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离别,我长大了 长沙市北雅中学教师 李琨
邓志刚语文工作室出版了《阅读与写作》《向课文学作文》两套丛书,第一套12本,第二套13本。
丛书的出版,不意味着研究的结束。
现在,工作室不少成员仍在用丛书指导学生的写作实践。
其中,最突出的有:
周静老师,正带领着长沙铁路一中语文老师在做《翻转课堂模式下“向课文学作文”教学实践探索》课题研究;
梁吉老师,正带领着长沙市11中语文老师在做《基于高中语文教材读写结合的微课开发研究》研究;
张世程老师,一直在探索将《向课文学作文》丛书与高三复习有机整合;
胡岭与李兰老师,在整个高中语文教学中灵活运用向课文学作文理念指导学生实践;
胡锦云与谭嘉慧老师,在阅读与构段谋篇、阅读语言表达教学实践方面卓有成效……
今天,我们介绍工作室成员、北雅中学李琨老师用下水作文形式指导学生向课文学作文的做法。
李琨老师昨天给我写了微信:“邓老师好。本周给学生训练了半命题作文‘经历了……,我长大了’,我写了一篇下水作文,已经发送到你QQ,想请您看看,能否借此文给学生讲一讲‘情理开掘法’”。
“情理开掘法”,是工作室成员、南雅中学陈烈老师写的一篇文稿,谈的是怎样向课文《紫藤萝瀑布》学构思,刊载于《向课文学作文》七年级上册。
请看李琨老师的下水作文。
经历了离别,我长大了
长沙市北雅中学教师 李琨
2002年,我参加了人生中第一次高考,那一年,我18岁。
高考结束后的那个夏天,我终于收到了姗姗来迟的录取通知书。想象中接到录取通知书的兴奋和快乐,在当时的我看来似乎全然都不存在。但至少有一个好消息,那就是我终于可以离开这个我已经呆了18年之久的地方,我终于可以去到一个远离父母的地方,我终于可以清清静静地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于是,我开始收拾自己的行囊,带着一丝对新生活的希望。
第一次坐卧铺开始一段长途旅行,从株洲到北京,再到长春。途径北京的时候,父亲带着我和母亲去了北京的全聚德吃烤鸭。还去了大栅栏买衣服。期间,我们还得到了卧铺上列车长的盒饭招待,据说列车长是舅舅的朋友。那是我wei/yi一次在北京转车去长春。
终于到了长春,从火车站到东北师范大学,有直通的公交车6路、306路。提着大大小小的包,大部分都是父母帮我拿着。长春的夏天结束地特别早,一下火车还感觉有一丝凉凉的味道,不知什么时候,父亲的后背已经被汗水湿透了,那件黑色的T恤都被汗水染成了灰白色。可父亲还是不放心,他一个人去排队,交学费,询问寝室安排等等,我和母亲就在学校一栋粉刷成黄色的矮矮的六层宿舍楼前等待着。等了许久,终于等到了寝室安排,就在一舍,眼前这座矮矮的宿舍楼就是我大学四年要住的地方。
安顿好之后,父亲和母亲带着我去了朋友家里吃晚饭。那一晚,父亲喝醉了。早已习惯他喝醉,这一次,他没有和我多聊什么,以往他总会说很多话,甚至很大声地说起内心的抑郁或是工作上的不快,他只是和母亲一起去了一个酒店休息。第二天,他们又带着我去了桂林路的一个超市买了许多吃的,一起在宿舍附近的石桌子边吃了些东西。父亲说:“我和你妈妈今天就回去了,你自己在这里要照顾好自己!”“嗯——”我低低地应了一声,不知该说些什么。“……要不要我送送你们?”想了好久,我才说。“不用了,你照顾好自己,晚上一个女孩子出去不好!”父亲马上说,“是的,你别送我们,我们是两个人,不用担心的!”母亲也赶紧说着,但眼睛里好像含着一些泪,然而强忍着没有流下来。我看了看母亲红红的眼睛,没有说什么,因为也一时想不到有什么可说的话,不如不说。当天晚上,父亲和母亲就坐火车离开了。
回到寝室,看着空荡荡的房间,我竟然没有想象中的那种轻松。18年来,第一次离开自己的家,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尽管我内心无数次地憧憬过,想象过未来的大学生活,但这一刻,我却怎么也真正地高兴不起来。与父母亲的离别,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离别,让我的内心如被极细极细的针扎了般隐隐作痛,但我还是选择无视这种痛。
那时的我,天真地认为,或许离别,就意味着一段新生活的开始吧!
