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考迎来新变化,文化课成绩成为拦路虎?
艺术生全称是艺术特长生,这类学生在参加考试时与大部分的学生不一样,他们的考试内容加入了艺术类课程。在成绩上,对于语文,数学,外语的要求也不是很高,大家比较重视的是艺考的成绩。
很多人认为艺术生都是学习不好的学生,这是对艺术生的一种偏见。事实并不是这样的,这类学生对于艺术类课程比较感兴趣,或者有某方面的天赋,所以才选择学艺术。
教育质量在不断的提升,考试的难度也在逐渐增大。这里并不是说试卷的难度,而是说考试的人数越来越多,学生们的竞争压力太大。对于艺考生,这个现象更加明显。
艺术类考试主要是国家为了培养学生在某一方面的特长,而开设的一个选拔人才的教育专业,正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因为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所提现出来的特长不同,所以我们的教育也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
但是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知识的更迭,目前国家也对艺术类考生的文化课成绩要求有了相对的提升,目的是为了增加后期人才的可塑性,过往的艺术类考试成绩以才艺成绩为主,文化课成绩为辅。但是后期的艺考为了符合教育的发展,会更加的均衡才艺成绩和文化课成绩,为后期更加全面的人才培养做好坚实的基础。
教育部发布通知,适当提高艺术理论类分数线,专业考试适当减少
考试,是为了筛选出具有可塑性的人才进行培养。对于艺考生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关卡。以前对于艺术生的文化课的要求不高,甚至有的不及格也可以读大学。
但是现在教育部对于学生的要求提高,艺术生的文化课分数线会有相应的提升。这对于学生和家长来说是个不好的消息,意味着学生的学习压力又增加了不少。
有的高校还去掉了高考前的校考,直接使用省考的成绩。学生们不用准备校考,但是只有一次省考的机会,这就减少了步入大学门槛的机会,学生们可能在省考中过于紧张导致发挥失常,与自己的理想院校失之交臂。
还有一项规定是,不能为了完成招生计划降低划定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就是说如果人数没有招够,上线人数减少,也不能降低录取录取分数线,招收更多的学生。
这些政策的发布,虽说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校的生源质量,但也给学生造成了不小的压力。因为他们每门的成绩都不能懈怠,稍不留神就可能没有学可上了。
成绩一般的艺术生想要成功上岸,心态和方法同等重要
笔者认为,不管成绩如何,都要有一个好的心态。有的同学认为自己成绩不好,就开始虚度学习时间,上课也不认真听讲,心态比较消极,觉得自己考上的几率很小,所以放弃学习。
这种想法要完全杜绝。如果距离考试时间比较久的话,完全有机会逆袭。不到考试的最后一天,就不能有放弃的念头。因为多学习一天,就可能超越几十个人。
在学习艺术课程的同时,也不要忽视文化课的重要性。随着教育部通知的发布,各大高校对于文化课的学习也越来越重视。因为文化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出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是学校挑选学生的一个标准。
艺术类的课程学起来也不简单。比如学美术的同学有时需要外出写生,背着很重的颜料和各种工具,去山上写生。那种地方一般都比较偏僻,吃饭只能自己解决,可能吃不好睡不好。
在这种情况下,更不能辜负自己的辛勤付出。提升自己的学习效率,在艺术特长上多加练习,让自己的成绩更加突出,在考大学时有更多的选择。
笔者认为,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要考的所有科目,都要认真学。不能觉得占比例小或者是以后工作用不到,就忽略对于那些科目的学习。
这种学习心理容易导致偏科。文化课成绩太低会影响最终的成绩。因为有的院校是先看考生的文化课成绩是否达到标准,如果没有达到标准,那么艺术课程再高也不会被录取。
总之,无论是文理科生还是艺术生,学习的压力都不小。可能理科生的学习比艺术生的枯燥一点,需要天天刷大量的练习题。艺术生还可以学一些有意思的课程,文化课的课时比较少。
对于艺术类考生来说,文化课成绩的增加,也许会别有洞天
政策的改革都是教育部门经过深思熟虑的考量,才做出的调整,所以对于教育的发展指定会起到促进作用。文化课成绩占比增加,虽然侧面来说增加艺考生的学业负担,但是正面来看的话,也增加了艺考生的升学机会以及增加了艺考生的选择机会。
文化课成绩占比提升,对于艺考生来说,会在文化课上加大学习时间的投入力度,我们都知道,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一样的道理,艺考生对文化课的学习时间的投入,当然会换来文化课成绩的提升。
众所周知,高考相差一分可能会超越万人,拼的是千军万马挤独木桥,但是对于文化课成绩提升的同学来说,可能就变成了条条大路通罗马。事物都有两面性,就看我们如何去理解和付诸实践。
写在最后:
作为学生来说,教育的改革虽然与我们息息相关,但是我们仍需保持一个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即使学校政策变了,我们有良好的的学习成绩的话,对我们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不能把心思都放在抱怨和焦虑中,这样不仅浪费了时间,也可能会产生心理问题。相信大家都能顺利通过艺考!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