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TI诠释家庭育儿方式
新冠病毒是一种传染性的疾病,对国家和个人造成了很大的损失,还有一种更严重的疾病,对国家和个人造成的损失更大,这就是当下的家庭育儿方式。
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故家庭育儿方式是由家长付诸实践,基于父母并不了解孩子,上一代人克隆子女的现象并不少见,客观上,这就是一种更为严重的传染性疾病。
家庭育儿方式是由鲍姆林德提出,鲍姆林德把家庭育儿方式分为四种类型、两个方面。
四种类型是指:
1、民主型:父母会给孩子提出要求,并对孩子的行为有限制,表现出对孩子的关注,同时也会听取孩子的意见;
2、专制型:要求孩子无条件地服从;
3、忽视型:对孩子不关心,只提供物质方面的满足,不会提供精神支持;
4、溺爱型:对孩子表现出爱和期望,却很少对孩子提要求,对孩子的行为也缺乏适时管控;
两个方面是指:
1、要求性:指家长是否对孩子的行为建立标准,且要求孩子达到这些标准;
2、反应性:指对孩子和蔼接受的程度及对孩子需求的敏感水平。
另一位学者西蒙斯通过接受-拒绝,支配-容许的视角,揭示了育儿方式中亲子关系的现状,我感到豁然开朗,理出了头绪。有三点心得和感悟与读者分享:
1、四种育儿方式是由父母共同参与,不同气质类型的父母内在地规定了四种养育孩子的方式;
2、鲍姆林德有关养育方式的两个方面,即要求性和反应性,要求性是任务性父母(NT和ST)的自然倾向,反应性是人际性父母(NF和SF)的自然倾向;
3、将西蒙斯的学术成果与鲍姆林德的要求性与反应性结合,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如图所示:

我通过关键词来标注父母的气质类型,并在实际应用中也得到了学生和家长们的支持。通过我与学生和家长的心理沟通,为了让四种育儿方式更适用于问题的解决,站在MBTI的视角,我对这个理论做了调整和变通。
现在鲍姆林德提出的四种育儿方式有了鲜活的内涵,四种育儿方式呈现的父母组合为
民主型:接受(NF)+支配(NT);
专制型:拒绝(ST)+支配(NT);
忽视型:拒绝(ST)+容许(SF);
溺爱型:接受(NF)+容许(SF)。
(1)若父母双方均属于要求性或反应性,(排列无先后关系),如果父母均为ST或均为NT,仍可归类为专制型的育儿方式;如果父母均为NF或SF,仍可归类为溺爱型的养育方式。
(2)若父母一方为要求性,另一方为反应性,(排列有先后关系),如果要求性在前且为异性父母,就可界定为忽视型养育方式;如果反应性在前且为异性父母,就可界定为民主型养育方式。
十六种育儿方式如下:
民主型:
接受(NF)+支配(NT);
接受(NF)+拒绝(ST);
容许(SF)+支配(NT);
容许(SF)+拒绝(ST)。
专制型:
拒绝(ST)+支配(NT);
拒绝(ST)+拒绝(ST);
支配(NT)+拒绝(ST);
支配(NT)+支配(NT)。
忽视型:
拒绝(ST)+容许(SF);
拒绝(ST)+接受(NF);
支配(NT)+容许(SF);
支配(NT)+接受(NF)。
溺爱型:
接受(NF)+容许(SF);
接受(NF)+接受(NF);
容许(SF)+接受(NF);
容许(SF)+容许(SF)。
相对于四种养育方式,十六种养育方式具有普遍推广和应用价值,且针对性更强,对不同性格组合的家长,都可兼顾,家庭育儿方式纳入到MBTI的框架内,意义重大。
它让家庭教育归纳到MBTI的服务板块,且成效会特别显著,有两个问题需要解决,第一、亲子沟通,第二、学习偏好。
第一、亲子沟通
若孩子为ST,S为慢节奏,T为任务优先,家长需以孩子为中心,先以慢节奏的方式跟孩子讲任务,以点拨法为主;
若孩子为NT,N为快节奏,T为任务优先,家长需以孩子为中心,先以快节奏的方式跟孩子讲任务,以激将法为主;
若孩子为SF,S为慢节奏,F为关系优先,家长需以孩子为中心,先以慢节奏的方式跟孩子讲感情,以督促法为主;
若孩子为NF,N为快节奏,F为关系优先,家长需以孩子为中心,先以快节奏的方式跟孩子讲感情,以赏识法为主。
第二、学习偏好
若孩子为ST,数学、化学是强科,基础知识不容易丢分,是掌握分析型的学习风格,孩子有学习自觉性和责任心,家长可适当关心、点到为止。
若孩子为NT,政治是强科,学习善于抓重点和难点,是判断理解型的学习风格,家长可根据孩子的学习特点,因势利导,使孩子的目标与学习挂钩。
若孩子为SF,生物是强科,学习需要协助增效,是合作感受型的学习风格,家长需有耐心和具体指导。
若孩子为NF,地理是强科,学习需要有趣味性,是表达激动型的学习风格,家长需不吝惜自己的赞美之词。
来源:湖南翻简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世保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