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分考真的难于上青天吗
发布于:百学网
2017-06-03
◆考核的绝不仅仅是记忆力、背诵能力,片面追求知识的堆积,特别是短时间的突击,显然无所裨益
◆考生一眼看到考题,脑中能迅速对应解题路径的占85%以上。真正会造成传言中“脑子一片空白”的高难题,绝不会超过10%
◆有些商业机构和所谓高校专家也为经济利益,自封自主招生笔试权威,希望家长和考生不要上当
周晔 复旦大学教师、博士 美国普度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由于笔者曾任复旦大学与高中母校的联络员,近来关于大学自主招生笔试的约见咨询或电话请教络绎不绝,最直观的感受是家长和考生们陷入了高度紧张与手足无措中,考生中弥漫着“千分考难、难于上青天”的舆论,过年的喜悦与轻松在这一人群中已是奢求。
初步分析,造成此类“赶考族”焦虑的原因有二,一是“恐难症”,近年来,市面上流行的各类往届考生回忆及其衍生出的形形色色自主招生《辅导题库》难度高于高考;二是“同辈压力”,由于自主招生学校数量增多,参加大学自主招生笔试不再是少数“学习尖子”的专享,越来越多的学生不通过高考进入高校,无形中,身边的同学都在备战自主招生,要么参加辅导班,要么请老师开小灶,家长则各显神通,打听所谓“内幕”。家长同学谈论间听到别人这些“战果”又成为自身的压力,甚至“病急乱投医”。
其实,如果理性思考大学自主招生的初衷,分析其人才选拔的理念与方式,将心态回归到自主招生对于大学精神和育人理念的本质上来,那么考生及其家人可以更合理、正确地准备这场选拔。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