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学习,爱生活,会学习,会生活,人生有百学网更精彩!
爱学习 | 爱生活

艺考影评怎么写

发布于:百学网 2020-12-22

艺考影评怎么写

  01

  艺柏编导科目强化 | 艺考影评怎么写?(简略版)

  上次有孩子私信我,想知道到底如何润色自己的文笔,如何架构自己的影评呢?

  理论我都懂,实际操作还是差点。

  那么柏老师就尽量通俗的讲一些可操作的理论。这篇文章就功利的谈一下结构和文笔的提高方法

  还是那句话,各个老师有各个老师的方法,每个学生都有每个学生的写法,不同学校有不同学校的特色,不敢各个击破,就只谈一个所谓的大概吧。

  02

  结构清晰的前提是——切口和角度得当。

  有很多老师告诉学生, 在副标题上后面跟上一个限定的范围。比如“浅析《xxx》的艺术风格/人物形象/主题/视听语言/符号隐喻”这种,但是对柏老师个人而言,建议直接写“浅析《xxx》”作为副标题,因为如果过分的限制自己的影评的评述范围,对于某些片子而言,可分析的点就会减少甚至重复,如果整体分析,就可以以各个维度来分析,也比较全面。

  “切口”就有点类似于副标题的这些“艺术风格/人物形象/主题/视听语言/符号隐喻”这种东西,我们对一个片子,我们可以从很多方面去分析它。就拿《大红灯笼高高挂》来说,我们如果只分析艺术风格,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就会变成无数视觉要点的堆叠。

  但是如果我们的分三段,一段谈对称构图和色彩,里面用构图和色彩的视听语言去分析,导演其实是用这样的方式去架构了一个封闭压抑的男性宅院,将女人的爱和欲都压抑和异化;一段我们谈符号隐喻,可以谈灯笼谈那个一直不露脸的男主人,谈那个敲脚的声音;一段我们上升到谈女性主义叙事或者是可以谈后殖民主义都行……那么切口更多,维度会更有层次,且是有层层深入,层层拔高的作用,而不只是停留在视觉要点的分析上。

  这是多个切口的好处。

  角度有很多,这个角度不固定,每个片子都有自己可分析的、多样的角度。

  同一个片子我们也可以有很多方式可以分析,比如《蓝》你可以只简单分析剪辑、镜头和颜色,你也可以分析人物、符号和女性,所谓的切口也就是你看影片的眼光。

  所以在这上面的训练,很重要。就是我们有什么样的态度去看电影,我们从同一部电影里看到了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可能会看得更深,这是阅历给我们的馈赠,但是就现在而言,还是需要时刻提醒自己,脑子里多转几下,多想想。

  03

  优美切实的文笔的前提是——你真的看懂了这个片子。

  文笔的问题很多孩子都很发愁,同样都是视听语言的分析,为什么别人写的就比我看起来高级,看起来有道理?

  之前柏老师也说了,首先你需要去除视听语言的堆叠,按捺自己默写文艺常识的冲动,将其提炼为一个整体的、系统的风格的阐述,或者是指出这种视听的使用的根本意义。

  什么是默写文艺常识?

  「人物的转变向来由内而外,内心的转变带动行为的转变,而内心的转变则源于自我认知的变化和外界事物的影响。当维斯勒第二次潜进格奥尔家时,自然光所形成的的暖色调与成堆的书造成的充实感,让一身灰衣的威斯勒显得如此格格不入,当他在床边蹲下将头轻轻靠在床沿,略带俯视的镜头传达出来的不只是单纯的爱,更有一种他内心深处对于被爱的渴望。为他的转变奠定了内在基础……」

  第一句话就是默写文艺常识的典范,而后面就是强行分析。略带俯视的镜头怎么就传达爱了?怎么就奠定内心转变基础了?

  所以大家发现了吗,如果你不懂得提炼,而是在一个镜头打转,而且这个镜头可能还不算特殊,你就难免会牵强分析。因为人物的转变一定前面所有镜头和表演的铺陈有关,这一个镜头只是一个转变的折点的表现,那么我们是不是可能更需要把目光放在前面这一段无声的铺陈上,更显有价值呢?

