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儿不为防老,只为死后有人殓葬
养儿不为防老,只为死后有人殓葬
一日午后,我在前往公园的途中,偶然听到两名 50 至 60 岁的女子交谈。
其中一位说道:“我已不指望儿子出钱为我养老,只希望我死后有人殓葬。”说完,她哈哈大笑起来。我微微一笑,但瞬间又感到悲哀。如今的社会人情冷暖,已然如此不堪。年轻人购房,无一不是依靠长辈的支持,结婚时还要再得到一笔不菲的资助,生儿育女后,老人们还要帮忙照看孩子。然而,这些长辈们收入并不高,这些钱都是他们多年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那么,生儿育女的意义究竟何在?难道只是为了传宗接代,为了任人驱使?年轻人们或是沉溺于发财美梦中,或是陷入自我情绪难以自拔。虚荣心泛滥,攀比之风盛行,却对家中老人缺少温暖关怀,变得越发自私自利,不识人间冷暖,毫无温度可言。究竟是社会改变了我们,还是我们改变了社会?
《史记》并非真实历史的记录
称《史记》为“无韵之离骚”尚可,但若说它是“史家之绝唱”,则大错特错。
《史记》在文学方面的成就毋庸置疑,但其历史记载的真实性却存在诸多疑问。
在此,仅举两例。
秦始皇的生父究竟是谁?《史记》中称吕不韦的宠姬在献给子楚之前已怀有身孕,并通过描述秦始皇的孕期之长来证明这一说法,从而得出秦始皇的生父是吕不韦的结论。
然而,这实际上只是司马迁的捏造或者后来某人添加到《史记》中的内容,目的是为了诋毁秦始皇,证明他的出生和政治非正统性。这是汉代儒生们为了推崇所谓的儒家理念而不惜歪曲历史的行径。
类似的情况在《史记》中不胜枚举。另一个例子是“逐客令”的真相。
司马迁将其与郑国渠的修建联系起来,声称这是东方诸国的阴谋,目的是让秦国将资源和力量耗费在修渠上,从而削弱秦国。然而,这种说法显然荒谬至极,纯粹是文人的臆想。秦国修建郑国渠是基于其重大的经济意义,而修建它也不至于对秦国的国力造成严重影响。实际上,“逐客令”的颁布是由于嫪毐和吕不韦之乱所导致的。
谁真正了解历史?
真正理解历史的人,并非专业的历史学者,也非过分强调文学性的文人。
历史学家往往持有特定的历史价值观,而文人则常常难以摆脱道德说教的束缚。因此,这些人都无法真正理解历史。
实际上,那些在经济、社会管理等领域有深入研究或实际经验的人,往往更能洞察历史的真谛。
从更深远的层面来看,在分析历史时,我们不能仅仅凭借道德观念和价值观的局限来评判,而应努力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
历史仅仅是历史本身,与其他一切观念无关。
竞争对手是发展的关键
当你看似强大无比,没有了竞争对手,那么你的末日便临近了。
当你试图消除竞争、消灭对手,实际上你是在自毁生路。
竞争对手的意义在于,在相互较量中产生的求胜欲望能促使自己迅速提升,同时从对方身上学习先进的东西也能不断进步。
竞争越激烈、对抗越明显,彼此的提升就越快。
至关重要的是,竞争是发现自身问题并纠错的唯一力量。
没有竞争对手的世界将是停滞不前、逐渐衰落的,对手的存在是保持活力和进化的关键。
懂得妥协是真正的处世之道
过度强烈的行为和情感,从来都不会带来美好的结果,而是一种性格缺陷。
激烈的冲突和对抗从来都不会带来真正的成功,只会引发无尽的灾难。
真正的生存和发展艺术在于懂得妥协,不要过于固执和咄咄逼人。
尊重他人也是尊重自己的一种方式。
即使是对手、是敌人,也可以在竞争中学习他们的长处,在交往中有原则地获取利益。
人们最难察觉的是眼前的事物
受各种偏见、错误习惯、虚伪道德的束缚,人们总是对眼前实实在在的东西视而不见,总是忽略显而易见的事实。
受各种思想、信仰、理论的控制,人们总是违背常识,将简单的事情复杂化,把好的说成坏的,把正确的说成错误的,反之亦然。
人是聪明的动物,却常常聪明反被聪明误。
人们总是制造各种障碍将自己困于围城之中。
人们总是善于给自己树立敌人,以满足好斗的天性。
若能破除这些限制,还原事物本来面目,尊重事实、遵循规律,人们就能获得自由,社会运行也将井然有序。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