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岁的力量
小编读得好难过,高三真的太苦。
小编读得好揪心,怕最后没有想要的结果。
……
不知有过多少失望多少失落刷过多少笔芯多少题目,没有出口也没有人走进内心,只能一个人,只能死扛,好在终于有完结日,好在都挺过来了。
小编乱入
\
十八岁的力量
文 | 归苓
新年的日子,学校里冷冷清清,高三党奋战在教学楼里。
我一页一页的刷着题库,桌上桌下的卷子堆成小山。
那个时候时间很值钱,每天要精打细算,一分钟可以干的事情是现在不敢想象的。
新年,对于高三党而言,也是平平淡淡的时间。那个时候,从来不能把自己当人来看。
一旦想起自己还是个鲜活的人,就容易委屈的哭出声来,毕竟早上五点多起床一刻不停歇学到晚上十点,然后由于压力失眠到十二点才能入睡的日子,实在是太难熬。
还记得正月十五的晚上,日常是自习时间。我挨着窗户,一边头脑麻木的刷题,一边发着呆。隔着一层玻璃,外边黑的让人绝望。
正默写到王维的诗,忽的听窗外一声炮响,我猛地抬头看向窗外。
灿烂的恣意的光在黑幕里一瞬间炸开。
我想起了过年时候下的小雪,想起食品城陈列的精致的酥糕,甚至想起了老家朱红色大门上的门神。
回过神来,发觉自己下笔都颤抖。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十个字,写在纸上,竟然歪歪扭扭的不成样子。
我甚至看到纸上的墨色一点一点的被什么晕染开来,终成一片恍惚。
过年时没有下雪,干燥的空气仿佛在压缩着时间。
距离六月七号的日子又近了。
依稀还记得,正月十六,一张九十分的数学卷子安安静静的躺在我的桌子上,我悄悄的用它盖住了桌子上目标大学的名字。
我没有哭,什么都没有做。
只是心底的那一片荒芜,无论怎样掩饰,都始终藏不住。
那一晚,一直辗转到凌晨三点,在恍惚间,脑海被一连串滚烫的文字烧灼。
“那时我们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
后来我被班主任约谈。
我还记得她把卷子狠狠的拍在桌子上,试卷像受惊的鸟,瑟瑟的在书桌上颤抖。
她问我,这点分够干什么?还怎么上大学?
似乎并不尖锐的话语,直指人心。
早已经记不清她那时的表情,但是隐约记得窗外枯干的树被风吹断枝丫,一截短短的树枝清脆的砸在地上。
我像没事人一样回到教室,扔掉了桌肚里藏了很久的日记,撕掉了目标大学的名字。窗外冬风呼啸,树的冷,我感同身受。
我把所有的数学题从一堆堆的卷子里翻出来,从最简单的开始一道一道的刷,笔芯从三天一根到一天一根,错题本渐渐厚起来。
我渐渐的不再和同伴一道去食堂打饭,我也不会在打响下课铃的那一瞬间急切的冲出教室。我蛰伏在教室里,手边带有墨色的卷子高起来,崭新苍白的试题矮下去。
我会尽力把控自己的时间,一道三角函数的数学大题让它在一个课间内搞定。
我以为我会像任何一部青春励志电影中的主人公那样,发过了誓,流过了泪,结果会出乎意料的让人欣喜。
然而现实毕竟是现实。
那以后,每一次的月考,数学依旧没有上过九十分。数学像是一个魔咒,哪怕我用尽洪荒之力,它也还是牢牢的禁锢着我,让我和梦想的距离越来越远。
我也恼怒过,也不甘过,也想要放弃过,甚至开始无端的抱怨父母,更是会烦恼什么世事不公。
然而我明白,这些无济于事的埋怨,只会让我越走越偏。
后来,在一个晚上,班主任给我们开了班会。
她引用了一段南方周末的新年贺词,直到今天,这段词依然被我记的滚瓜烂熟。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沐浴新年的阳光,一些朝向内心的期许会在琐碎的生活中诞生,一些面向世界的梦想会从平淡的日子里升起。我们祝福你,祝福你的期许和梦想,在温暖的大陆栖息生长。”
听着这段话,我藏在靠窗的角落,枕着漆黑的夜,哭的一塌糊涂。
