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高考名师手记之:政治篇(十七)
二、易混点:
误区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华文化就已达到鼎盛时期。
注意: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了古代中华文化思想的雏形,到了隋唐,中华文明才进入全盛时期。
误区二: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仅得益于汉字和史学典籍的延续。
注意: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还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误区三:文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注意: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汉字是文字的一种。
误区四: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因此应该借鉴和吸收一切外来文化。
注意:外来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我们借鉴和吸收的应该是外来文化的精华。
误区五:爱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注意: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误区六:中华民族精神的全部内涵可归纳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注意: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误区七: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必须抵制外来文化的影响。
注意:两者并不矛盾,但要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既要注意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先进文明成果,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又要警惕外来腐朽文化的影响。
误区八:经济建设是我国当前所有工作的中心,一切活动都要围绕经济建设展开,弘扬民族精神会影响经济建设的。
注意:弘扬民族精神不会影响经济建设,反而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
三、名师导学:
1.学法指导:(1)情感吸纳法。在学习中华民族精神时,要充分运用情感的力量,创设情境,可以列举生活中一些能够体现民族精神的感人事例,让学生从情感中使思想境界得到升华,从而提高学习效率。(2)亲身体验法。可以带领学生就近到当地一些革命纪念馆,亲身感受。或观看一些具有指导意义的电视节目,或拜访当地老红军、老战士等,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更加深刻把握本单元的知识。(3)主干知识归纳法。对于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民族精神等主干知识,可以采用自我归纳的方法,构建知识网络体系,并结合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分析。
2.命题前瞻:结合近几年高考的命题特点及新高考的命题要求,本单元的考查必然将紧密结合当前生活中突出的文化热点。针对本单元的热点,高考的命题角度会较多地考虑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随着世界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的深度和广度的不断拓展,以及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了解中华文化显得尤其重要,高考也会加大对本专题的考查力度。在以往的高考中,多以客观题为主,预计2010年将会继续保持和完善这一题型。虽然在近年的高考考题中没有出现本专题内容的主观题,但是我们一样还是要引起重视,也有可能变换角度来考。
【真题再现】
[例1](2008·江苏卷)“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韵味传神的青花瓷穿越千年的历史,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文化的( )
A。包容广纳 B,推陈出新 C。博大精深 D。源远流长【答案解析】D 本题以青花瓷为背景,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考查中华文化的特点这一知识点。韵味传神的青花瓷穿越千年的历史,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D符合题意的要求。
【名师点睛】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近年来高考的核心考点,复习时要从两大特征的具体表现进行分析,预计2010年高考依然有可能结合最新的时政对这两大特征进行考查。
[例2](2008·江苏卷)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举世瞩目的体育盛会。在迎奥运过程中,某棱高三(1)班同学开展了“感受奥运、参与奥运、做奥运文明使者”的综合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
情境一:同学们从网上下栽了各具特点的部分奥运会会徽和具有“篆书之荑”的第29届奥运会体育图标,“金玉良缘”的奥运奖牌,“祥云瑞霭”的奥运火炬,深深为中华文化的魅力所感染。为设计者的智慧所折服。
(1)结合《文化生活》和《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谈谈从北京奥运会会徽和体育图标的设计中,你发现了什么?
情境二:有同学说,在家门口举办世界zui高水平的体育赛事,我们观看更方便了;有同学说,举办北京奥运会对我国社会生活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对此,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2)你认为举办北京奥运会给我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带来哪些影响?(请各举一例)
【思路解析】本题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背景,坚持了高考迎着热点上的原则,考查文化的特点、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文化的继承、发展和创新、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辩证的否定观、消费、以人为本等知识点,考查了学生的提取材料信息、分析说明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一道探究试题,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回答此题,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和哲学生活的有关知识综合回答,注意学科间内在联系。特别中第二问题的回答,更要注意从不同的方面去回答。
【答案要点】(1)北京奥运会会徽的设计融合了奥林匹克精神和民族文化的特色。体现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在体育图标的设计中以篆书笔画为基本形式,融合汉字的象形意趣和现代图形的简化特征,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古为今用,实现了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坚持了辩证的否定观,树立了创新意识。
(2)例如:①通过举办北京奥运会。加强了我国和世界人民的友好交往,树立了我国良好的国家形象;通过奥运火炬传递等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增强了民族凝聚力。②举办北京奥运会促进了基础设施建设等投资增加,培育出新的消费热点,带动了体育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③举办奥运会有利于展示中华文化,促进中外文化的传播与交流。④“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理念的贯彻,促进了我国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推动了科技创新和应用;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名师点睛】时政材料题不论怎么设题,都是“题在书外,理在书中”,解题要做到“三清两归”。三清:一要弄清时政材料有几层含义,概括出其中隐含的观点。二要弄清设问所要求运用的原理、观点或理论知识的范围,这是答题的方向。三要弄清设问要求解决的问题是“是什么”、“为什么”,还是“怎么做”。两归:一要回归教材,紧扣题意作答。二要回归到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和思想理论上。
第十二讲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复习要点】
1.走进文化生活
(1)文化市场与传媒商业化的影响;
(2)发展大众文化的要求;
(3)如何看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如何看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2)发展先进文化的指导思想;
(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4)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
(5)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多种形式。
3.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1)思想道德建设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
(2)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3)我国思想道德建设的目标;
(4)我国公民道德的基本规范;
(5)加强科学文化修养的意义。
【知识归纳】
一、重难点:
(一)大众文化与先进文化的关系
比较项目 | 大众文化 | 先进文化 |
|
区 | 含 | 是指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 是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
要 | (1)原则: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 (1)指导:马克思主义 |
(三)指导思想的一元化与文化的多样性的关系
1.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指导思想的一元化是指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会妨碍文化多样性的发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同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统一的,同社会主义文化的多样化是统一的。
2.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既要弘扬主旋律,又要提倡多样化。没有内容和形式上的多样性,社会主义文化就会单调、凋零、枯竭,失去吸引力和感召力。但是,思想文化越是多样化,越是需要主心骨。不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文化建设就会混乱、失误、受挫,就会失去正确的方向和生命力,社会就会失去共同的思想准则。
(四)全面把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根本任务:是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这也是我们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
2.原因:培育“四有”新人,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
3.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4.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是人民群众,其本质是一个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而不断进行文化创造的过程。
(五)思想道德建设
1.地位:思想道德建设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2.原因:思想道德建设规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
3.要求: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原则是集体主义;重点是诚实守信。
4.我国思想道德建设的目标: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5.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是相互促进的统一关系。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
(六)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的关系
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文化建设与思想道德建设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相辅相成、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文化建设与思想道德建设必须协调发展。
2.文化建设是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
3.思想道德建设规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