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学习,爱生活,会学习,会生活,人生有百学网更精彩!
爱学习 | 爱生活

为什么优秀的人大多不合群?

发布于:百学网 2022-03-30

为什么优秀的人大多不合群?

 

  常听到一些父母说,我家孩子不合群,不喜欢说话,社交能力这么差,长大以后怎么办?

  在父母的眼里,不合群意味着社交差。

  从小到大,我们接受的教育,就是人要合群,要和大家伙玩到一起去,如若不然,就是异类,就代表着性格有缺陷,难以相处,甚至预示着这个人没出息。

  在老师的评语里,“不合群”是一个需要改善的毛病,是一个缺点。

  可以说,这种思维认知根深蒂固地存在于大多数人的脑子里。

  我们来思考一个问题:不合群真的意味着社交差吗?

  答案是“不”。

  01

  社交的本质,是价值互换、惺惺相惜

  实际上,如果你能搞懂社交的本质是什么,那么你就会对“不合群”不再有那么大的偏见。

  社交的本质是什么呢?

  简单来说,就八个字:价值互换、惺惺相惜。

  从实际利益的角度讲,人与人之间的社交,就是冲着价值去的,你身上的价值越高,想结交你的人就越多,人脉就越广,关系也越牢靠。

  反之,如果你自身的价值不那么高,那么你即使认识很多人,在社交上花费再大的心力,效果也不是很好。

  现实往往就是如此残酷!

  从情感的角度来讲,成年人之间良好的社交关系,大多都是建立在惺惺相惜的基础之上。

  有共同的话题、理想、兴趣、价值观,能聊到一起去,能心有灵犀,大有相见恨晚之感。

  不过,这样的社交关系是比较少的,大多数时候,成年人的社交都还是建立在价值上,想要的是互利互惠。

  正如龙应台在《亲爱的安德烈》一书里写道:

  那推推挤挤同唱同乐的群体情感,那无忧无虑无猜忌的同行情深,在人的一生中也只有少年时期有。

  现实且真实!

  所以,如果你想要拥有强大的社交关系,打造人脉网络,最重要的并不是去奔赴一场又一场饭局,认识很多人,想尽办法和这些人打成一片,而是应该努力让自己具备高价值,让自己有魅力。

  无论是从利益还是人格的角度来讲,都是如此!

  02

  刻意合群,会迷失甚至葬送了自己

  作家王开岭说:“人群往往是人的坟墓。”

  我觉得一个人不管是合群的还是不合群的,如果这就是他的本性,是他最自然的状态,那么就没有问题,也没有什么不好。

  只有在前面加上“刻意”两字,才是真正的不好。

  当你刻意地去做一件事的时候,必然会违背自己的意愿,打乱自身的节奏,会牺牲一些自我,否则你是难以做好的,而所牺牲的这部分,往往都是让你向上的东西。

  因为群体与个体比起来,都是相对平庸的。

  在《乌合之众》里有这样一段话:

  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备感安全的归属感。

  深以为然!

  很多人为了融入群体,变得合群,逼自己改变,和大家打成一片,结果确实是融入进去了,却也迷失了自己。

  所以,曾有一个读者问我要不要逼自己融入到群体里,和同事玩到一起去的时候,我对他说,你可以逼自己成长,但不要逼自己合群。

  当时他刚到一个新的工作环境里,公司里有很多男同事,大家下班后就一起约着吃饭喝酒,中午休息的时候总是一起玩游戏,关系很融洽。

  如果你不喜欢喝酒,那就真没必要喝;如果你不喜欢玩游戏,那就没必要逼自己和大家一起玩。

  逼自己和大家打成一片,这不是社交,而是受罪。

  你只要性格不古怪,说话不刻薄,行事不下作,老实做人,踏实做事,哪怕不和大家一起行动,其实也是可以成为一个好同事的。

  话又说回来,这样的群体融入进去对你的帮助有多大,这也是一个值得你去思考的问题。

  这样的合群,往往等同于浪费时间。

  实际上,成年人的很多社交都是没有太多价值的,压根没必要那么做,只是看着热闹而已,实则意义不大。

  03

  放弃无价值社交,优秀始于不盲目合群

  有人说,优秀的人,看起来大多是孤独的,都不太合群。

  对此,我表示认同,这种现象主要有两点原因。

  一是,这些人的圈子有门槛,一般人进不去,被隔离在外;

  二是,这些人大多拥有独立的思考能力,能忍受独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需要做什么,所以显得与大多数人格格不入。

  看过一个故事:

  在六七十年代,北大荒有一个男知青,非常不合群,别人打牌的时候,他在背单词,别人睡懒觉的时候,他早早起来读英语,与众人格格不入,当然也很不受人待见。

  不少同行的知青都不太喜欢他,觉得这家伙假正经,以至于惊动了领导,被找去谈话。

  领导嘱咐他:“你一定要合群,不然会被其他人排斥的。”

  但这位男知青很倔强,仍特立独行,干活、学习,重复着之前的生活。

  1978年恢复高考,他如愿考上了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后凭借出色的英语水平和文笔进入了外交部工作,再后来成为外交部部长。

  这名男知青就是王毅。

  优秀的人,大多都经历过这种不被人理解的过程,他们是如此地特立独行,但往往正是这样的特性,才塑造了一个优秀的个体。

  别在可有可无的社交上浪费时间和心力,别逼自己合群,耽误了成长,这真的很重要。

  一个人如果能有这样的认知,打破传统思维的束缚,他就能真的优秀起来,拥有无比灿烂的人生。

  当然,代价也是很大的,但真的很值得!

  各位可以在文章下方的「写留言」处畅所欲言,互相交流。

  作者简介:

哈叔,喜欢用历史解构职场,文字接地气,通俗易懂,简练精辟。

  新浪微博:哈叔微职场。

  --END--

  加入哈叔读书会

  欢迎扫码加入哈叔读书会。

  一年精读100本书,每本书15至20分钟;

  新会员加入199元,一年有效;

  入会即可获赠入会福利——科技蓝牙音响

  。

  一周两本,让我们一起在一年后遇见更好的自己。

  做一件事不难,但做很多事、并把每件事都做好,很难;读书也是如此。读一本书不难,读很多书、把每本书都读好,一定不简单

  作者: 哈叔

  来源公众号:哈叔的职场微课堂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END -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