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娃周记”点亮幼儿童年
引用本文请注明:
宋爱华,沈玉华.“娃娃周记”点亮幼儿童年[J].基础教育课程,2022(08):74-80.
娃娃周记是一种由幼儿对已经发生的事情与情节进行信息整理、加工与提炼,以口述与绘画(图画、文字、符号)的方式记录下事件的主要内容、要素和自己的想法,然后由成人记录下事情始末与情感体验、心理感受,最后将其分享给其他同伴或成人的一种图文并茂的创作活动。本文介绍了“娃娃周记”系列园本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为了解儿童,提升儿童的语言、观察、思维及表达等能力提供了鲜活案例。
谈话是幼儿园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它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教师和幼儿在一个宽松而自由的环境中,就一个共同拟定或感兴趣的话题展开谈话,一般以语言表达与分享活动为主,如:你喜欢的动画片是什么呀?周末去哪里玩了?……自由谈话的形式相对教学活动更轻松、随意与快乐。
幼儿的作品(绘画、美工、数学操作卡片、创编的诗歌/音乐等)能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幼儿的个人特点、发展能力与水平等,这更依赖于幼儿的符号表达能力。
这两种不同的表达形式相对独立,偶有交叉。往往幼儿在谈话过后并不能留下什么痕迹,且谈论的话题之间也没有太多的关联,具有生活性与随机性的特点。幼儿作品的表达处于幼儿各领域发展过程中,是纵向的发展过程。“娃娃周记”正好出现在幼儿语言表达与图象表达的交叉点上,横向有机地将两者放在一个平台上,它更有意识地在绘画中渗透出语言的信息,又在语言描述的过程中提炼了图象表达的基本要素,并且把这两个方面有机地组合在一起,让谈话与作品很好地结合,促使幼儿将幼儿园和家庭生活中发生的趣事串联起来,形成自己独立的、有个性的系列作品表达形式,体现了幼儿的自主性、特别性、趣味性。
一、“娃娃周记”是什么?
无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和活动形式怎么改变与发展,“以儿童发展为本”的理念从来都没有改变过。尊重儿童存在的价值,尊重他们的理念、想法与行为,尊重幼儿个体差异,并使他们的个性得以展示,成为一个更有自主性、主动性与积极性的学习者,这就是我们开展“娃娃周记”活动的方向与目标。“娃娃周记”是一种由幼儿对已经发生的事情与情节进行信息的整理、加工与提炼,以口述与绘画(图画、文字、符号)的方式记录下事件的主要内容、要素和自己的想法,然后由成人记录下事情始末与情感体验、心理感受,最后将其分享给其他同伴或成人的一种图文并茂的创作活动。因为幼儿发展的年龄特点,我们暂时将其定为周记,即不需要每天记录,而是有需而记、有感而记。通过娃娃眼中的周记,我们可以看到他们是怎样看待这个世界,怎样看待自己的喜怒哀乐,怎样看待他的同伴、老师对自己的看法的,我们能了解到儿童的需要是什么,了解到儿童是怎么记录与分享重要的事情的,等等。“娃娃周记”也为儿童将来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与终身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娃娃周记”的建立
“娃娃周记”生成的契机是从幼儿中来的。一次中班开学不久,畅畅带来了一缸小金鱼,深受大家的喜爱。可是因为种种原因,某一个早上,我们发现孩子们最喜欢的一条鱼“小花”不知什么时候从鱼缸里跳出来掉到了地上,等我们发现的时候,“小花”已经死了。孩子们很难过,他们经过讨论,决定给“小花”安一个最后的家,把它埋在班上最大的植物“滴水观音”的花盆里。他们说:“这里最好,‘小花’在这里,可以让植物长得更好,而且我们想看‘小花’的时候随时可以来看它。”畅畅特别难过,下午自由游戏的时候,他找来一张美工区的纸,自己画了一个可爱的游泳中的“小花”(睁着眼睛在波浪中咧嘴笑),旁边还画了一个死了的“小花”(直直地躺在地上,闭着眼睛),游戏结束后他很珍惜地把这张作品藏到了自己的抽屉里。除此之外,他还要求我帮助他把这件事情写下来,他要带回家留作纪念。我想,这就是孩子成长过程自然会遇到的事情:面对死亡或朋友离开,我们该怎么办?我也意识到,孩子可能从这件事情上体验到了难过、伤心和无奈,并想通过这种方式来怀念无法挽回的事情,这正是高级情感的萌芽。这个时候,我和孩子们一起发起了记录身边点滴的“娃娃周记”活动,回忆永远是我们生命中的宝贵财富,对于有限的童年时光来说,宝贵的点滴更值得收集与珍藏。由此,由孩子们设计的“娃娃周记”便诞生了,孩子们在封面上自由地设计了图案,从现在开始,他们就要在周记本上记录身边发生的事情了。
