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学习,爱生活,会学习,会生活,人生有百学网更精彩!
爱学习 | 爱生活

明确写作步骤,锁定作文得分

发布于:百学网 2019-01-24

明确写作步骤,锁定作文得分

  文章没有“定体”而有“大体”,“文无定法,并非无法”。“体”就是文章的结构模式,“法”就是作文方法和技巧,它们是千百年来无数人写作实践经验的结晶。有了这些,我们写作时就可以“按图索骥”, 由“识法”到“入法”,再到“得法”,最后熟能生巧,走出“成法”。

  01

  —

  范文引路

  生活的品质(林清玄)

  ①有好多人喜欢讲生活品质,他们认为花的钱多,花得起钱就是生活品质了。

  ②于是有愈来愈多的人,在吃饭的时候一掷万金,在置衣时一掷万金,拼命地挥霍金钱,当我们问他为什么要如此,他的答案理直气壮——“为了追求生活品质!为了讲究生活品质!”

  ③生活?生活品质?这两样东西到底意味着什么呢?如果说有钱能满足许多的物质条件就叫生活品质,是不是所有的富人都有生活品质,而穷人就没有生活品质呢?如果说受教育就会有生活品质,是不是所有的大学生都有生活品质,没有受过教育的人就没有生活品质呢?如果说都市才有生活品质,是不是乡下人就没有生活品质呢?是不是所有的都市人都有生活品质呢?

  ④答案是否定的,可见生活品质乃不是某一阶层、某一地区,甚至某一时代的ZL。古人也可以有生活品质,穷人、乡下人、工匠、农夫都可以有生活品质。因为,生活品质是一种求好的精神,是在一个有限的条件下寻求该条件zui.好的风格与方式。

  ⑤工匠把一张桌子椅子做到了最完善而无懈可击的地步,是生活品质;农夫把稻田中的稻子种成zui.好的收成,是生活品质;穷人买一馒头果腹,知道同样的五块钱在何处可以买到zui.好品质的馒头,是生活品质;家庭主妇买一块豆腐,花最便宜的钱买到zui.好吃的豆腐,是生活品质。

  ⑥整个社会都能摒弃了不良的东西,寻求zui.好的可能,这个社会就会有生活品质了。因此,我们对生活品质ZD的忧虑,乃不是小部分人的品味不良,而是大部分人失去求好的精神。在一个失去求好精神的社会里,往往使人误以为摆阔、奢靡、消费就是生活品质,逐渐失去了生活品质的实相。继而使人失去对生活品质的判断力,只好追逐名牌,用有名的香水、服装、皮鞋以至名建筑师盖房子,来肯定自我的生活品质,这是为什么现代社会品牌泛滥的原因。

  ⑦有些人从头到脚,从房子到汽车,从音响到电视用的都是名牌,那些名牌多得让人忘记了自己的名字。

  ⑧一般人心羡之余,心生卑屈,以为那些是生活品质,于是想尽方法不择手段地去追求,甚至弄到心力交瘁的地步。君不见被警察抓了的从大贪官到小流氓,戴劳力士,开进口车,全身都是名牌吗?

  ⑨真正的生活品质,是回到自我,清楚衡量自己的能力与条件,在有限的条件下追求zui.好的事物与生活。再进一步,生活品质是因长久培养了求好的精神,因而有自信、有丰富的心胸世界;在外,有敏感直觉找到生活中zui.好的东西;在内,则能居于陋巷而依然能创造愉快多元的心灵空间。

  ⑩生活品质就是如此简单;它不是从与别人比较中来的,而是自己人格、风格与求好精神的表现。

  02

  —

  写作指导

  高考材料作文结构法有很多,这里只介绍一种很巧妙的的结构方法,我姑且称之为“鱼形结构”。这种结构包括三部分,即鱼头——开头部分,鱼身——主体部分,鱼尾——收束部分。

