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学
原创: 和和陈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匆匆回首,发现自已参加了工作一年多了,现在谈及自己的大学生活,感觉像雾里看花一样,清晰而又朦胧,真实而又飘逸。
高中毕业后,自己莫名的向往省外的学校,毅然决然的将志愿全部填报了省外的学校,自己好像是被倒数第二个志愿录取的,一所普通的本科院校,应该是调剂到本学校生源最不好的专业旅游管理(当时专业大概是300人左右,只有6人是自己填报,其他294人全部调剂),自己曾犹豫过复习,但最后以自己“年纪大了”为由,给自己找了一个借口,硬着头皮上了自己的学校。
还记得9月军训结束后,国庆节放假回家,见到班主任老师,老班劝我回校复习,来年肯定会有不一样的结果。我犹豫过,徘徊过,迷茫过,纠结过……这时候学校迎来变革,允许跨学院,跨专业给学科优秀的学生提供二次选择专业的机会。我下定决心奔着学校zui.好的专业出击。
我大一的第一个学期,所有的时间几乎是在图书馆度过的。第一学期期末考,我是旅游管理专业的第4名,顺利获得了二次选择专业的机会。我的新专业就是学校采用保护招生政策的新型专业——土木工程学院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但是,转专业也并非我想象的那么简单,我需要再经过一轮高数跟专业课的考试!
我本身是一个文科生,数学本来就不是强项,还需要与已经学习过一个学期的理工科的学生比拼专业!但是开弓没有回头箭,既然已经选择了,我就要尽全力去拼一把。整个寒假,我除了与老师匆匆见了一面,其他所有的时间,我都在埋头苦读,挑灯夜战。在将近两个月的时间里,我竟然把高数部分自学完毕,在选拔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与工科学生一起考的专业课上同样取得了不斐的成绩。我成功的转了专业!在这个学校,我成了第一个跨校区,跨学院转学的学生,是学校有史以来文科转工科的第一人!
我在与旅游管理学院告别时,我的辅导员老师对我说:转过去后会特别吃力,你可能不会有任何的优越感,甚至调侃说那边基本上没有女生。我毫不犹豫地对老师说:谢谢老师的关爱,我还是喜欢有挑战的大学生活。
成功转学院之后,我挑战生活的序幕才真正拉开。我开始吃力的上起了工科的课程:高数、大学物理、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岩石力学、工程CAD等各种专业课。这些课程的学习,在原来我想都不敢想,也不愿想,现在都变成了我的案头“贵宾”,我诚惶诚恐地围绕它们打转,我敬若神明,它们还不时地“耍弄”我一番,常常让我晕头转向,苦不堪言,辗转反侧,夜不能寐。在此期间,我甚至难过的流过眼泪。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和沉淀,我逐渐找到了门路:我从自身的优势出发,文科生最擅长的就是背诵记忆,于是我就又开启了整天呆在图书馆的生活:背书上的例题,公式,真来不及理解的知识,我就先背下来,在实践中去理解巩固。大一下学期结束的时候,我的所有专业课都顺利过关,并且获得了学校学院的一等奖学金,这让我信心倍增。
大学生活中,于洋老师对我职业生涯的发展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他是第一个带我走出校门的人,让我结交了一群研究生、博士生。从此,我的大学圈子改变了,我的学业变了,我的视野开阔了。他们不仅对我的学业有很大的帮助,对我的工作也起了很大作用。
大四临近毕业,我拿到了徐州碧桂园的offer,同时中建二局,中铁一局的录用通知书也陆续到来。我拒绝了这些不错的职位,因为尽管“好男儿志在四方”,但是,我个人觉得“桑梓故情尤可贵”。我不是没有拼搏的心,而是因为大好的青春年华,应该为我的家乡做些什么。
2018年3月,我回到了家乡,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天天都是工作到凌晨2点才下班。从前期的进地,到外部协调,到三通一平,到土方,到主体,抢预售,抢工期,售楼部开放,我经历了一个全流程,在这个项目上认识了一群好兄弟。其实最欣慰的话就是梁总经常说的:玉壮,你比同龄人成长的要快。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