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花 那桔树 那清欢 高一1810班谭星瑶
【题目】
短篇名作《那山·那人·那狗》讲述了茫茫大山中,送了一辈子信的父亲、接班当乡邮员的儿子、常年跟着父亲送信的黄狗三者之间的故事。大山是背景、环境,父子、山民、被视为亲人一般的黄狗是人、物。那山、那人、那狗连缀起一个情韵悠长的故事,构筑了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脉脉温情以及人与自然相处的和谐。
请你也以“那_____那_____那_____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提示与要求:
①填上恰当的词语(不限于一个字),让三者构成有机关联,并由此构思行文。
②可纪实,写自己的见闻经历,也可虚构,但禁止仿写、套作。
③不少于800字。
【考场作文】
那花 那桔树 那清欢
高一1810班谭星瑶
指导老师:曹立新
苏子有一阙词,里面的那句“人间有味是清欢”让我颇有感触。“清欢”本就是一个极美的富有底蕴的词藻,给人一种清明柔和的感觉。外祖家的那一方小天地,既是我的小千世界,又是我心中的清欢。
与同属乡下的奶奶家不同,外祖家有一份独有的宁静与恬淡,或许是其缓慢随和的生活方式带给我的。每天早上,云影天光自窗前扬帆而过,伴着那份特殊的耀眼。我如梦初醒地坐在床上,和熙的轻风遥遥而来。窗外,或远岫含烟,或新秧翻绿,或雕鞍上有人正启程,或江水带来归帆……世界的富迹难寻,不断引诱我去一探究竟。
早饭后,我坐在桌前,在东栏探出的一枝梨花的陪同下做作业。想不出题目,便抬头看一眼那雪一样清丽的满枝春意,犹如白马走入了芦花的林子,是白茫茫的一片。这一点温和的白,给我以继续思考的动力和勇气。
下午,母亲和姨母们领着我们,进山摘金银花泡茶。那山野间摇曳的芬芳,一瓣瓣米黄与嫩白都是待启的梦,揉碎了沉淀在云烟间。大人们有一句没一句的闲聊着。张晓风先生曾说,聊天的zui.好境界,大概就是:月夜下,两个垂钓的人,相坐得不远不近,想起来了,就说一句,不想说的时候,其实也在交流。
当落照遍布人间的时候,我们便搬了小木椅,栖于黄昏的绯红绚烂下的桔树旁。树是姥爷栽的,不知已经历过多少次日升月落、风过星沉了。至今九十高寿的姥爷,一改从前的火爆脾气,因听力渐退,终日或无言地看书,或笑着听人说着根本听不清的话。每日夕日欲颓的时候,姥姥就陪着姥爷,在那同样相伴多年的桔树边上,彼此沉默着看向远方的天地合一。——什么都不用说,本身就是江南烟雨一般宁和静谧的存在了。
在外祖家的每一日,都伴着馥郁与桔树的清气,因着这样清明的意境,使人们亦洗净了些尘世染上的铅华。每每在大千世界囿于世俗,踽踽难行的时候,只要看到外祖家,看到阳光依然熠熠如金,芳草依然萋萋胜碧,便知道生命永不会被击倒。
林清玄先生说:第一流人物,是在清淡无味中亦能体味到凡世的欢愉的。我想,只要心中有清欢,不以浊为乐,不论身处何地,都能如春一般,恣意奔腾,破碧前行。
来源: 邓志刚语文工作室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