  一、打造“鱼头”,简捷引述材料,及时破题,画好鱼眼。

  材料作文的写作应该一开始就引用所供材料,因为所供材料是文章观点的来源,材料的引用要选好角度,因为同一材料可以提炼出不同的观点,同一观点也可以源自不同的材料,所以在引用时一定对材料细心斟酌,正确把握材料中诸多因素的细微差异,找准材料与论点的联系点,挖掘所供材料和特定观点之间的内在逻辑,让材料与论点高度一致。

  引用材料之后,要及时亮出自己的观点和主张,不要故弄玄虚,更不要玩深沉搞含蓄。对主题的提炼全都表现在“鱼眼”上,所以,要用凝炼概括句子表明观点,或陈述、或反问、或有感而发,使其与题目形成照应,起到观点鲜明的效果。像林清玄的《生活的品质》中,1、2段中作者摆出反面现象,引出论题,为下文的批判树靶子。

  二、打造“脊骨”,用情感作为主线,从主观、客观两方面丰富材料。

  首先,在主观阐述中,强化观点,体现语文素养。像《生活的品质》一文,作者沿着反向的思路,运用归谬的方式,得出“有钱就是有生活品质”观点的荒唐,所以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观点“生活品质是一种求好的精神,是在一个有限的条件下寻求该条件zui.好的风格与方式”。接下来对观点展开论述,分别从不同职业、不同地域来阐述,在阐述过程中既有理论的高度,还充分体现作者的理论修养、人生的境界、世界观和价值观,作者自觉地运用先进的人生观,优秀的传统理念,来论证观点的正确性。

  其次,以客观为依据,增强说理的力量。“事实胜于雄辩”,只有理论论证显然是不够的,还要有事例论证,只有理论论证和事例论证相结合,观点才能严密稳妥。这一层要注意几个问题:①事例的数量上,不可太多,也不可太少,关键是典型,有代表性,一般三至六个;如果确实太多,又无法割舍,那就进行“加密”使用,像《生活品质》的三四五段这样,运用事组群的方式,既扩大了文章的容量和内涵,也拓展了读者的思路和视野;②领域上要分开,不要几个例子都是一个方面的,要文学、军事、政治、经济等都有所体现,这样才有代表性,也显得错落有致,摇曳生姿;顺序上要先古后今,先中后外,先重要后次要,先熟悉后陌生;③例后有析,不可罗列,中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中,常犯的一个毛病就是罗列材料,缺乏例后分析,使得观点和材料不是水乳交融,而是两张皮,水油分离,观点不能统率材料,材料不能证明观点,致使观点不深刻,主题不明确,缺乏说服力,同时也显得结构松散,不严谨,有时有凑字数之嫌。

  再次,要联系现实,寻找根源。文章一定要联系实际,“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章只有联系社会现实,才能体现时代精神,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生活的品质》紧扣现实生活中令人困惑的问题,展开了由现象到本质的剖析,让读者怦然心动。作为考生,要“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立足校园,放眼社会生活,胸怀天下,激浊扬清,指点江山,歌颂美好,鞭挞丑恶。文章能否很好的联系实际体现着考生的见识和胸怀。

  第四,放眼前瞻,预见未来。考生的眼光往往体现在文章的深刻上。对好的事物,能预知其影响和带动作用;对坏的东西,能预见其流布和后果,这就需要考生能透过事物的现象深入到事物的本质,从而发现和揭示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使自己的观点看法具有前瞻性和启发性,使自己提出的措施具有可行性。发展等级分也常出于此。

  三、打造“鱼尾”,用画龙点睛之语,呼应开篇,善始善终。

  文章结尾是阅卷教师必然关照的地方,所以,结尾一定与开头相呼应,尤其要照应“鱼眼”句,要认真打理,或卒章显志,总结全文,深化观点;或余音绕梁,含蓄深刻,回味无穷,发人深省;或抒发情感,引起共鸣;或重复开头,加深印象;或画龙点睛,发人深思;或首尾呼应,结构完整;或提出希望,指出方向,鼓舞读者的斗志。总之,结尾很重要,不可掉以轻心。

  原创: 和和陈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END -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