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考改革的利与弊
随着“艺考”季的临近,各省纷纷根据教育部《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部分特殊类型招生基本要求》文件精神,出台2024年度艺考相关政策,其中令人关注的变化是,大幅度减少校考数量。
在2022年10月31日教育部发布的《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部分特殊类型招生基本要求》文件中明确指出,高校应合理安排艺术类专业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对社会需求不足、培养质量不高的专业应予以调减或停止招生。对于美术学类和设计学类专业,除经教育部批准的部分独立设置的本科艺术院校(含部分艺术类本科专业参照执行的少数高校)外,高校不再组织校考。
实际上,在2021年9月16日《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学〔2021〕3号)中已提出:从2021年开始推进相关改革工作,到2024年,基本建立以统一高考为基础、省级专业考试为主体,依据高考文化成绩、专业考试成绩,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高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制度。
艺术类校考原本是各专业美术院校根据自身的特色、侧重与需求,选拔相关美术人才的有效途径,并作为统考的一种选拔补充,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不断显现。比如校考的试题泄露与阅卷不公,劳民伤财与秩序混乱,裙带关系与近亲繁殖等等。
艺改的初衷是为了满足绝大多数考生的需求,让考生减少长途奔波,避免在各高校间“连轴转”,保证安全性的同时,节省大量精力和开支;同时遏制校考乱象的情况,保证公平公正性。
然而,“一锤定音”的统一艺考,对考生来说,考生不再有补救机会,在备战艺考的同时,需加强文化课学习,进一步提高文化课分数,无形中增加了竞争压力;考官在面对高强度的阅卷工作,因视觉疲劳而增加误判率,也在一定程度上错失了优秀苗子;更重要的是,在统一化的要求之下,学科的差异性难以平衡,全国的艺术院校和综合性大学中的艺术院系在选拔人才时,很难根据自身的侧重需求进行选择,这亦将对学院的办学特色和个性化教学提出更大挑战。
为此,有老师建议,对于目标方向一致、针对性较强的一流艺术高校,可通过建立跨省校际联考的方式选拔优秀人才,容许在统考的基础上,针对学科特色进行个性化尝试,以此打破同质化的统考格局,真正为中国艺术事业的发展招纳英才,这或许是条可试之路。而更需要关注的是,艺术统考不同于学科类试题,选拔标准和评委眼光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如何做到相对客观公正,这是值得商榷的。
——叶芳芳
美苑画室的学生们在备战艺考(刘远 摄)
相比考试方式, 更应改革考试内容
文/刘德龙(南京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生导师)
当前的艺术省统考模式具有较强便利性和可操作性,适合大多数学生,但对于优秀学生的辨析度不够;大一统的考试方式不利于艺术学科的多样化、差异化发展;进一步压缩了一流高校选择合适学生的空间;抑制了一流创造性人才的选拔和培养。
省统考有利于大部分学生,但有“一考定终身”的风险
在教育部《招生基本要求》文件中提到“省级统考已涵盖的专业,高校一般应直接使用统考成绩作为考生的专业考试成绩。”直白点说就是:大幅度减少校考,将省统考作为高校艺术专业考试的最主要手段。通常省统考在12月份内结束,相较之前连绵一两个月的校考,考生再也不用研究各校考试政策,省却了奔波赶考的折腾,减轻了学生负担和家长的经济压力,有了更多文化课复习时间。
与此同时,省统考也减少了学生选择机会,甚至会有“一考定终身”的缺憾,尤其是优秀的、有创造力的考生,很有可能被埋没,错失了进入一流艺术高校的机会。省统考是大一统的考试方式,追求效率与公平,面对上万甚至是数万差异不大的卷面,高强度的判卷工作增加了误判概率,毕竟有疲劳、眼花的时候,虽然有复核机制但仍不乏误判现象的发生。每年都有被一流专业美院录取的考生省统考成绩平平、甚至偏后的情况,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大一统的艺术考试机制存在缺陷。个性化校考是有效补充,当然相关管理部门需要控制总量,避免学生疲于奔命,尤其是过多、过滥以敛财为目的的校考应坚决制止。
