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招生“辞旧迎新”,全面解析升级后的“强基计划”
自主招生“辞旧迎新”,全面升级为“强基计划”
2003年教育部开展高校自主招生改革以来,在探索综合评价学生、破解招生“唯分数论”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有关调查研究表明,自主招生录取的学生入校后在学业成绩、科技创新、学术论文、升学深造等方面总体表现突出。但近年来,自主招生也面临一些新挑战和新问题,包括招生学科过于宽泛、重点不集中、招生与培养衔接不够、个别高校考核评价不够科学规范、个别考生提供不真实的学科特长材料等,必须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着力加以解决。
教育部在深入调研和总结高校自主招生和上海等地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积极探索多维度考核评价模式,着力解决自主招生中的突出问题,逐步建立起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的有效机制。2020年起,原有高校自主招生方式正式取消,同时启动强基计划。强基计划主要选拔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由有关高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遴选部分高校开展试点。起步阶段,遴选部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开展试点。
小编为大家分析整理了一些重要信息,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19年,拥有自主招生资格的学校有90所,而2020年的高校自主选拔,具有招生资格的高校统一划归为双一流A类校36所,保留了国内顶尖高校自主选拔的权利。表面上学校数量缩减,但深度反映出来的是国家及高校选材方向更加清晰,各大高校始终青睐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选拔的初衷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
1
传统模式全面取消
以往的90所自主招生试点高校(面向全国的77所高校+面向省内的13所高校)所开展的传统自主招生模式将全面取消。以“强基计划”、“高培计划”为引领的高等人才培养计划正式开始。首批强基计划试点高校为36所双一流院校(见附件)。
2
专业范围立足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新模式下的自主招生将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其中重点面向以下几个领域方向:服务国家5大战略领域(芯片、软件、网络安全、先进制造、材料、能源)学校优势专业、基础支撑领域(数理化生)、文史哲、数据软件统计。
3
招生人数不设计划上限
新模式下的高校自主选拔实行一校一策,没有招生计划人数的限制。以往,自招人数不许超过本校当年招生人数5%的限制将被取消,高校分省拟定自主选拔计划,以招生计划人数的2-3倍组织面试,按高考分数从高到低择优录取。(可预测的强基计划更注重选拔基础学科方向有学科特长、创新潜质的学生)
4
高考分数成为报名条件
有关高校将考生高考成绩、高校综合考核结果及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等按比例合成考生综合成绩(其中高考成绩所占比例不得低于 85%),高考分数在学校自主选拔中会占到大部分比重,竞赛奖项将不作为初审通过“充要”条件(而作为有利条件)。
5
自主招生时间调整到高考后
6月25日高考出分,6月26日—7月4日高校公布自主选拔结果。
6
独立的培养方案
高校对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可单独编班,配备一流的师资,提供一流的学习条件,创造一流的学术环境与氛围,实行导师制、小班化培养。建立激励机制,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和使命感。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入校后原则上不得转到相关学科之外的专业就读。
7
突出特长生仍可享受优惠
对于极少数在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有关高校可制定破格入围高校考核的条件和办法,并提前向社会公布。考生参加统一高考后,由高校组织相关学科领域专家对考生进行严格考核,达到录取标准的,经高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定,报生源所在地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核准后予以录取。录取考生的高考成绩原则上不得低于各省(区、市)本科一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合并录取批次省份应单独划定相应分数线)。
8
招生程序
9
为什么高校考核安排在高考成绩发布后?
强基计划的高校考核安排在高考成绩发布后,是因为高考成绩在强基计划录取中将起到两方面重要作用:一是作为入围高校考核的条件。强基计划取消了竞赛证书、论文、ZL等作为入围高校考核条件的做法,以学生高考成绩作为依据。二是作为录取的重要依据。强基计划改变原自主招生“降分录取”的做法,高校将考生的高考成绩、高校综合考核结果、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等折合成综合成绩,由高到低顺序录取,体现对学生更加全面综合地评价。
综合以上信息,小编认为:
