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每一个孩子的童年
守护每一个孩子的童年
——“关注特殊家庭学生”专题征稿
家是驿站、港湾,是孩子成才的沃土。对于未成年的孩子来说,家更是安全的代名词,是快乐之源泉,是健康心理人格的摇篮。欧洲一名著名心理学家这样说:“家庭不仅是个人生活的起点,也是人格形成的源头。婚姻家庭关系越牢固,教育子女的条件就越好。”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说决定了他们今后的人生走向。
而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尤其是社会在转型时期,对经济、文化、思想观念等各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变革,出现了许多以往不曾有过的新情况,如人们价值观的转变,社会生活习惯的变化,人口流动趋势明显,离婚率越来越高,重大疾病发病率上升……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了诸如留守家庭、单亲家庭、重组家庭、寄养家庭等新的特殊家庭学生,且数量与日俱增,成为当今社会越来越不容忽视的一个群体,让学校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问题与挑战。
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写道:“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父母不仅是家庭的支柱,也是孩子精神上的依托。父母离异、再婚或者去世等一系列家庭变化,会给孩子心理造成极大的伤害。这些特殊家庭的孩子由于过早地失去了正常的家庭温暖,过早地承受了人间的悲欢离合,其性格、智力、情绪,以及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和良好发展受到压抑或扭曲,直接导致学生成绩的下降,道德品质的下滑,也造成其行为异常和心理异常。这对未来人口素质的提高,整个社会的发展,无疑是一个不利的因素。因此,特殊家庭学生的教育问题不可忽视。
然而,特殊家庭学生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当家庭这一“避风港”已无力为特殊家庭学生的健康成长全程护航的时候,教师、学校、社会各个层面如何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设环境和条件,成了迫在眉睫的问题。
作为直面特殊家庭学生第一人的教师,在直接而深刻地引导、转化特殊家庭学生上大有可为之地;作为“协同育人”机制新格局的有力一方,学校和社会可发挥的作用也不容小觑。
广大教育工作者们,你们对特殊家庭学生的教育有何思考?你们可曾有过引导、转化特殊家庭学生的教育故事?欢迎写下来告诉我们,可叙事,可议论,《教师博览》(中旬刊•原创)将择优发表,且发放稿酬。
转自来源:教师博览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