三、“娃娃周记”活动路径
(一)记录什么呢?——记录内容大搜索
我们预设每个星期一、星期五下午,让幼儿想一想过去的这周在家里和幼儿园里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或是他们觉得很重要的事情,然后把它记下来。我们也梳理了一些内容作为记录的参考(表1),当然这些内容可以有灵活变通的空间。
(二)怎么记?——“娃娃周记”成长三步曲
“娃娃周记”活动的过程是:回忆事情与细节—图像、符号记录—语言表达与讲述故事、情节—观察情节与绘画是否匹配。
娃娃周记的成长也经历了三个步骤:发现问题—找到症结—解决问题。
“娃娃周记”活动刚实施时我们发现了几个问题:
(1)幼儿不记得周末在家里发生什么事情了,或是记得却表述不完整、不清楚。
(2)幼儿对在幼儿园发生的事情的表述都千篇一律,都是比较喜欢玩玩具或是讲述教学的内容。
(3)没有什么特别高兴与有趣的事情, 记录比较平淡,别人喜欢什么自己也喜欢什么。
(4)有的幼儿讲述得特别好,情节也很生动,但记录水平、表达水平一般,不能从绘画等作品中看出其讲述的内容,生动性不足。
(5)过于在意作品的每个情节和布局, 很长时间都无法记录好一篇周记。
(6)有部分绘画技能好的幼儿表达主题明确,细节刻画也很不错,但讲述时三言两语就结束了。
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些现象的呢?经过仔细观察和分析,我们找到了原因并采取了相应措施:
一是增强幼儿对事情的敏感性。幼儿对在家里和幼儿园里已经发生的事情不够敏感,对于周末在家里的活动无法表述或再现。我们请家长配合,和幼儿一起做一些他们喜欢的事情,然后帮助他们梳理并拍成照片带到幼儿园来或是发到网上共享。在周记活动中,调整活动顺序,先有照片,根据照片进行介绍与分享,最后再做记录。例如,有的幼儿周末和父母去了植物园,带回了许多蝴蝶标本,拿着这些标本,他先向同学和老师进行仔细的介绍与分享,再去记录这件事情,就会相对容易许多。
二是鼓励幼儿要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点。对于自己喜欢的事情要坚持,不要盲从别人;要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感受,不要担心对错;要敢于在集体面前表现自己。例如,虽然大家都在玩玩具,但自己拼搭出来的玩具肯定与别人不一样,拼出一个别人没有的“海胆”或是一个很有创意的新式武器,这就是可以表现的细节,是与别人不一样的记录。
三是针对不同能力与特点的幼儿给予不一样的帮助,适当搭一搭“桥”。例如,有的幼儿表现技巧不够,那么要引导他对于讲述对象的外形特点进行观察分析并学习一些简单的记录技巧;对于语言表达能力不强的幼儿,则要给予其一定的帮助与信任,让他们敢说、大胆说,引导他们学习运用一些简单的句式与词汇,为他们创造一些表达的机会与场所,让他们逐步丰富口语表达,如在“小小播报员”和“天气早知道”两档节目中给予幼儿更多的机会锻炼等。
四是学习合理分配时间和构图,要把握记录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重要关系。周记和绘画活动还是有一定区别的,教师要提醒幼儿,帮助他们在有效时间内完成自己的记录活动。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娃娃周记”也在成长,情节在丰富、数量在增多、细节更清晰、重点更突出,幼儿的讲述日益完整,运用的词汇种类也在增加,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越来越强。
