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二十三缶山庙
农历三月二十三缶山庙,缶山有些像倒扣的瓦罐,也不大像,高而平缓,脊岭沟壑,层次分明,虽不陡峭,却也雄健。父老相传,药王孙思邈过缶山,遇到猛虎当路,吓得魂飞魄散,时间长了,老虎并无害人之意,只是低吼挠喉地阻拦。孙思邈断定有骨头卡在老虎嗓子里了,它想让人给取出来,就折柳条编个圆圈,支在老虎嘴里,从圈里伸进手去,取出了骨头。孙思邈因此封神,人们就在缶山顶上修了药王庙,乞求保佑。年长日久,难以考证,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
先前山顶上有几间石头房子,石门,无窗户,门只能从外面推开,有个牧羊人误入其中,呼天天不应,呼地地不应,饥寒交迫而死。圣人尚且慎独,何况我辈?文革时石屋拆毁,塑像亦不知所踪,只有基础尚掩映于荆棘蔓草之中。庙会就在山下的村里举行,走上二三里山路,就到了山脚下,赶庙必爬山。
路边的空地里,有许多老筮婆在跳筮婆舞,手里摇着筮婆鼓,五六个人鱼贯而行,少则两人,多则数十人分为三队,呈阿拉伯数字8的形状,俗称走8字或编辫子。筮婆鼓,大约是太平鼓,像铁制的团扇,常年闲置,霉黑陈旧,如铁铸,又像拨浪鼓,缀着十来个弹丸,摇动起来不大响。嘴里嘟嘟囔囔地唱到:
“若有人兮山之阿,
被薜荔兮带女萝。
既含睇兮又宜笑,
子慕予兮善窈窕。
......”
周围探头探脑一般闲汉,伸长了脖子,支愣着两个耳朵,听不懂在唱什么,桓温笑到:“辄翣如生母狗馨。”
其时春风送暖,草长莺飞,槐花盛开,满树披雪,芬芳馥郁,令人神清气爽。爬山的人络绎不绝,密密匝匝,远看像两条绳子,延伸到山顶。石砌台阶,年久失修,残破不堪,但这丝毫挡不住爬山的热情,裹脚的老婆儿,驼背的老头儿,乱窜的小孩儿,个个奋勇,人人争先,自会有神灵扶持,不用担心抛锚而爬不到山顶。烧纸不烧纸,拜神不拜神,总要爬上去看看。
我兴致不大,总是半途而废,零零年与我爱人爬山,是唯一登上山顶的一次。天风浩然,扑面而来,意殊爽适,回首村篱茅舍,鸡犬声隐隐若出云中,飘然有出世之感。山顶平坦,有个红砖砌成的大香炉,人们往里面整卷地投黄纸,乞求药王爷保佑安康,火势正盛,烈焰熊熊。
李流芳在《江南卧游册题词.横塘》中写道:“去胥门九里,有村曰横塘,山夷水旷,溪桥映带村落间,颇不乏致。予每过此,觉城市渐远,湖山可亲,意思豁然,风日亦为清朗。即同游者未喻此乐也。横塘之上,为横山。往时曾与潘方孺阻风于此,寻径至山下,有美松竹,小桃方花,恍若异境,因相与攀跻,至绝顶,风怒甚,几欲吹堕。二十年事也。”此文我读了不下千遍,每当读到“有美松竹,小桃方花,恍若异境”,总觉恍恍惚惚,似曾相识,前思后想,缶山的春天最为贴切,但无水无松竹,亦无桃花,天地仓皇,前世是李流芳也说不定。但惭无汉晋春秋笔,敢道前身是彦威?
缶山庙是大庙会,牛马驴骡,鸡鸭猪羊,犁锄筐箕,衣裤鞋袜,针头线脑,饸络面条,烧饼麻糖,瓜子杏仁,气功膏药,相面算卦,林林总总,旗幡招展,绵延好几里,一切应有尽有。小时候赶庙,除了凑热闹、咽口水,就是花一毛钱,买个刚出炉的烧饼,解解馋,然后到小书摊前,买本作文书或者辅导书,大约两毛钱,然后钱就花光了。小时候的快乐,成年人未易解也,他人未易解也,但李流芳似乎能解。
原创 竹老头 无辞竹叶醉尊前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