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
生产队解散以后,土地和牲畜按人头分到每家每户,真正单干了。要种庄稼,就要自己喂养牛马驴骡。马性急干活出力,这就容易闹毛病;骡子稳健有力,但价格高,折旧快,赚不了钱;驴吃得少劲儿小,拉小车还行,耕地就要配对了;牛速度慢,力气大,俗称慢牛,不闹毛病,耕地拉车样样都行,又有肉价保底,到死也不赔本,所以养牛的人家居多。《世说新语》说“驽马有逸足之用,驽牛能负重致远”,这可不是瞎说。
我们家是养牛,最初那头黄牛是秃老官儿,没有犄角,性格温顺,偶尔发一下飚,会用头撞人,撞人也不疼。在半山区养牲口,饲料充足,像玉米秸、谷子秸、红薯蔓等,都是上好的饲料,秋冬春三季,不用为饲料发愁,初夏放青以后,牲口吃上青草,再吃干草,就不大情愿了。换成你,吃三个月的糠窝窝,突然来顿红烧肉,你还愿意再吃糠窝窝吗?经过三季节的喂养,储存的草料差不多吃完了,需要去割草或者放牲口,放牛比起割草来,要轻松多了。八六年升初中,开学之前,每天都和小伙伴们去放牛。
开始的时候,山坡上的闲地多,长满了白草和其它野草,把牛马驴骡赶到山坡上,远远地看着,别跑到红薯和谷子地里就行,自己该干嘛干嘛,等到晚烟四起,牲口吃饱以后,牵回去就行了。村北村东都是放牧的好场所,在村北放牛就是放牛,也就是聊聊天、捉捉蚂蚱、找找窝来儿;村东的山坡上,到处是打石头留下的大深坑,存满了雨水,清澈见底,是游泳的好场所,不但可以游泳,还可以饮牛,野草鲜嫩茂盛,更不用担心牛会跑到田里吃庄稼。总之,放牛是一件令人快乐的事情。
山坡上土地贫瘠,但人们的生活更加贫瘠,还是要靠山吃山,于是就开荒,把白草连根犁起,翻过去,等到草叶子烂了,提供些肥料,再撒上些芝麻种子,就有些收成。有个老头儿放马期间,天天用钁子开荒种芝麻,据说一年打了五百多斤芝麻,芝麻轻飘飘地不砸秤,这可是个天文数字,别人羡慕到眼热。就这样,荒地一天一天地消失,大约我上高中的时候,暑假里就只有牵着牛,让它在不到一米宽的田埂上吃草了,当然了,牛早就不是以前的老黄牛了。这可要小心了,你稍不留意,牲口就偷吃几口谷子或红薯叶子,闹不好要出纠纷。若要像晋人幸灵一样说:“夫万物生天地之间,各欲得食。牛方食,柰何驱之!”恐怕要挨几个耳刮子了。
九二年我高考失利,被调剂到合工大材料系,学机械,为了实现理论物理的狂热梦想,只有考研。暑假回家,平时干农活,抽空背单词,学英语。阴雨天气,本来是在家休息的时候,但牛吃干草不长膘,还得去放牛,那时候我已是非常讨厌放牛了。打雨伞最好,但又怕花钱买雨伞,披块塑料布,牵着牛,在田埂上来回走,弄得裤腿湿漉漉地不舒服,手里拿本小英语字典,随时翻出来,背几个单词。虽说效率不高,但总比不背好,积少成多,否则,你有什么资格和近乎天才的中科大学生竞争呢?这是我人生最后的放牛生涯了,村里许多老人,都记得当年的情景,不过他们许多人已经去世了。我转眼就五十了,是知天命的年龄了,本该放松放松了,想到来之不易的工作环境,委实放松不下。也许直到老死的那一天,依然一事无成,但可以自豪地说:“驽牛负重致远,我尽力了!”
原创 竹老头 无辞竹叶醉尊前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