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的孩子你能拿他怎么办
文丨福果妈妈
前段时间开学,阿姨给上大一的表弟买了一台价格不菲的笔记本电脑,说是孩子学设计的,需要电脑的配置高,所以给儿子买的游戏本。
这几天就听到阿姨和儿子闹矛盾了,因为表弟说他以后想从事电竞职业。
阿姨气得不行,坚决不许,还说儿子骗了她,她给她买电脑,是为了让他好好学习,结果儿子明明是想用来打游戏。
姨夫也拿儿子没办法。
用李玫瑾教授的话说就是,很多父亲会拿十多岁的孩子没办法,“我说过他,我劝过他,我骂过他,我打过他,但是他就是不听,我拿他没有办法。”
为什么很多父母和孩子之间会出现这个问题呢?如果孩子一意孤行,到了这个地步,明知道他的想法不够实际,父母应该怎么做才能更好地处理问题呢?
乒乓球早期大神邓亚萍遇到过同样的问题。
邓亚萍,很多人都知道。她是国家前女子乒乓球队的成员,曾经代表着国家取得过很多的奥运金牌,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给很多人留下的印象是“虎妈”教育。
但其实,邓亚萍对孩子的教育堪称智慧。
在节目《夸就对了》中,邓亚萍跟我们分享了她的一段育儿故事。
她的儿子有段时间很喜欢打游戏,儿子甚至曾经想要成为一名职业电竞选手。

在我们日常的家庭里,如果孩子总是玩游戏,家长一般都会把孩子大骂一顿,又或者当听到孩子有想成为职业游戏选手的念想时,家长都会强迫孩子放弃,最后弄的亲子关系剑拔弩张。
但是,邓亚萍没有,她是这么做的:
她尊重孩子的选择,她甚至带着儿子去电竞的俱乐部观赏电竞选手们日常的训练,然后她把电竞的职业生涯分析给儿子听。

她说:“如果你真的想走电竞这条路可以。但是,你都看到了,电竞的训练很辛苦,每天都需要不间断地训练,并且它的职业生涯也很短暂。”
儿子听完邓亚萍的分析后,就放弃了走电竞这条路。
就这样不打不骂,先尊重后通过事实讲道理的智慧方式教育儿子,邓亚萍把最终的决定权交回给孩子。
很多网友都表示邓亚萍太会教育了,不愧是剑桥的博士。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带孩子去参观电竞俱乐部。
不过重要的是,当孩子有了自己真正的想法时,不妨先听一听去分析,而非为了以绝后患一开始就强迫性地扼杀孩子的念想。这样只会给自己徒增烦恼,还加重了孩子的叛逆心理。
如果孩子叛逆起来,就很容易做出一些过激的举动你那个。
在我们身边,不是没有反面教材的例子。
下面这个故事,是我之前刷微博时看到的一则也是关于打游戏的新闻。
一位父亲因为自己的儿子总是打游戏不做作业,于是就气愤地把儿子的平板电脑摔坏了。
儿子看到心爱的平板被砸,一气之下离家出走。

出走时还留下了一封信,信中的内容信息量不算太多,但是有一句却非常值得家长们反思:
最后一次叫你爸了,谁让你碰了我的逆鳞!
扪心自问,你给我的快乐,有我的平板多吗?

这是非常扎心的一句话,一个孩子能写出这么失望的词句,可想而知,他是经历着多大伤心的情绪。但是,也有部分网友认为孩子不懂事,这句话太伤父母心了。
这个世界上没有不爱自己孩子的父母,只是方式用错了。如果这位父亲最初没有摔坏儿子的平板电脑,反而一改强硬的态度选择更温柔的方式与孩子沟通,效果会不会不一样呢?
其实,邓亚萍就已经给出了很好的答案不是吗?
教育来源于尊重
父母喜欢干涉孩子,并不是说这种干涉是一个不尊重的行为。但是,当干涉的程度危害到孩子的自主选择时,那就是彻底地越界。
孩子需要自由和选择,当父母发现自己的盲目越界行为时,也应该退而求其次,通过摆低自身身份寻求得到与孩子沟通的机会。
就拿打游戏这个话题来讲,当孩子非常专注地打着游戏,任何人的劝阻都没用,家长可以先选择放弃劝说,退一步跟孩子站在同一战线,可以问孩子打成怎么样,你怎么打得这么好,能否告诉一下我技巧在哪等等。
在孩子没有办法听进去反驳的话时,父母首先要获取跟孩子沟通的机会,然后再逐步攻破,把你有建设性的意见讲给孩子听。
电视剧《小欢喜》当中,平时一点就着的童文洁,得知儿子方一凡想学表演的时候,也很激动。按照观众对她的猜测,她应该会追着儿子打一顿,然后坚决不同意,就连儿子方一凡也是这样认为的。
但是她没有,她本质上是一个尊重儿子的妈妈,也知道关键适合如何跟孩子沟通。
她会为儿子查所有考表演系需要知道的东西,分数线、录取比例,还有表演系专业课考试的形式和评分标准,用这些孩子关心的事情,用客观事实而不是她的主观评价来告诉孩子,为什么妈妈不看好他考表演系。
这样的谈话,让本来听不进一切的儿子听进去了,表示自己会认真考虑。
而且最后,她把选择权交给了儿子,而不是一意孤行。
这就是父母真正需要做的:对孩子的人生,指导而不是代替,参谋而不是决策。
教育孩子需要用智慧的方法,而不是一味地横冲直撞,智慧的态度,能决定孩子未来的出路。
家长总喜欢抱怨自家的孩子难教,但从来不曾想过摆正自己的态度。很多时候在孩子身上反映出来的问题,其实在家长身上也能看到。就像上述那对游戏父子,父亲一气之下的摔东西行为也间接影响了孩子一气之下离家出走的结果。这都是些非常不明智的做法。
就算电脑被摔坏了一次,也总会有另外一种方式让孩子再次打上游戏。这是一个恶性的循环,并不能够真正解决这个根本性问题。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