(三)做好“娃娃周记”的关键
做好“娃娃周记”,关键在两个环节,即“回忆与记录”“表达与观察”。娃娃周记主要记录的是过去已经发生的事实,本着尊重事实的态度,我们要再现事情发生的场景、情节、内容等等,这是帮助幼儿回忆事件的过程。例如,孩子们回忆升旗这件事情的时候,会想起在每周一上午的晨会时间,我们集中在操场上,由大班小朋友轮流担任升旗手、护旗手,然后全园师生一起行礼、唱国歌,最后是晨会发言。那记录的时候我们应该记什么呢?通过讨论,孩子们发现可以记录:升旗手(如果有本人参与的话)、国旗、操场、大班的哥哥姐姐(小中班的弟弟妹妹)等等。记录不仅是对场景的再现与总结,还是一种积累经验与认知的好方法。由于受年龄限制,尤其是小中班的幼儿,他们只能用简单的符号与绘画来表现,只要能够记下来,都是值得鼓励的。让幼儿养成记录的习惯,就是帮助他们梳理自己一日生活中的重要环节及有代表意义的行为。
表现出升旗的情节对于大班的幼儿来说不是一件难事,但“娃娃周记”不仅是要记录这件事情,还要能从中看出幼儿的情感体验。于是我们组织了“我是小小升旗手”这个周记活动,每个孩子都想要表现自己当升旗手的激动和自豪,他们用绘画(升旗场面)和符号(在国旗旁边画出了音符表示在放国歌音乐)的方式进行表达。教师和幼儿一起进行了观察,并启发提问:你当时是怎么想的呀?(很激动很自豪)那我们怎么看不出来呢?(幼儿也点头认同表示看不出来)那我们怎样画才能看出来呢?(幼儿群策群力,提出把脸画得大一些,旁边加个小框,里面画上很开心的表情)等等。
由此可见,观察是一个很重要的技能,要求幼儿运用全身的器官去感知事物,并从中找出事情的内在联系,这是幼儿创造性发展的第一要素。观察是一种间接的学习与获得,是运用眼、耳、口、鼻多种感官共同作用的结果;观察的敏锐性与目的性需要在实践中增强,当幼儿对观察对象不敏感时,教师要设计循序渐进的环节与问题,在肯定的基础上引导幼儿有重点地观察与分析,从幼儿的角度与立场分析问题,最终从幼儿那里获得答案,促进幼儿观察力的提升。
(四)分享周记活动——“我的多彩生活”娃娃周记展
我们会定时将幼儿的“娃娃周记”进行展出,举办“我的多彩生活”娃娃周记展,让孩子们分享彼此的故事。实施“娃娃周记”活动前后计一年半的时间,孩子们从没有记录意识到有记录意识,从无从下手到慢慢记录简单的符号和图像再到简单的文字,从表现简单的情节和内容到刻画故事的细节并突出重点,从无话可记到有兴趣时一天记两篇,从机械地自己埋头画到读懂猜懂别人的画和情节,一步步在发展与变化。这也离不开家长的配合与参与,他们很热情地询问自己的孩子想画什么、在画什么、部分细节是什么意思,并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与想法,给予孩子肯定与赞扬,幼儿的自信在一对一甚至是一对多的互动中增强,他们的快乐也从一个人的快乐变成了两个人、十个人、更多人的快乐。每个人的周记的选择内容与表现方式都不一样,全班三十几名幼儿的周记更像是他们一本本的自传,每一页都在讲述属于幼儿自己的故事,每一篇都在表达不同的心境。
四、“娃娃周记”的价值与成效
通过“娃娃周记”,幼儿可以接触到文字、符号的信息刺激,从中得到情感的体验;幼儿自己绘画、讲述、分享感受的过程,使幼儿觉察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同时,通过这一活动,教师也能从中看到幼儿不同的能力、发展状态与倾向性,以及家庭教育的一些特点,并将这些观察到的现象与特点延伸到之后的教育活动中。
(一)鼓励幼儿表达真实想法
在“娃娃周记”活动中,幼儿在记录的时候,教师会和他们共同讨论一个大的话题。例如开学的时候,我们会共同记录“开学的我们”,然后让幼儿想一想有什么可以记录的事情,让他们独立思考几分钟后交流自己的想法。有的孩子说:“我想把我们这个新小组画下来,上学期他们不是和我一个小组的,我很期待和他们成为好朋友。”也有的孩子不一定是记录自己高兴的事情, 也许是记录自己比较难过的事情。比如园里一个叫灿灿的幼儿画了两个小朋友,一个在玩玩具,另一个在哭。于是我就问她,这是什么意思呀?她告诉我:“我和多多是好朋友,都想玩那个带轱辘的车子,可是车子只有一个,我们俩抢来抢去,结果我没有抢到,我很伤心,所以我把它画下来了。”可见,不论是快乐还是难过,对儿童来说,只要是他认为重要的事情,都可以记录,通过记录,他们可以舒缓自己内心的消极情绪与想法,是自我解压与排解烦恼的一种好方式。后来教师去多多处了解了当时的情况,给予了两个幼儿适时的帮助。