2005年,父亲第一次出差来长春看我,那一年,我21岁。
在大学生活了三年之后的我,已经对现在的生活熟门熟路的我,想当然地认为,父亲来到长春,我应该尽一尽地主之谊。于是,在打听了父亲的车次之后,一早就准时来到火车站出口等待着父亲从那里出来。
远远地,看见父亲冲我挥手,脸上挂着笑。还记得儿时往往对父亲的印象是那样严肃,每次和父亲单独待在一起都觉得有点别扭,因为父亲的严格要求,还有父亲提高八度的厉声指责。父亲的笑让我觉得很温暖,说实话,在异乡,看到这样的笑容,我有点受宠若惊。“路上还好吧?”“挺好,你老爸这么多年在外面跑,不用担心!”“老妈怎么样?”“挺好,都挺好!”
接下来,便是陪着父亲找旅社。火车站前是zui.好的选择。因为父亲待不了几天就要走了,加上学校旁边的宾馆价钱还是有点贵。午饭,吃的是韩国菜。在吃的方面,父亲总是和我说,不要亏待自己。感觉好久没有和父亲一起吃过饭了,竟然还陪着他喝了半杯啤酒。父亲在吃饭的过程中一直笑着,还是不住地往我碗里夹菜。“老爸,我自己会夹!你也多吃点!”“嗯嗯!”嘴上答应着,父亲还是不住地往我碗里夹菜。
那天下午,我带着父亲去了伪皇宫参观,我们还拍了一些照片。已经很久,没有一起拍过照了。虽然,照片没有保留下来,但我还记得父亲那天,也是脸上带着笑,笑着的父亲显得那样慈祥。
第二天一早,父亲陪着我在电脑城里转了半天,终于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我也从此拥有了人生中第一台电脑。要知道,那时的笔记本电脑还是很贵的。可父亲没多说什么。其实,他和母亲总是省吃俭用。即使在外面出差,他也从不乱花一分钱。傍晚,父亲就要上火车了。我下了选修课,匆匆赶到火车站前父亲住的旅社。前天才高高兴兴地迎来父亲,马上就要送走他了。在候车室里,我陪父亲坐着,不知该说点什么。直到开始检票了,父亲起身拿起了背包,“好了,我走了,你照顾好自己!”“嗯嗯……”我低声应着。父亲走的时候,还是像来时一样,走了很远还冲我挥手。我就这样一直看着他的背影混入人群之中,还是像被施了定身咒一样被牢牢地定在那里,眼睛不忍离开那个小小的检票口,虽然父亲的背影早已消失不见……
那天傍晚,我独自一人坐着公交车回学校,望着马路两旁昏黄的路灯,我第一次感受到离别的滋味。或许,人只有在真正长大了之后,才能体会到那种难受的滋味吧!我只想说,那一刻,我真不想父亲就这样离开!孤独,如同车窗外即将降临的黑色的夜幕一般,如影随形,无法摆脱。我从未像那天一样,脑海中不断浮现着父亲冲我挥手,微笑的镜头,眼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
那一刻,我才明白,这就是离别。最亲的人之间,是最害怕离别的,尤其是,那时的我,还没有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方向。未来,在我的眼中,犹如一片迷雾,扑朔迷离。父亲的笑,让我第一次感受到了难以割舍的亲情,更让我和父亲之间多年的芥蒂消失得无影无踪。少年时那个总是希望父亲出差的我,忽然希望可以好好地陪一陪父亲,让他常常笑一笑。也许,这三年来,我都为了自己,活得太恣意,太少去关注自己的爸爸妈妈,竟没有发现父亲,那样刚毅的父亲,在上了大学的女儿面前,展露出了那样慈祥温暖的笑容。是真的太久没有相见了!
2006年,保送研究生面试通过了,那一年,我22岁。
经历了几轮筛选、考试,终于完成了保送研究生的面试。我第一时间给父亲打了电话,那天刚好是端午节,父亲母亲都聚在舅舅家。父亲接了电话,接着是母亲,接着是舅舅,最后是舅妈。“你吃粽子了没有?舅妈把粽子留着等你回来吃啊……”听到舅妈的声音,我忽然止不住自己的眼泪,泣不成声。
我太想吃家里的饭菜,我太想吃舅妈包的粽子了!
四年了,我从未在电话里哭过,这一次,竟然没有忍住!
那一刻,我知道,离别的意义是什么。无论什么时候,无论相隔多远,在最亲的家人面前,我永远都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不需要掩饰自己的情绪,更不需要顾及是什么场合。
那一刻,我忽然明白,新生活是什么?新生活的内容里还是应该包含着多陪陪自己的爸爸妈妈,应该少一点离别!未来是什么样的?我虽然还不知道,但我清楚的是,需要多花些时间陪陪爸爸妈妈,让他们多笑笑,让他们也能感觉到那种最简单、最干净的一家人聚在一起的温暖。
那一刻,我长大了,我已不再是18岁时那个盼着离开家的幼稚天真的小女孩,我渴望着家人的团聚,我盼望着未来,不再与最亲的人分开!我长大了,我想为你们分担点什么了,我最亲爱的爸爸妈妈!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