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惭德”难得
上学时老师把我的作文拿出来念,我当时就羞红了脸,使劲低了头,仿佛自己做了对不住大家的事。大概一件事,别人都没这样做,而唯自己一人这样做了,便觉得不好意思,不光自己惭愧,同时还代替众人惭愧,这代替众人惭愧实在是一种更细腻幽微的情愫。
那天我在一个老奶奶那里买白菜,天正下着迷蒙蒙的雨,我跟她说,奶奶,您把雨衣帽子戴上。从我在菜场看到这个老奶奶,我就想跟她说这句话,可是我一直忍着没说出来。我挑选白菜,她称重,我给钱……这一系列过程,我都心不在焉,因为心里始终惦记着要给她说那句话。一直到我走的时候才说出这一句短短的话,而说的时候又故意显得很随意,好像是漫不经心地随口说说,而其实我内心里是极温柔且认真的,可是我不好意思把这温柔与心疼表现出来。
就连平日里最常见的“让座”也是如此,你在公交车上坐着,假如有一个老人家恰好上了车,你肯定会给他让座。而老人家谢你的同时,怕是你又会编个理由说:您坐!我马上就到站啦!这样说固然是希望对方心里不感到有负担,可同时又好像你给他让座倒是你亏欠了他什么似的。
人常说“做贼心虚”,老师念自己的文章,关心一个陌生的老奶奶,这些事对于自身,倒好像在做贼心虚似的,仿佛自己做了愧对别人的事情。并连做好事也带着惭愧之心。这种细腻幽微的情愫,有点像古人说的谦谦君子,又有点像佛家讲的慈悲情怀,可是又都不是。
我们都知道夏桀残暴无道,商汤灭夏后,并没有杀掉桀,只是流放了他。所以,《尚书》会有记载说“汤有惭德”。禅师曾说:“道一声佛法,满面惭惶”,这“惭惶”之情虽有对众人抱歉,可更多的还有代替众人表达惭愧。自己在讲佛法,可是自己又懂多少佛法呢?所以无论如何,在佛法面前是“满面惭惶”了。
在书里、电视上,我们还常常看到这样的场面:二人做一个比试,比武打擂台也好,比文墨也好,赢了的那一方总会拱手弯腰对对方说句:惭愧惭愧!承让承让!而反观现下,物欲滚滚的社会,加之现在的小孩大多在一种“宝贝你最棒”的教育氛围下长大,所以现在的人们无论好事坏事都可以“当仁不让”,做什么事都理直气壮,觉得自己很有能力,这真是有一点尼采自诩为太阳的意味。所以我觉得,今人多多少少还要捡拾起一点“惭德”,以“惭德”立身行事,多一些慈悲,多一些敬畏。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