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学习,爱生活,会学习,会生活,人生有百学网更精彩!
爱学习 | 爱生活

耿合众:眼的神

发布于:百学网 2021-11-02

耿合众:眼的神

  眼的神

  国庆节放假,抽空回了一趟老家。

  一说起老家,总有一些沧桑,给人一种非常遥远的感觉。这种遥远不是距离,而是日久生疏,是一种越来越厚的隔膜,渐行又渐远。

  老家在农村,没有山川丘峦,也没有旖旎风光,小河也早早地干涸不见了。许多人的老家大都在农村,不管你承不承认,朝祖上刨几代看看,几乎都和泥土有关。

  平日里,农村只剩下两类人,一类是走路颤巍巍的老翁老妪,一类是留守的少年儿童。那些青壮年的男女,要么到异乡劳碌挣钱,要么就在他乡落根发芽。开放的新时代,再一次造就了人口的大流动。

  亲朋好友,也许只能在过年过节,以及红白喜事的时候才能见面。亲近的还能认识,稍微疏远一点的也渐渐地变得陌生了。俗话说一辈亲,二辈表,三辈拉个倒。如今,常常到二辈也就拉倒不见了。

  回去一趟,最深的印象是几个眼神。岁月并不如歌,光阴不仅仅雕刻了额头,也在眼睛里留下印记。吃午饭的时候,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坐在我的对面。宽阔的脊背也渐渐地弓了起来,眼睛也一年比一年混浊,也许填满了岁月沧桑,也许隐藏着历史光阴,也许承载着晚年寂寥。我和他说话时,只见他眼珠间或转动一下,黑眼球没有白眼珠多了,常常在布满皱纹的眼角处,看见隐隐约约的血丝,像一道道红线。往日眼睛的神采消失殆尽,或许是因为安详,竟然看不到一点光亮。

  在偶尔的对视中,我突然发现了一个狭小的影子,那个影子在混浊的眼角处,有时一动不动,有时微微地蠕动一下,竟然如此地真切,令人不安。仔细观察遇到的其他老年人,大抵相同,在他们逐渐失神的双眼里,居然是越来越多的相似,几乎是一个模样,从那暗淡的神色里面,依稀看到多年以后自己的模样。

  还有一双眼睛,那是一个摇曳且多姿的女人的。偶尔看人时,有一些闪烁,还夹杂着一丝微微的傲慢。或许她也是从泥土里长出的,或许也在灰尘里洗过澡,现在混迹在某个城市里,要么做着保险和美容的勾当,要么是个家庭煮妇,或者来往于厨房与麻将桌之间,也或者抱着叭儿狗,过着阔太太的生活。

  这双眼睛写着陌生,也写着高傲。当她窥视乡下穷亲戚时,眼角又写满了不屑,眼珠也充溢着傲慢,白眼球里似乎又尽是看不起。当她和有钱人交流时,眼中闪烁着一阵阵羡慕,夹杂一缕缕嫉妒,还有一丝丝卑微。很多时候不敢与别人对视,只是不停地游离,像一条油滑的泥鳅。当遇到别人的目光时,就很快闪过去了。如果仔细观察,还可以发现她的目光一直在不停地跳跃,从不同的人身上反射出不同神情,时而鄙夷不屑,时而傲慢无礼,时而上扬跋扈,又时而下垂回避。总之,既是不敢面对任何人,又不想直视哪一个,就像电压不稳定的灯泡,忽明忽暗地闪着狐疑的光,还不肯轻易地灭去。

  这种光,从泥土中走出来,沾染了城市里的一些市侩,掩饰了农民的一些纯朴,增添了世俗和狡猾,所以这种光亮只能闪烁不定,因为它来无依去无靠,成为一个流落的异乡人。

  最令人不安的,是一些孩子的眼神。他们少数由母亲带着,而大多数是由爷爷奶奶带着。这也是农村里一个普遍的现象,孩子生下来,父母很少能亲自养育的,大都是丢给上一辈,不是爷爷奶奶,就是外公外婆。生孩子是一个任务,而养育孩子却成为祖辈的责任。

  而祖辈能做到的,或者就是尽最大限度的满足,要月亮不给星星,要上天就搬梯子。祖辈曾经吃过的苦难,如今绝不会再让孙辈品尝,所以这些孩子的成长,只剩下吃饱穿好,以及过度的满足了。见到了几个孩子,有大有小,他们的眼神中明显缺少了清澈,也看不见明亮。吃饭的时候,孩子的眼睛只盯着手机屏幕,奶奶只管夹菜朝他嘴里塞,稍微制止不要再看手机,就会惹来一场打闹,最终是奶奶妥协为止。

  很多的孩子,跟随爷爷奶奶,ZD的任务就是讨要手机,只要手机得手,就满眼笑色不哭也不闹了。如果没有了手机,似乎他们也不会找其他孩子玩玩沙土,跳个皮筋,或者打个皮卡,然而这些终于没有看见。那种玩得满头大汗,两眼充裕着欢快神色的孩子,只能在脑海的记忆里,慢慢地寻找,而又终于没有任何收获。

  忙忙碌碌大半天,见了许多的眼神,它们就像一只只蝙蝠,黑压压地围着我不停地低飞。眼睛是人的灵魂之窗,眼神,又是人的精气神的一个出口。人们睁眼看世界,闭眼思乾坤。眼的神,又是一个人精神的集中体现。形形色色的眼神,也就构成了形形色色的人群。

  我回了趟老家,就在这个国庆节假期。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END -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