单一的省统考违背了艺术教育规律,不利创造性人才的选拔与培养
艺术专业涉及面广,很难用统一标准来考察。江苏省艺考说明中指出“美术与设计”类涵盖以下28个专业方向:美术学、绘画、雕塑、摄影、中国画、实验艺术、跨媒体艺术、文物保护与修复、漫画、纤维艺术、科技艺术、美术教育、艺术设计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公共艺术、工艺美术、数字媒体艺术、艺术与科技、陶瓷艺术设计、新媒体艺术、包装设计、珠宝首饰设计与工艺、戏剧影视美术设计、动画、影视摄影与制作,可见“美术与设计”系统的庞大,差异如此之大的两个学科用同一标准,考核有待商榷。
以省统考为训练目标的单一写实训练与艺术本质无关,创造力和审美感受在大量重复训练中被扼杀,所以将写实能力作为主要选拔的方式已被全球大多数国家美术院校所丢弃。况且当前绝大多数考生报考设计类专业,而设计学科的核心素养却在省统考中没有得到丝毫体现。相比考试方式,更应该改革考试内容,毕竟以模仿为指向的美术高考,既违背了艺术学科规律,又与设计学科发展脱节。
建立多样的跨省校际艺术联考机制
多年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等专业艺术类高校在校考命题中积极探索,某种程度上也成为其特色教学体系的组成部分。当前国内美术及设计教育同质化情况严重,虽然省统考能够满足半数以上高校的选拔要求,但对少部分专业特色的拔尖高校而言,大一统的省考,无法满足其对优秀生源的选拔。
当前省统考模式选拔出“善画”但未必有设计天赋的考生,这使得艺考的人才选拔机制失效了,高分也未必能招到有设计才能与理想的学生。另外,以写实造型训练为归旨的方式,也容易让学生被误导,认为设计和画画差不多,陷入了表面装饰的非专业思维,出现了两边不着靠的尴尬境地。
艺术省统考的利弊都很明显。故在省统考之外,应遵循“总量控制”原则,鼓励目标定位相似的高水平高校通过跨省校际联考选拔人才,继续尝试艺术考试改革,容许一流艺术高校在省统考基础上进行个性化尝试,如:申请制、按招生人数1:2小规模面试等,逐渐形成适应当前学科和教育形势的多样化选拔机制。“不拘一格选优才”,以多元、多样的考核机制破解单一、大一统式的省统考模式,真正为中国艺术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助力。
来源:视觉中国
艺术类学科专业的属性与艺术类校考
文/陈磊(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教师)
艺术类校考的组织与否,应该根据艺术类学科的专业属性而定。当下保留校考的艺术类独立设置院校及参照独立设置院校,校考的取消与保留大致分三种情况:所有专业都组织校考、部分专业组织校考并取消部分专业的校考、对优势专业组织校考。这有待于高校及专家从学理上展开更深层次、更全面的研究,并制订更切合学科发展的校考政策。
新版学科目录的发布会影响到艺术类学科专业招生和培养的定位。《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的发布,高校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将会发生重大调整,并反映到明年的招生上。大致情况来说,各所高校的美术学院的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只有学术型的硕士和博士招生,美术学(实践)一级学科将只有专业型硕士和博士招生,设计学则因为第十四个门类交叉学科中有设计学而同时保留学术型和专业性的硕士、博士招生。新版学科目录的发布,也反映了国家对三个一级学科的定位。这对高考阶段的美术学类、设计学类和艺术学(理论)类的校考是有参考价值的:
第一,纯粹艺术追求的美术学类,多面向当下,其相关专业如国画、油画、版画、雕塑、实验艺术等是应该组织校考的。建议重新恢复原初校考设置之初的邮寄作品初选、现场绘画与线下面试的方法,既要公平、公正,又要不拘一格,选拔天赋较好、基础扎实、修养全面的学生从事纯艺道路的发展,为艺术的创新培养优秀人才。
第二,偏重应用研究的设计学类,多面向未来,其相关专业如视觉传达设计、建筑环艺设计、服装设计、产品设计、工艺设计、影视动画设计等,无需组织校考。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美的规律和观念、形式美的法则、造型基础即可。关键是如何将它们与日新月异的科技关联起来,而这需要学生多学科的思维以及较高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未来设计的发展,与科技的充分融合才是核心路径。设计学之所以可以授予学术型的硕士、博士学位,学术型的部分恰恰在于与之交叉的工科方面如科技的研究、创新的理念与产学研的融合等,美术学院的设计学专业如何融合科技以提升学科的学术属性任重而道远。
