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学习,爱生活,会学习,会生活,人生有百学网更精彩!
爱学习 | 爱生活

雅礼中学高一1007班 马晓柳 愿悲悯永驻心间

发布于:百学网 2018-08-17

雅礼中学高一1007班 马晓柳 愿悲悯永驻心间

  愿悲悯永驻心间

  雅礼中学高一1007班 马晓柳

  指导教师 邓志刚

  悲悯,提到这个词,有些陌生;咀嚼这个词,很是心酸……

  一直记得这些片段。马路边,一群衣着光鲜的年轻人打打闹闹的从衣衫褴褛的、向他们投着期待与悲凉眼神且伸出双手的老人身边走过;公交车上,扭头望向窗外,无视身边需要帮助的人的冷漠的眼神;动物园里,狠狠的将手中的空矿泉水瓶砸向动物时发出的嘲弄的笑;全国哀悼日时,不少少年因玩不了网络游戏,用激烈的文字表达强烈不满……

  悲悯,似乎已经缺席!

  今天,那怜悯的眼神,那同情的泪水,那对世界和社会的责任感似乎正在被膨胀的欲望和私心一点一点的侵蚀、磨灭。那从人群中站出来对不公发出的愤怒少了,那对痛苦中挣扎的人们给予的悲伤的泪水少了,那对社会黑暗的一面痛心疾首的人少了……我们仿佛成了鲁迅文章里的看客,面对着同胞的痛苦,可以平淡的在旁边围观着,甚至将其变成茶余饭后的谈资。即使偶尔有一丝温暖的微风拂过人的心间,似乎也改变不了人们心灵的冷漠,悲悯似乎成了一种罕见的品质!

  我们这是怎么了?几千年以前一直流传在中国人血液里的对苍天大地的悲悯之心,怎么到了我们这一代人身上却变得越来越陌生,甚至离我们越来越遥远了呢?

  也许,是缺少了悲悯情怀方面的教育?

  也许,是缺乏了青年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也许,源于自我中心主义膨胀?

  ……

  只是,我们怎么能忘记,屈原从内心流露出的“常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感叹;我们怎么能忘记,身处逆境的杜甫大声疾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声音;我们怎么能忘记,范仲淹“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心志;我们怎么能忘记,鲁迅平淡而坚定 “无穷的远方,无穷的人们,都和我有关” 的声音……

  这是怎样的一种响彻寰宇的悲悯的情怀啊!正是这种悲悯,将伟大与渺小划分得一清二楚;正是这种悲悯,成就了我们几千来文化的厚重!

  让我们传承这种悲悯的情怀,让我们打开自己尘封的心扉吧,这个世界不能让悲悯缺席!悲悯,不是一时的心动,不是短暂的同情,更不仅是为期一天的关爱动物活动,它应该是每个人从内心中发出的对残缺世界的关爱,应是长留心间的一种纯净忧伤的情怀……

  去感受弱者们的疾苦,去聆听大自然的呼喊,让悲悯在心底扎根、发芽……

  愿悲悯永驻心间!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END -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