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测2021强基计划的变化和看点
今年的强基计划招生快要开始了。2020年是强基计划的元年,从实施的情况来看,2021年肯定会做不少调整。在各大学校新的招生简章出来之前,我们先回顾一下,2020年强基计划的情况。
强基计划与自主招生的区别
2020年招生ZD的变化是自主招生停了,启用了强基计划。很多家长有思维定式,以为强基还是自主招生的替代,跟自主招生类似。其实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计划。
自主招生在高考前就确定人选,高校注重的是选拔,至于学生进来的培养,没有特别,对专业也不限。
强基计划要看分数线,入围要根据高考成绩,达到了分数线才可以参加学校的考试。因此,难度比自主招生的难度要大。强基计划跟自主招生ZD的不同是培养方案,强基在报考的时候,确立了专业,入学后,本科阶段不能转专业。只有学不好才可以从强基计划里面出来。
学校给强基计划学生配备高水平的师资,按照本硕博一体来做培养方案,并且科学研究和人才教育相融合。总之,这是一个高规格的人才培养方案。
但一件事总有两面,国家给你这么多优惠条件,就是摆明了要吸引好学生,希望学生能喜欢上这些基础学科,踏踏实实做研究。
因为强基计划里面主要是数理化生、汉语言文学、哲学、历史、基础医学等基础学科,这些学科就业不容易,对人才要求还挺高。不过,各个大学为了招揽学生,还是会打一些擦边球,把一些更有“前景”的专业拿出来。
强基计划只能报一所学校
在操作层面上,除了强基计划要根据高考分数来入围之外,更重要的是每位考生只能报一所学校。在一所学校里面,有的可以报多个专业,有的也只能报一个专业。
影响ZD的就是报一个学校。从2020年看,除了清华,其他34所学校的强基名额都没有招满。
清华和北大的强基计划数zui高,是900人左右。这两所学校没有公布计划数,我猜教委允许他们多招,多多益善。其他学校都公布了计划数,像复旦、中科大层次的学校,计划数是210人,下面还有150人,兰大是120人。
当一开始公布计划时,大家一片哗然,少招了很多人,不少学校招生比例不足原来自主招生的10分之一。
等招完生,大家更是哗然。清华计划招生900人,最后招了939人。北大只招了842人,缺额58人。
复旦计划是210人,需要补招124人,一半都没有招满。西交大计划210人,补招71人。中科大需要补招46人。
北理工计划150人,需要补招67人。兰大计划120人,需要补招65人,也是没有招到一半。
原因是什么?
当时很多人猜测是这些专业冷门专业,学生不感兴趣,用脚投票。其实这个解读错误。根本原因是学生只能报一所学校。学生都有冲一冲的想法,或者说都是高估自己的。因此,能考复旦、中科大的学生清一色去报清北,复旦它们招不到满意的学生,只能宁缺毋滥了。
北大是另一个故事。北大明显把强基当成是拔尖人才来看待,据说考试超难,要求高,自然招不满人。北大这么做是有原因的,因为它拿出来的强基计划学科全是A+学科,它希望招到的都是优秀人才。
各学校的入围分数线
我挑选了几所学校的入围分数线,供大家参考。这些学校有不同的层次,大家看看自己的分数线能否够得到。不过,这里要说明一下,第一年报的时候有些盲目,第二年的分数线说不定变动会挺大。
清华和北大
从分数线来看,清华、北大报考的人的高考成绩差不多,清华招满,北大没招满,最大可能性就是北大要求高了。
人大
北理工
哈工大
华科大
华科大的分数线可以跟哈工大和北理工的相比,这几年华科大确实发展得不错。
兰州大学
今年强基计划的一点猜想
去年强基计划第一年实施,肯定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今年会在哪些地方做改进呢?
我自己猜测,最有可能的是两个地方。
第一,强基计划和拔尖人才培养计划相联系起来。因为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包含的学科范围跟强基计划有重合,也是偏基础学科,大理、大文和基础医学等。拔尖人才培养计划也是本硕博一体培养,科教融合,这点跟强基计划也一样。
从教育部发言人对拔尖计划的解读来看,有可能强基计划属于拔尖计划的一种。只是强基计划实施的学校少,拔尖计划多,因此强基的级别可能会高一些。
从清华招办负责人的谈话来看,也是类似的思路。清华拔尖人才培养计划,也叫学堂班,其中的钱学森力学班全部放入强基计划中。
第二,有些学校要增加专业数。比如,中国农大,2020年只招了一个专业,生物科学,只有30人。今年已经有消息说,要增加招生专业了。凭农大的实力,只招一个专业确实有些浪费。不知道其他学校会不会也有调整。
强基计划可能会报多个学校吗?
强基能否报多个学校?这个问题,也许家长和考生最关心。从现有的口径来看,比较悬。从去年的情况来看,虽然很多学校没有招满,但总的比例来看,应该达到了计划数的70%以上了。作为一个科研领军人才的培养计划,不要求人人来读这些专业。因此,教育部不会贸然改变现有的政策。
如果不改变,那么高考出分后面试,只有1周的时间,这个时间限制了考生报2所以上的学校了。即便考生要求赶场,要求报2所学校,教育部门也是不会答应的。因为北京学校太占便宜,考生只要都报北京的学校,赶场没问题,但像兰州大学就惨了,很远,只有孤零零一所大学,就很容易抛弃。更何况,现在疫情还没有完全控制,教育部门不会允许学生四处乱窜的。
不能多报学校,像复交、北航这些学校就比较惨。因为很多本来上这些学校的考生,基本都报了清北,而不选择它们。那这些学校怎么办呢?
它们只能自救。第一,在属地增加名额。因为考生愿意考本地的学校,有感情,而且面试也方便。不过,这个增加应该有上限,作为985大学,应该向全国考生服务,不能只服务本地。第二,跟高中搞好关系,吸引高中生报考自己的学校。复旦面向上海所有高中,开设周末课堂,基础学科的先修课,本意就是培养高中生对复旦的感情。北京101中学也跟很多大学联合开展实验室。名校抢生源的工作越做越细了。点赞。
最后总结一下,学生该不该考强基?说实话,大学都是诚意满满,如果大家在高水平的老师引导下能认真学上四年,收获是很大的。而且,这类学生,到读研的时候,也是其他学校和专业喜欢的类型。当然,这还要看个人喜欢。
总之,报考强基不是曲线救国,曲线上名校,而是你真的希望潜下心来学点基础学科,这样才能走稳当,才能学好。
大家说呢?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