没有人能代替自己体会那段时间的黑暗,就仿佛置身于漆黑的迷宫,走哪条路,转哪个弯,没有人知道。迷宫里只有你自己,你需要一个人扶着墙壁,耐心的依靠自己的力量走出来。
这其中的跌跌撞撞,步履蹒跚,都要一个人来承担。
你不能喊疼,也尽量不要哭出声来,因为这会分散你的精力,浪费你的时间。
尽管你是一个人,你没有小说中女主角的金手指,也没有那些铁到可以每天教你题目的死党,更没有什么循循善诱温柔和蔼的老师。
你只有你自己。
但是这些都会过去,人活在世上,就没有什么过不去。时间会碾压过一切,好的坏的,垂头丧气的,意气风发的,都会被崩塌的岁月一点点掩埋。
而你要学会隐忍,要懂得卧薪尝胆。纵使现实一直扮演着后妈的角色,不停的扇自己耳光,你也要明白,未来的路,依旧是浮光跃金的大道。
在十八岁的年纪,就已经学会去忍耐,好像也没有什么不好。
如今回溯那段过往,依然会佩服十八岁的自己能够那样坚强。那段日子也像一个闪耀的勋章,告诉如今在大学里想要苟且过活的自己,绝不认输。
那样的苦难都经历过,那还有什么样的可怕能打败我。
冬天很快就过去。
窗外的花树一宿就开了,簇拥在窗前,轻轻的飘香。
天渐渐暖和起来。
风很和煦,阳光柔软的如同缎子。
那时还没有毕业,竟然对这些小确幸意外的眷恋。尽管功课紧张,但是发呆的时候甚至会幻想一棵树种的前世今生。
四月,我已经不会在意分数的波动,万年垫底的数学也不会让我再难以启齿。当旁人问起,我也会坦然的告诉他们那些看起来上不了台面的分数。
如果我将努力用分数来衡量,那么我会损失更加昂贵的东西。去享受苦痛,而不是强调。
我还是执着的早出晚归着。
我会在三分钟之内穿衣洗漱冲到早操地点,我会用五分钟的时间从教室冲到食堂吃完午饭,我能课间的十分钟里刷36道政治单选题,在吃饭排队的缝隙里背一遍古诗词。
成绩排名已经不重要了,每一次的考试只是单纯的让我知道自己的不足在哪里,哪里的空缺还需要努力去弥补。
不会的题也不再藏着掖着,尽管会受到老师不耐烦的训斥,抑或是同桌一个你真脑残的白眼,这些都不重要。
该拼的日子里,得拿出拼搏的样子来,这样才不会辜负这少年时光。
六月七号的早上,五点半,我默默的穿衣起床,拿着语文提纲,轻手轻脚的走出宿舍。
正是夏季,天光大盛。
我站在走廊尽头的阳台上背诵课文,走廊里没有人,阳台上的衣服一点点的散发着洗衣粉干净的清香。
快结束了,我告诉自己。
只要义无反顾的坚持到最后就好,无论结果如何,你这样奋不顾身了,早已无所畏惧。
我努力让自己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一个奋进的态度。
这并不冲突。
那时候我一定是一个将军,单枪匹马的杀进敌营,血洗银枪,七进七出,还能大喝一声痛快。战事了后打马归去,喝一杯温热的马奶酒。
开考铃声开始的那一刹那,我知道我的战鼓打响了,剩下的,都是我的战场。
六月二十二号。
我拿到了成绩,六百二十六分。
出乎意料的,没有给我添过堵我的语文是考的最差的那一门。
但是我没有遗憾。
我知道我的分数在省里的排名不会很靠前,但是高三一年,我不后悔。
当我知道我的数学考了一百四十四的那一刻,竟然意外的平静。
当我把数学成绩报给周围的同伴,他们都惊诧不已。要知道一个数学成绩在高中三年从未上过一百分的人,拿到这样的结果,是多让人难以接受。
可是只有我知道,这时光未曾辜负我。
我的付出,终究没有空掷。
我终于坐上了离开家乡的列车,看着太阳初升,薄薄的一层阳光温和恬静,我知道我的新的生活就此开始。
后来我走过了许多地方。青山碧水,竹林寺庙,灯火流阑,城市花火。
不管身处何地,哪场梦里,都有十八岁的我。
彷徨的,迷茫的,又始终咬牙不哭的我。
回首十八岁的往事,我又不自觉的想起《南方周末》新年贺词的开头。
“始终有两种力量,在我们一生中激荡。一种推着我们向外走,一种拉着我们向内收。一种力量去远方,一种力量回原乡。”
十八岁的日子,就是给了我这样一种力量。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