第三,具有总结优势的艺术学(理论)类,多面向过去,其相关专业如艺术史、艺术理论、艺术批评等,无需组织校考。艺术史论以及相关的文化史、观念史、思想史,都可以通过后来的学习快速补足;前期的强化记忆与考前训练所带来的优势从长远来看是微乎其微的,过多的专业教育反而会分散精力,甚至会影响到文化知识的积累。至于是否应该参加美术学类或设计学类的省联考,就要看内部艺术史与外部艺术史研究的侧重了;在这一点上,各学校不妨研究并采用灵活的招生方式。
总而言之,艺术类校考的取消与保留仍有很大的讨论空间。就像艺术类研究生考试分数线的大幅提升一样,作为相对年轻的门类、学科、专业,还有很多提升和发展的空间。当然,在世界各国普遍重理工而轻文科的当下,艺术生人才的选拔、录取、就业、拓展等仍有待更多的讨论以及国家政策方面的调控。
来源:视觉中国
顺应时代洪流,成为新生代的艺术梦想家
文/左赛男(西南大学教师)
中国的艺术院校一直以来吸引着众多怀揣着艺术梦想的学生,但2024年的一项艺术招生政策变革为这一领域带来了全新的变化。
取消校考这是一个结果,那么我们就来反推一下因由,要进就要出,首先来看的是走出高校的毕业生就业问题。社会在飞速变革的洪流中奔腾,就业市场对于各个领域的招聘岗位跟着社会发展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今年5月的高校毕业季,全国艺术专业就业率喜忧参半,数字媒体艺术是妥妥的绿牌专业,就业率为94.8%,可见数字化时代的发展决定了这个专业方向已经成为人才市场的热门;而绘画,美术学则为红牌专业,就业率为74.10%~87.80%,工作岗位相对饱和,竞争也日渐激烈,现如今各个行业的就业市场内卷得厉害,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也随着内卷与焦虑增长,于是出国深造、考研、考公、转行、继承家业等成为另辟蹊径的出路。所以,社会与市场的需求才是决定高校的招生政策与招生规模的考量尺,对于教育部出台的相关政策,其实也是对社会变革与发展的考量之下做出的必要改变。
而这些改变随之而来的利弊得失,暂时还未能得到定论,但纵观各大网络媒体的报道与评论,艺考生对于取消校考大多数都报以担忧与悲观态势,而众多艺术培训机构纷纷针对着这一政策开始寻找应对之策,艺术高校也在积极发布新的招生政策和解答各类招生录取问题,各种声音不绝于耳。
竞争激烈压力增加
由于取消了大部分校考,学生只能依靠联考一次机会来决定自己是否能被录取,这会增加竞争激烈度。学生需要更充分的考前准备与大量的基础练习,以确保他们的表现在联考中能够一锤定音,同时取消校考也能够较大程度地保证统考的公平公正性。而仍旧保留校考的部分艺术高校,之前的考录比率大约在27:1~56:1之间不等,竞争已然非常激烈,不知2024年的考录比会是怎样的数据,让我们拭目以待。
高校招生门槛提升
高校提高文化课成绩的录取分数线,这将迫使艺术专业的学生在文化课上投入更多精力,意味着需要更好地平衡学业,不仅要关注艺术专业技能,还要在文化课方面表现更加出色,这对于那些注重艺术专业但文化课成绩相对较低的学生来说,可能是一个挑战。
时代变革之下的更新
从高校扩招政策开始至今,据统计,全国除单独的美术院校外还有1700多所大学,其中95%以上都开设了美术专业。这意味着直至2023年,117万美术考生比学文理科的考生考入大学的机会比率还要高。于是乎一部分学生因为文化课不理想,觉得学美术是一条用一两年时间的考前美术特训通往大学的不错捷径,从而耗费大量时间和金钱投入到考前培训机构中。艺考培训其实已成一个流水工厂线式的教学模式,千人一面现成套语,一笔一画皆是僵化的固定模式,学生没有自我风格,而进入大学后这些积弊难返的艺考技术也成为限制学生创造性、个性化的绊脚石。
就在近日洛杉矶举行的“Adobe MAX 2023”大会上,展示了一件名为“Project Primrose”能够在瞬间改变设计和风格的交互可穿戴灵活且低碳的裙装,这种新技术在纺织品上可以使用Adobe firefye, After effects, Illustraor 等程序,这只是这个时代技术与艺术完美结合的革新产品中的一件而已,而未来人工智能的普及与应用可能会颠覆传统的艺术形式。并非我对于美术考试形式质疑,但是在数字化时代变革之下,我们还在延续50年前的艺术选拔方式是否合理?虽然校考已经在题目上增加了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考量,但是如果取消了校考那么在统考中是否也能适当调整考试内容与形式,从而真正选拔出有艺术理想、天赋与未来可期的艺术人才?
