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学习,爱生活,会学习,会生活,人生有百学网更精彩!
爱学习 | 爱生活

读《竹竿河诗集》有感——一航拍散白儿

发布于:百学网 2022-05-13

读《竹竿河诗集》有感——一航拍散白儿

  收录于合集 作为本书一个不称职的责编,勉勉强强挂上了号,不仅是帮主的信任与厚爱,更是五岳山下、竹竿河畔这片红色热土上众多文友、诗友们的抬举和支持。

  因为工作的原因,不能很好的与帮主打好配合战,属实有愧。犹记得帮主第一次提出汇编宣化店诗集这个观点和想法,我是鼎力支持的。正如诗集首页代序里面的一句话:在古代文献中,没有查到明确记载宣化店文人或者诗人的记录。是啊,正是由于诸多原因,从而导致宣化店的文人,特别是诗人不被人们所铭记,也没有被文献所记载。《竹竿河诗集》的问世,无疑是填补了宣化店镇本土诗词文献的空缺。

  参与以来,磕磕绊绊。从选取现代诗一开始,我并没有和帮主的思想碰擦出火花,明知道严重超标,还一股脑儿的选了一大堆。直到最后,我拿了个瓶儿,打了壶酱油。直到最终和帮主在封面的选取上,才碰擦点亮了共识的火苗。别说,五岳山下的诗人,个个文采非凡,并寄情于文字,将宣化店这个充满着传奇色彩的小镇风俗、人文、景色、故事,用诗词歌赋的形式,抒写得淋漓尽致。这篇不舍得放下来,那首诗歌还想添上去,属实为难,属于让人难以取舍。既然如此,初期只能都选上,所以自然便形成了凌乱的局面。后来,许多诗人的诗词,虽然很精彩,但还是由于编排页数限制等诸多因素,不得不进行删减,导致一些作品没有得到刊登。《竹竿河诗集》的顺利问世,是五岳山下继《可爱的宣化店1》《可爱的宣化店2》《宣化店民间抗疫纪念册》之后的又一大力作。正如帮主所说,其目的很纯粹,主要就是为了记录时代,记录诗人。没有其他什么复杂的原因。只待若干年后,当你我再捧起这本诗集的时候,看到目录上作者的名字,依然有人会记得他们,记得他们曾经活跃在宣化店的诗歌舞台,用文字叙说着他们的故事,用文字阐述着他们的赤诚。

  五岳山下把宣化店的作者进行了一个网罗和陈列,甚至涉及到了周边两省三县九镇。宣化店民间本土文化如此欣欣向荣,正是印证了:伟大时代需要伟大作品,伟大的时代更需要铭记。一本诗集,涵盖了上世纪50年代至本世纪初一共75位作者,并兼顾了古体诗词与现代诗歌的结合,作者数量之多,年龄跨度之长,涉及内容之广,可谓是开创了宣化店诗集作品的先河。不幸的是,有一位诗人已经远去;万幸的是,他曾经来过,留下了胸中丘壑。记得之前填过一首《南歌子》的词:“古镇风光秀,东峰觑枣林。巍巍五岳似仙荫,大胜墨关双隘、守边邻。九女闻潭咽,竹竿向豫吟。一溪山水隐层林,更有将军故里、鹭藏林。”虽无众诗友们的才情,但也喜欢每到一处,直抒胸臆,把对宣化店的那种情,寄予诗歌之上。可是,宣化店的故事,宣化店的山水,宣化店的风情,就像是一首道不尽、叙不完、写不明的诗歌,每次看她,熟悉又陌生,总能使人文思如涌,让人刻骨铭心。大概,宣化店的诗人大多都是如此。

  宣化店,是你我心中永远不变的坐标,是众诗人们不倦的咏叹。大家即使身处四面八方,却在故乡的牵引下,共同走在了一起,汇聚在了五岳山下、竹竿河旁,用诗歌描绘着浓浓的家乡情,用诗歌牵起寸许长的乡愁,纵使远行万里,也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宣化店的风土人情,就如种子一样,随着四季轮换,早已在诗人们的心中生根、发芽、开花,只待诗人用文字把宣化店描绘成画,再创五岳山下的佳话。

  作者:一航

  来源公众号:

  五岳山下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END -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