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学习,爱生活,会学习,会生活,人生有百学网更精彩!
爱学习 | 爱生活

读诗品乡味

发布于:百学网 2022-05-21

读诗品乡味

  发表于 收录于合集 仔细地阅读了《竹竿河诗集》,慢慢的品味,给我的感觉似乎是摆了一桌品种多样、内容丰富的大宴,完全相当于宣化店版的“满汉全席”。有高端大气的豪华硬菜,也有简单朴素的家常小炒;有味道鲜美的山野珍肴,也有开胃下饭的萝卜咸菜;有全国各地的地方特产,当然更多的还是家乡的风景、风俗、风情、风味……

  因为菜式太多,难以在这里一一品味,就简单的聊聊给我印象最深的几种“家乡菜”。既然是《竹竿河诗集》肯定首先不能少了对竹竿河的吟颂,因为它是家乡最重要的一个标志,“竹竿摆舞向中原,沙白草青柳如烟。村姑浣纱朝阳里,渔夫撒网晚霞间。竹簰踏浪南北市,扁担挑月东西山。”作者用精练的语言,不仅描绘了竹竿河河上和河两岸的美景,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农耕渔樵的生活画面,还介绍了昔日的竹竿河对宣化店集镇发展的重要作用,只可惜“昔日鹰立船头景,随波渐逝不复还。”“日暮炊烟香四野,儿时甜梦醉心头。”这些曾经的美好的画面都已经不在了,那些软软白沙、依依绿柳、清清河水只能留在我们的梦里。“母校无存满目空,阶前艾草一丛丛”;“夕照灰楼满院空,状元窗下草丛丛”;“读书声尽校园空,夜月流萤浅草丛”。作者用沉重的语言,表达了对母校的留恋不舍,更有面对现状时的心痛、无奈,“桃李春风随谷水,繁华无奈梦魂中”。看得人心里不由黯然神伤,大悟二中的撤离,是二中毕业的历届学子心中永远的痛,更是宣化店文化教育方面的一大缺失,令人惋惜!“菜园闯进一趣童,仰咬黄瓜藤蔓中。上头依旧架前挂,下部早已胃里送。” “吆儿喝喊蹬出户,天真无邪蹿上天”。每当看到这里都让我忍俊不禁,这两首诗都用了直白的语言,描写了调皮的小娃娃偷吃生果的两种不同情景,画面感很强,第一首主要突出了这个小娃娃的狡黠可爱;第二首描述了一个调皮的小娃娃,偷吃梨子被抓了现形,慌不择路逃跑的憨态可掬的神态。我记得第二首作者原稿中不是“天真无邪”,而是“嫌死人的”,尽管改了后更符合诗性,但我始终觉得少了原来的那个味儿,没有反映出小娃娃那种作贼心虚的心态,找不到更好的词可以代替,这个应该就是乡音的美吧!这两首诗都让人不由自主的回忆起了以前热闹而又纯朴的乡村,而后面的一首笔锋一转,那句“今日湾梨都亦在,只一老朽太孤单。”又让人莫名的心酸,惆怅不已。“问君美味何为冠?要数青龙戏白云”;“满桌佳肴称粗菜,一盆泥鳅出风头”。看着作者诗中那赞美的话语,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盆热气腾腾、香气四溢的豆腐泥鳅汤,令人垂涎欲滴。说实话象我们在外的游子,平时想念的家乡味,主要就是烧麦、肉糕、萝卜炖腊排骨、盐大椒炒臭豆腐……这些在外面买不到的,而泥鳅全国各地都有,广东的吃法多是椒盐泥鳅,在我的眼里,它历来是“难登大雅之堂”的,没想到在作者的诗中,却好似人间极品,特别是“青龙戏白云”这个美妙的名字,我还是第一次听说,真是长见识了。“燃堆蔸子火,土壶手中拿。陶醉真香里,不羡帝王家”。“炉火煨来泉水沸,大悟山茶、玉盏香流翠。馥郁氤氲红帐内,人间不羡仙家美”。这两首诗词都用了美妙的语言,来赞美了两种不同的家乡茶。“鸿渐传罗碾,蔡襄用碓砸”,这样的民间沫子茶我是第一次听说,更别说能有幸品尝一杯了,但跟着作者的描述,我似乎已经慢慢的陶醉在那“不羡帝王家”的真香里了;“玉盏香流翠”,简单的几个字已生动形象的描绘出了家乡绿茶的色、香、味,手捧一杯这样的清茶,慢慢的品味,确实“入口神清最”,饮后齿颊留香,“人间不羡仙家美”。品着清茶,不由想到当初苏老先生对岭南荔枝的喜爱,“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常做岭南人。”现在我虽然也常住岭南,却无福消受荔枝的美味,唯愿日日有家乡茶的陪伴,以解思乡之情。竹竿河畔又逢春,雨润桃红柳色新。日有清茶来慰藉,不辞常住小山村。踏遍千山万水,只有家乡最美,“山溪一曲绕村流,布谷敲窗练晨喉”,清脆的鸟声把我们引到了早晨的张墩村;一路向东,“九女仙潭美名传,翠林瀑布玉溪连。两边云路入岩壑,一道天门见秀川。”让我们见识了宣化店著名的景点——九女潭的美丽风光;峰回路转,“鄂北有座五岳山,绿水青山别样天。群山峻岭她为峰,海拔八百耸云端。”又把我们带到了镇西边的最高的山峰——五岳山;“石砌染苔铺镇密,木雕侵竹纳清幽。青堂古瓦添胸臆,欲画天心彩笔羞。”一排精妙绝伦、古色古香的八字沟民居完美地呈现在了我们面前;“锣鼓礼炮震寰宇”,“宣化灯影花千树,大胜烟光灿九霄”。耳边似乎传来了喧天的礼炮锣鼓声,在那烟光璀璨中又看见了大胜关龙灯,让我们仿佛回到了热闹的元宵佳节。还有姚畈山乡、曾家湾、金山岗……家乡的美景道不完、逛不够,有时间再慢慢的去游玩、欣赏。可是家乡再美,却难以安身立命,为了生活,为了梦想,很多年青人都去了外面拼搏,“晚披星斗朝辞月,昼带风寒暮迎霜”。这首诗真切的写出来了打工人的辛苦、劳累;可是所劳不一定有所获,“高楼万丈出我辈,不知何处寄微躯”。这首诗写出了打工人的辛酸、两难,“家乡容不下肉身,他乡安放不了灵魂”,不知该何去何从?不由令人想起了张俞的“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在外的游子回不去故乡,只剩割不断的乡愁。五岳山下公众号就似一条无形的线,它紧紧地牵着游子思乡的心;而《竹竿河诗集》恰似摆了一桌家乡的文化盛宴,它邀请了所有在家的、在外的乡亲们都来“赴宴”,不论年龄、不论资历,只要你愿意参加;按照家乡长幼有序的优良传统来排位,让大家坐在一起,聊家乡事,绘家乡景,品家乡味,抒家乡情!

  作者:明天更好

  作者: 宣化店 五岳山下

  来源公众号:

  五岳山下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END -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