  那什么是视听语言的堆叠?

  「先一个镜头展现XX的XX情感,然后随着缓缓的移动,我们能看到XX,这种摄影很好的展现了XXXX」

  什么是提炼?

  「 正如何小萍坐在观众席上观看文工团演出的镜头,《沂蒙颂》的旋律响起,麻木的她也开始不自觉用手比划起舞蹈。何小萍走出会场,在空地上独舞《沂蒙颂》的镜头,与会场内文工团的演出进行交叉剪辑,平行蒙太奇的表现下,群舞与独舞、暖调与暗调的对比之中,展现的是时代洪流冲刷下的物是人非。何小萍在没有掌声和观众的空地上一人独舞,既是对她那一去不复返的青春岁月的致敬,同时又是文工团落幕的一个侧影。」

  以上都是班上孩子的习作,都有瑕疵,但是瑕不掩瑜。在此只因为写作摘取需要的部分。

  后面写《芳华》的孩子好就好在,不止步于视听语言的单调分析,而是将其精炼成确切的要点,从这个要点洞见这一段设计背后的主题意义。

  所以柏老师一再强调视听语言的重要性,因为那是分析的基础和工具,但是更应该做到的是,我们能使用这个工具,去掉掩盖在影片上的技巧,看到背后想传达的导演之意。

  那么有些人也会问了,我文笔很好,为什么还是拿不到高分?原因是因为你其实没看懂,或者一知半解,试图用文笔掩盖,但是未能成功。

  举个例子。

  「整片几乎没有多余的色彩,除去黑白红以外,还有着大量的黑白调和而成的灰。黑白灰的运用不仅仅是对中国水墨文化的运用,更是表达感情的重要工具,随着影片的进程,观影者的情绪也会不可避免地被这几个简单的颜色带动。黑与白就像是两个不同的阵营,但是在权欲面前,所有人都无法黑白分明,在身份地位的影响下,所有人都被罩上了一层阴影,成为暧昧的灰。这样杂合的灰给人以压抑之感,也给人以虚无之感,暗喻了沛良与子虞对于权欲的追求只是聪明反被聪明误,竹篮打水一场空。在这阴郁的灰色中,血液的红便更能刺激观影者的情绪。无论是大战时的血流成河,还是酒杯盒子中被溅上的鲜红血液,无一不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反差,更体现了在这个压抑却有着虚无感的时代,血液不是虚无的,更替也是真实存在的,而让这一切显露的如此醒目的就是对权力的争夺。纵览全片,色彩美如一副山水画,但同时它也在悲鸣着它身上的血迹斑斑。」

  我们来看看这段的问题。

  首先整体文笔流畅,也有提炼和分析的意识,算是中等影评。

  但是认真看下来,大多数是文笔尚可的水词,而没有切实的分析。

  比如说“黑白灰的运用不仅仅是对中国水墨文化的运用,更是表达感情的重要工具”这句话虽然看起来很对,但是并没有从本质挖掘运用水墨色调原因,金碧山水也是一种中国化的风格啊,为什么不运用后者而是水墨风格呢?

  还有就是“暗喻了沛良与子虞对于权欲的追求只是聪明反被聪明误,竹篮打水一场空”。

  像这个分析就有点牵强,这个整体的基调不可能只是为了暗喻这一种人物关系的变化。这一定是个宏观的设计和考量,说得高大上一点它应该是一个价值观的视觉化传达。

  所以简而言之啊,文笔优美的水词能够在乍一看的情况下唬住观者,但是久经沙场的老师肯定没这么好糊弄。于是乎,对于影片的切实的分析才是拿分的重点,所有的文笔都需要为这个主题的分析服务。‍

  04

  那么肯定有孩子会问了,怎么才能看得懂片子呢?

  一篇文章真的说不明白,如果大家以后还想看,请各位走过路过的同学们,喜欢的点个赞,或者留下你们对于影评写作的问题,柏老师也会继续帮助大家答疑解惑!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END -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