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考生的自主招生个人自荐信
我叫XXX,是XX中学的一名中学生。学生仰慕贵校已久,当来到高考这个重要人生当口时,我努力战胜自己内心的紧张、不安和些许自卑,向贵校郑重推荐自己。
学生不才,既没有多少数据和资料来体现我所谓的综合素质,也没有多少丰富的学习经历来充实我的背景,再三思量,我想向各位老师推荐一下我的梦想。虽出身贫寒,但这并不阻碍我心向远方。
我的梦想很简单,那就是为地球生态环境的保护、利用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我自知现在才疏学浅,尚未有能力担此重任;可我更深信铁杵磨针,功夫不负有心人,终有一天能为这个星球的富饶美丽奉献自己的力量,哪怕微弱如丝。
在经济不断发展和社会不断进步的今天,虽然有国家的号召与支持,政府的引导和鼓励,环保人士及组织的努力,公民生态环保意识的增强,但总体趋势仍旧是环境治理赶不上破坏。即使有越来越多的国人注重了环境保护,可由于缺乏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大环境工程的建设,我们的生态环保之路依旧困难重重。大部分填志愿的考生即使有生态环保意识却依旧会选择金融、财经、工商管理、电子信息计算机、自动化等热门专业,这并不代表他们不重视或者不关心,只是这种意识和观念难以提升到信仰和追求的高度。可对于环境领域,甚至对于整个国家和社会来说,需要的恰恰是具有极高工作热情和实干精神的人。生态环境一词并不新鲜却也并不古老,在发展迅猛的现代社会更需要沉下心来搞建设的人才,而我,愿意并已准备好为这个领域的发展完善作出贡献,为全球生态环境的保护、利用和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学生我明白,只有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才能拓展新知,为创新筑基;只有结识更多志同道合的专业人才方可携手并进开创美好未来。资质不够优秀的我提笔向贵校写信需要极大的勇气,可我不愿意失去这近乎wei/yi的进入贵校的机会,因为我懂得,只有去尝试才有可能成功。我不敢妄言我们的生态环境如今是什么样,今后会怎么样,可我想向老师们分享一些我个人粗浅的想法。
一、“锻炼”“养生”而非“体检”“治病”——拓展环境领域的“边疆”
很多人总会去“体检”和“治病”,他们所关注的是有没有的得病和怎么治病,而更为理智的人会选择去“锻炼”和“养生”,从而防止疾病的产生。我想这种理念同样适用于我们环境专业。据我所知,我们环境专业是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监控和治理为主要研究方向的,这就像是在“体检和“治病”。而对应到我们的研究工作中来,“锻炼”和“养生”即是如何去防止或减少污染的产生和生态的被破坏。比如借用绿色化学的概念,将污染与浪费扼杀在源头;比如借用中高端科技,赋予日常用品以生态功能,随后降低成本并投入生产应用......我相信这片“少人”问津的地方蕴藏着太多的宝藏。如果有幸被贵校录取,我会在学习基础课程之余做更多与之相关的探索与尝试。
二、生态创收,绿色经济——顺势而为,使之成为主流趋势
其实对于大多数年轻人来说,兴趣之外,工作待遇(即工资、福利及发展前景等)也是他们选择工作的重要标准;而对于我们而言,无论是大环境工程的建设,还是高端科研设备的引进,亦或科研工作的开展,都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单单靠政府支持显然无法让环境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我认为,生态环境领域要获得长足而稳定的进步,不仅要有投入,更要有产出,将生态效益转变为绿色经济,实现生态创收,从而赢得资金周转,为下一步工作的进行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这应该成为我们重视的环节。我们可以去尝试开发中低端的环保产品,保证它们能够为广大群众所需求和喜爱,并让它们成为如电视机,电冰箱一般不可或缺的普遍存在,实现共赢局面。当然,这只是一点浅陋的初步设想,如果可行还待后续完善。
三、尖端掌握,科研开发——“互联网+人工智能+生态环境理论”
人工智能时代已经来临,互联网早已影响全球走势,信息覆盖的区域联动机制,加上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在合理地取舍和引导下,是可以在生态环境领域掀起一阵绿色风暴的。建立在生态环境理论上的三者有机结合体的未来令人期待。进步来自问题的不断解决,发展源于因势利导,顺势而为,我们只有不囿于现状,不拘泥于传统,合理利用当今的优化资源,才能在生态环境领域走得更远,更有方向。
四、创建平台,联通互动——给人才以保障,给知识以土壤
如果有幸被贵校录取,经四年打磨,毕业后我再进行一番历练与打拼,就会试着去打造一个平台,让优秀的专业人才与对口的政企单位实现交流沟通,让更多的人加入到生态环境工作中来。平台能帮助人才获得优越的待遇,并帮助他们找到足够的施展空间。但该平台不仅仅是为环境人才提供就业机会,为政企单位输送新鲜血液,更为重要的是它要去搭建一个覆盖面广,影响力大,公信力强的“品牌形象”和物联网络,为大规模的环境建设打下坚实基础,让环境领域真正有章法可循,有层次可讲,有系统可言。
五、大环境工程,兴国安邦——大国要有大气魄
水气固土污染的治理并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时间大规模的人力物力投入。在我看来,“大环境工程”是指区域性乃至全国性的多维度全方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综合治理体系。它以平台为枢纽,以输入人才的对口单位为操作实体,通过中低端产品惠及大众和高顶尖技术引领世界的方式,将综合治理和生态创收相结合,用效益支持治理,用治理带动经济,既要实现“绿色GDP”的畅想,又要完成类似于塞罕坝之类的生态工程,形成良性循环,从而达到兴国安邦,富国强民的美好愿景,以期为实现我们的中国梦尽绵薄之力!
生态环境的保护、利用与发展是我的追求,上述想法仅是学生个人的拙见,不当之处还请老师海涵。
我有一个很小的梦想,那就是让草长莺飞成为日常生活的乐章,让植物荣发滋长与动物的生存繁衍交相应和,让天蓝似安格罗·萨克逊人的眼睛,让水清如早天里荷叶上的露珠;我有一个很大的梦想,那就是让地球母亲不再千疮百孔,让七洲四洋不再饱受折磨,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成为一种常态,让人与人之间友爱宽容,让以诚相待成为一种风尚。我深深地相信,一年年,一代代,即使昨日再微弱的光,明天也一定会照亮夜行的路。
学生不自傲,却也不自薄,只带一颗丹心来,不拿半分浮名去。老师,我成绩不算突出,可这并不能否定我的价值所在。我需要的是一个机会,一份助力;我所渴望的,是各位老师的认可;我所竭力争取的,是实现心中的梦啊。老师们,学生不敢言其他,只想求得一个进入贵校的机会,让我心里的种子有一块沃壤能够安家,随后发芽,长大,绿满天涯。
再次感谢各位老师抽出宝贵的时间审阅我的个人自述。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