径来看,比较悬。从去年的情况来看,虽然很多学校没有招满,但总的比例来看,应该达到了计划数的70%以上了。作为一个科研领军人才的培养计划,不要求人人来读这些专业。因此,教育部不会贸然改变现有的政策。

  如果不改变,那么高考出分后面试,只有1周的时间,这个时间限制了考生报2所以上的学校了。即便考生要求赶场,要求报2所学校,教育部门也是不会答应的。因为北京学校太占便宜,考生只要都报北京的学校,赶场没问题,但像兰州大学就惨了,很远,只有孤零零一所大学,就很容易抛弃。更何况,现在疫情还没有完全控制,教育部门不会允许学生四处乱窜的。

  不能多报学校,像复交、北航这些学校就比较惨。因为很多本来上这些学校的考生,基本都报了清北,而不选择它们。那这些学校怎么办呢?

  它们只能自救。第一,在属地增加名额。因为考生愿意考本地的学校,有感情,而且面试也方便。不过,这个增加应该有上限,作为985大学,应该向全国考生服务,不能只服务本地。第二,跟高中搞好关系,吸引高中生报考自己的学校。复旦面向上海所有高中,开设周末课堂,基础学科的先修课,本意就是培养高中生对复旦的感情。北京101中学也跟很多大学联合开展实验室。名校抢生源的工作越做越细了。点赞。

  最后总结一下,学生该不该考强基?说实话,大学都是诚意满满,如果大家在高水平的老师引导下能认真学上四年,收获是很大的。而且,这类学生,到读研的时候,也是其他学校和专业喜欢的类型。当然,这还要看个人喜欢。

  总之,报考强基不是曲线救国,曲线上名校,而是你真的希望潜下心来学点基础学科,这样才能走稳当,才能学好。

  大家说呢?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END -
  • 相关文章

2021强基计划分析

2021年强基计划在信息曝光上相对较少,各大高校都没有公布整体招生计划,而最终录取情况也基本没有公布,那么,2021年的招录情况是不是就一点消息都没有呢? 答案:当然不是,虽然没有整体情况,本文通过多方突进获悉各省各校情况,一起来看看吧! 清北强基计...
2021-11-12

2021强基计划降低了准入门槛

2021年,是36所高校实施强基计划招生第二年。目前,全国各地强基计划录取陆续结束。从目前部分高校的录取情况来看,彻底走出2020年强基计划录取不满的阴影。2021年36所高校基本录满了计划,入围分数线对低年级考生强基择校及报考有重要参考价值。 那么,2021...
2021-08-05

32所高校公布2021强基计划录取结果现已公布,如何查询

截至7月6日上午,今年施行强基计划的36所高校中,已有18所开放录取结果查询及综合成绩分数线,分别是: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同济大学、吉林大学、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山东...
2021-07-07

2021河北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

近日,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兰州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多所高校2021年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及入围结果全面公布!考生可进入报名系统查看相关消息。 本文专为河北考生,汇总整理各高校2021年河北入围相关信息(分数线及位次对比),快来看看吧!...
2021-06-29

2021强基计划确认环节有何影响

1、强基计划确认是可以报考多所院校,出分后确认参加一所吗? 答:不是的,强基计划只能报考一所院校,确认环节在高考后,出分前,确认的是你参不参加所报考学校的校测环节。 2、强基计划不确认会有什么影响? 答:强基计划如果不确认,高考成绩达到入围标准也...
2021-04-22

2021强基计划报考趋势评估及策略分析

目前,清华、北大等36所高校2021年强基计划简章已全部公布,2021年强基报考形势如何?家长和考生如何找寻报考最优解,争取最大的录取机会呢? 自主选拔在线团队重磅发布《2021强基计划报考独家分析建议》,供广大中学老师、家长和考生参考,欢迎推荐、分享给更...
2021-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