1、决定入场在“八”,决定命运在“二”新模式招生,采取85%高考+15%校考,这种“二八定律”的分配机制,说明高考各科目培优是永恒的重要中心工作。不过从另一方面来看,决定入场的因素在“八”,而真正决定命运(录取与否)的却在“二”。表面上看,新模式招生中,高考占据了85%的权重,高考成绩固然重要,但折合成百分制后,它们的分数级差却被进一步缩减,特别是对于名校而言。举个简单的例子,去竞争北大的,有可能是680分和660分的,但绝对不会是680分的和600分、620分的。传统高考模式下,660分比680分低20分,可能相差了数千个排名;但在新模式折合成百分制后,仅仅是70.4分和72.5分的区别。剩下的15%,是如何拉开差距的呢?我们以清北近几年的综评校考(领军博雅)理科为例,平均得分率仅为30%-40%!而这些,都是顶尖高手之间的较量!这意味着,在校考环节,最头部的学生可能得到15分以上,最尾部的可能得1-2分,平均只有6-8分。学霸的荣耀,很可能在清北的一场校考中被击得粉碎!当然,未来也不排除这种情况,即使考到全省前30名、前10名,仍然可能无缘清北!这种情况并非耸人听闻,在新高考实施的浙江省,裸分前30名已经考不上清北了!这其实是对过去“唯分数论”改革的一种倒逼:如果只是一个考高分的“书呆子”,即使通过初审,也有可能在决定命运的“二”环节败下阵来。县中的新机遇:清北触手可及录取规则的改变,同样会带来升学规则的重新洗牌,这对于县城中学(包括一些市区中学、三四线城市的市级中学),无疑是新的机遇。
2、“强基计划”辅导工作,旨在帮助名校的理学院(数理化生等专业)招生,换句话说,“强基计划”成为学生考入名校的一种“捷径”。因此,优秀学生将从2020年起,对数理化生等科目的拔高辅导的需求将明显增强。
3、教育部“强基计划”举措,能够有效加强学生对数理化生等科目的重视程度,长远看来,我国高中生基础学科学习效果将明显提高,为学生后续走向科研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
4、综评招生不会取消,部分高校已经发布2020年基于综评模式的招生简章。根据惯例,大多数高校的综评招生简章会在三四月份发布,少部分高校会在年底及年初发布,一些高校的综评招生简章如约而至。目前,已发布2020年报名通知的有南方科技大学、昆山杜克大学、上海纽约大学等高校。其中,南方科技大学的招生细则尚未公布,上海纽约大学的报名已于1月1日截止,昆山杜克大学报名也将于1月3日截止,而这些高校的招生录取,全部是综评模式。新模式招生中,高考占85%,校考占15%,某种意义上讲,是原来综评招生的一种升级版。原来主流的综评录取模式中,60%高考+10%学考,广义的高考占比70%,仅比新模式中低10%。目前一些创新型高校中,如南方科技大学等录取模式,100%名额为综合评价招生;在上海,复旦和上交大的综评名额占比达到两校总招生数的90%;在浙江,北大、清华、中科大、复旦、上交大、港中文(深圳)、国科大等头部名校的的综评招生总人数,占比亦超过90%……
可以预见的是,这36所试点高校,也许不会一下子把100%的录取名额都投放在新模式招生中,但这代表着非常大的扩容弹性。会不会是从36所试点高校,开放到137所双一流高校,甚至更多的本科高校?这是政策留下的想象空间。
附件 1
强基计划试点高校名单
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兰州大学、国防科技大学
附件 2
强基计划招生程序及管理要求
一、制定招生简章
有关高校应根据本校的办学定位、学科特色等,制定强基计划招生简章,内容包括领导机构、招生专业及计划、报考条件及方式、入围高校考核的办法、考核程序及办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使用办法、综合成绩折算办法及录取规则、监督机制、咨询及申诉渠道等。招生简章报经教育部核准备案后,于 3 月底前向社会公布。
二、考生申请报名
符合生源所在地当年高考报名条件以及强基计划招生学校报考条件的考生,由本人提出申请,于 4 月份按高校招生简章要求进行网上报名。省级招生考试机构要对本地报名考生的高考报名资格进行严格审核。
三、考生参加统一高考
报名考生均须参加全国统一高考。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原则上于 6 月 25 日前根据高校招生简章确定的规则,向有关高校提供报名考生高考成绩(不含高考加分)。
四、确定入围高校考核名单并公示
对于以高考成绩入围高校考核的,有关高校在各省(区、市)本科一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合并录取批次省份应单独划定相应分数线,下同)上,按照在生源所在省份强基计划招生名额的一定倍数,以考生高考成绩从高到低确定参加高校考核名单。对于符合高校破格入围条件的考生,考生高考成绩应达到高校招生简章确定的要求,且原则上不得低于各省(区、市)本科一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有关高校原则上应于 6 月 26 日前确定入围高校考核的考生名单并公示入围标准。
五、组织高校考核
有关高校于 7 月 4 日前完成对入围考生组织高校考核(含笔试、面试)和体育测试,其中体育测试结果作为录取的重要参考。高校考核是国家教育考试的组成部分,由招生高校负责组织实施。有关高校要严格执行教育部关于特殊类型考试招生工作相关规定,合理确定高校考核的内容和形式。积极探索通过笔试、面试、实践操作等方式,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增强选才的科学性。要充分运用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全面、深入地考察学生的能力和素养。要加强命题安全管理和质量管理,加强面试专家等相关人员名单的安全保密,认真执行回避制度。高校考核的笔试、面试应安排在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考点进行,面试采取专家、考生“双随机”抽签的方式,全程录音录像。考生综合素质档案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或中学根据入围高校考核的考生名单于 6 月 27 日前提供。已建立省级统一信息平台的省份,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将考生电子化的综合素质档案提供招生高校。未建立省级统一信息平台的省份,由考生就读中学提供经中学校长签字确认的综合素质档案。综合素质档案须提前在考生就读中学详尽公示。
六、确定录取名单并公示
有关高校将考生高考成绩、高校综合考核结果及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等按比例合成考生综合成绩(其中高考成绩所占比例不得低于 85%),并根据考生填报志愿,按综合成绩由高到低确定录取名单,提交生源所在省级招办办理录取手续。各省级招办应在提前批次录取开始前完成录取备案。破格录取的考生,按照高校招生简章公布办法进行录取。被录取考生不再参加后续高考志愿录取。有关高校须于 7 月 5 日前确定录取考生名单并公示录取标准。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