调整心态应对挑战
在目前的政策之下,更高的招生门槛可能会导致更多学生无法进入艺术院校,即将面临考试的这一届艺考学生大多持悲观态度,但也毋需过度在意分数,考生可以先向各大高校的招生录取部门或者相关专业的教师与机构寻求专业咨询,以更好地了解自己所感兴趣的艺术专业和招生要求。这有助于学生明确自己的兴趣和潜力,以更好地选择合适的专业和学校。
其次,如果文化课成绩要求提高,那么毕业生在综合素质上会更强,有可能提高他们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机构、单位或公司可能更倾向于雇佣既有艺术专业技能又有较高文化素养的毕业生。
教育部与高校也可密切关注这些政策的实施效果,根据需要进行调整。政策变革应该注重平衡,确保考虑到不同学生的需求和潜力,以促进中国艺术教育的发展。
总的来说,考生们应该仔细考虑这些政策变化所带来的优缺点,做好充分准备,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努力备考。希望每个人都能寻找到适合自己的艺术方向,需要考虑时代发展的需求的同时,找到独特的艺术视野、艺术语言和技能,成为新生代的艺术梦想家。
来源:视觉中国
保持良好心态,稳定发挥水平
文/束新水(安徽艺术学院美术学院院长)
校考是各大艺术院校单独设置的招生考试,可以根据各自院校的对专业的需求进行打分设置,分别确定考试时间和地点。省统考是各省统一进行的美术类考试,评分标准会相对统一。对参加艺考的同学们来说,省统考可以更多地节省时间和费用,它的重要性在不断提高,也要求着其本身的方式进行优化改革。
以江苏为例,江苏的省统考以前只有素描和色彩考试,在近些年加入了速写,之后又进一步将速写改成速写(综合能力),其考试内容为结合高中美术必修课《美术鉴赏》中的内容,根据命题进行创作。考试形式为:1.根据试卷的文字要求完成命题创作;2.根据试卷所提供的图像素材,按要求完成命题创作。这无疑对考生提出了更高的美育要求和美术史基础的要求。
不仅是速写,素描和色彩的考试内容,也相对应地调整为人物头像、石膏像、静物,考查范围一般为静物、石膏头像和人像,可扩展到半身胸像,考试形式为写生、根据资料模拟写生、默写。色彩的考试内容为人物头像、静物、风景、图案,考试形式为:1.人物头像、静物、风景写生;2.根据文字描述进行默写;3.根据黑白画彩色绘画;4.根据线描稿画彩色绘画。省统考的考试内容进行了更全面的改革,包括对考试内容的增加、对绘画能力的增加、对美术史方面的增加。在最终录取原则上,美术与设计类、书法类专业的高考文化课考试成绩占比为60%,这也要求考生对文化课要更加重视。可以看出省统考的考试内容改革,均提高了对考生绘画、文化课、美术史等方面的综合能力要求。
随着美术艺考生数量的增加,毕业生就业问题也是大家所关注的。以南艺为例,美术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方向是多元的,其中主要有教育培训、事业单位、教师编制、画院、美术馆、职业画家、签约出版社、美术设计类公司等等。也有相当一部分同学选择考研,进一步提高学位和专业研究能力。同学们要在进入大学后,对自己有明确的规划,在研究专业课深度的同时,增加自身专业的广度,并且明确四年毕业后的倾向,是继续考研还是择业工作。保证自身能力的提高,就业机会也会有很大的提升。
省统考的改革一方面是影响考生,另一方面则是影响院校。一是在生源专业水平上,考试内容的增加要求考生对绘画有更深刻的认识,不再局限于模特造型的塑造,对风景、图案、场景都能有所了解;二是对考生文化课的要求,无论哪个专业,都是实践与理论并行的,缺一不可。三是省统考成绩录取,各省都有录取比例,这也会加强院校生源的多元性,各地考生的地方文化有所不同,在专业创作和表达上也会有更丰富的面貌。
省统考的改革对考生来说,减轻了大家参加校考的时间成本和费用成本,但出现了新的问题就是一场考试决定最终成绩,所以也要求考生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稳定专业水平的发挥,从容面对,不紧张、不怯场,试卷上所呈现的都将展现出考生对专业的态度。
专业统考更规范, 录取规则更统一
文/张新江(湖州师范学院艺术学院教授、湖州市美术家协会主席)
人都有一种惯性思维,都喜欢用固有的思维模式去分析判断即将发生的事,并凭以往他人或自己的经验去准备进行应对。然而,一旦规则发生改变就会产生惶恐心理,短时间内失去方向。其实,我们需要的是冷静分析为什么要改变?作了哪些改变?
就如今年艺考新政所作的调整,从面上来说大范围取消校考对高校来说没有什么影响,联考、校考都能测试出学生的水平和能力,专业统考更加规范,录取规则也会更加统一,不影响招生;对学生个体来说专业统考过线后,可供选择的艺术专业相关院校就增多了,不必为校考而奔波、劳累,为家长减轻了负担,宏观上也减少了资源的浪费。统考结束后,学生可以把原来大量的校考时间节省下来去学习文化课,提升文化课成绩,提高综合竞争力。
另外,水平好的、有特殊才艺的学生可以进一步报考艺术专业院校,其上升渠道还是畅通的。
来源于美术报 ,作者叶芳芳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