(二)反映幼儿的品质与习惯
每个幼儿都是独一无二的,“娃娃周记”表达的内容上体现了幼儿的兴趣点、发展差异与个体倾向性。例如中班第二学期,佳佳奶奶给佳佳带来了一个风信子种子,所有的小朋友都很感兴趣,都在当周记录了这件事情,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幼儿失去了耐心和观察的兴趣,只有佳佳坚持观察风信子并记录它的变化。佳佳经常观察和变换风信子的位置,大多数时候她会把风信子放在向阳的窗户处,还会跟它说悄悄话:“快开花吧,快开花吧!”一天天过去,风信子根须越来越发达了;一个月过去,风信子真的开出紫色的花来!佳佳兴奋地告诉我,风信子真的开花了。从这次事件中,我看到了佳佳对一件事情的专注与坚持。当我们一起分享她记录的“块茎”“长根”“更换生长环境”“长叶”“开花”五篇周记,教师读出每一幅图旁边的注释说明和背景时,其他孩子都激动地为她鼓掌,我也被她这种执着地观察并完整记录一件事情的精神所感动,这种坚持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并在过程中付诸努力的品质已经在她的身上生根发芽了。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娃娃周记”让我们珍视儿童生命中留下的每一个特定的画面,珍视每次行为与语言背后的发展价值与意义,并试图去解读儿童在做每一件事情时所反映的美好品质与习惯。
(三)提升幼儿的表达与思维能力
我们从幼儿的话题中、作品中都能看到很多有趣的现象,让我们感受到童趣无限。有一次,悦悦画了一个超级大的电视机,里面有两个人没有头发,我很奇怪,因为悦悦平时很少画光头人物,她喜欢把每个人都打扮得美美的。我小心翼翼地问:“悦悦,电视上演的什么节目呀?”悦悦调皮地冲我一笑:“老师,我在画《非诚匆忧》呢,我们全家都喜欢看这个节目,我最喜欢孟非了!你猜哪个是孟非呀?”我仔细地看了看悦悦画的两个人:一个高,一个矮,故意指着那个高的,说是这个,悦悦很得意地说:“错啦,乐嘉高一些,孟非是这个哦!”她指了指另一个人。能把自己生活中喜欢的事情说出来、画出来,并在细节上有所观察且表现出来,对于一个大班幼儿来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于是围绕着这个电视节目,我们也开展了相关的讨论与分享:你喜欢这个节目吗?你喜欢谁?为什么呢?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自发展开了详细的讲述与激烈的辩论,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活动后我进行了反思,为什么孩子能够在这样的话题中有话想讲、有话可讲呢?因为这个话题是基于孩子们的真实生活经验的,这个话题是孩子们感兴趣的,所以他们讲得开心、讲得生动。
“娃娃周记”给幼儿提供了一个大大的平台,他们可以尽情地用很多种方式表达自己,他们的多彩生活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个生动而活泼的个体,他们有想法、有创造、有分享、有爱、有快乐。这份积累也是他们童年成长的最好礼物,我们有幸参与到这个不断成长、不断成熟的过程中,倍感幸福。见证儿童的成长,参与并分享他们的各种心情,并从中找到一些教育的契机,积累经验,也是教师自身的一种成长。
(作者:宋爱华,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悦庄镇埠村幼儿园教师;沈玉华,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南麻街道办事处西台幼儿园教师。)
版权声明
文章来源于
《基础教育课程》
杂志2022年第4期(下),转载需注明出处
作者: 宋爱华 沈玉华 基础教育课程
来源公众号:
基础教育课程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