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学习,爱生活,会学习,会生活,人生有百学网更精彩!
爱学习 | 爱生活

诺奖得主:借助小动作,破解意志力障碍

发布于:百学网 2023-02-06

诺奖得主:借助小动作,破解意志力障碍

  写在前面:

  人们相信“人是理性的,只要给人们说明利弊,他们自然会做出有利于自己的选择,”因此人们热衷于讲道理。

  现实是,道理讲得通,但就是做不到。比如,人人知道健康的重要性,但就是不运动、不健康饮食。是太懒还是没有意志力呢?

  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理查德·泰勒是认为,没有坚持一件事,不是因为意志力不强,恰恰是因为人们不堪重负,甚至耗尽了意志力。

  他甚至建议人们不要去劳烦意志力。不用意志力怎么能成事呢?来看看理查德·泰勒的办法。

  (文内若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动画《男孩、鼹鼠、狐狸和马》的剧照)

  周一

  视野 🌏

  全文共4001字,阅读时间10分钟

  🌿🎨🌏

  我们90%的决定

  都是在无意识当中做出来的

  春节的时候,桌子上摆放着各种蜜饯、坚果等等高热量零食。即使很多零食不爱吃,可是只要坐在茶几前,就会把这些零食一扫而光,甚至没注意到自己都吃了些什么。

  针对这样的现象,行为学家有个解释,在许多情况下,人们会把自己设置为“自动驾驶”模式,在这一模式下,人们不会主动意识到自己究竟在做什么,也就不会注意到自己吃了多少东西。

  针对无意识地进食,研究者是做过实验的。

  研究者给看电影的观众发放了大桶、或小桶的爆米花,还是过期的(5天前的),结果发现电影结束后,拿大桶的观众比拿小桶的观众多吃了53%,尽管他们并不喜欢那些口感不好的爆米花。

  另外一个实验更有意思。研究者让被试尽全力喝西红柿汤。盛汤的碗是做了特殊设计的,能够自动加满,所以碗里的西红柿汤永远不会被喝完。许多人一股劲地喝汤,完全没感觉到自己已经喝了很多。出于人道主义,实验者叫停了实验。

  两个实验下来,就会觉得人好傻哦。理查德·泰勒的结论是:“我们90%的决定,都是在无意识当中做出来的,是过去积累下来的习惯性反应。”

  你也可以从实验中得出另外的结论:既然吃得多是因为大包装,那想减肥,选小包装,用小碗吃饭不就行了。(换小碗这个小动作,会让我们每餐少吃接近1/3,还不会觉得饿。)

  当人们知道自己并没有那么理智的时候,就可以借助一些小设计,做出大的改变,这就是助推。

  诺奖获得者的“助推理论”

  理查德·泰勒提出了“助推理论”。助推,Nudge,就是指用胳膊肘轻推,提醒别人注意。至于别人愿不愿意改变,那是别人的自由。

  所以说,助推不是命令。将水果放在与人们视平线的地方是助推,禁止消费垃圾食品不是。

  助推之所以能提到提醒作用,就是因为了解了人们的不理性,并进行了预判。比如,银行发现,去自动取款机取钱的时候,人们总会忘记取回银行卡,所以银行会设置语音提醒。

  荷兰一所机场的管理者、一位行为学家发现,男士在小便的时候因为心不在焉,所以总是小便四溅。于是他在男士的小便池里贴了苍蝇贴纸。这只苍蝇让男士对准目标小便,小便四溅减少80%,清洁开支减了8%。

  可以看出,助推的精髓,是通过一些精心的设计,不依靠强制手段,在不干扰意志力,甚至是绕过意志力的情况下,让环境形成推力,推动人们做出最佳的选择。

  至于为什么要绕过意志力?这是因为:意志力是一种有限资源,并不会时时在线。

  助推:绕过意志力

  《行为设计学:零成本改变》中提到这样一个实验,证明了意志力不仅总量有限,还特别容易耗尽。

  饿着肚子的被试(实验前三个小时不能进食)进入充满香甜烘焙味的实验室。一组被试吃到了烤饼干,另一组被试只吃到了小萝卜。

  接下来,他们要做一些无解的智力谜题。吃到饼干的被试,在解题的环节平均花了19分钟,认真努力地尝试了34种方法

  相比之下,吃到萝卜的被试显得缺乏耐性,画了8分钟就放弃了。

  为什么吃萝卜的被试这么快就放弃了?因为他们在之前饿肚子的时候,用尽了意志力去抵御饼干的香味。

  研究人员还做了这样一个实验:给被试看关于动物生病的电影,要求一部分人必须在观看时压抑情绪,另一部分人可以让眼泪肆意流淌。随后的测试结果表明,压抑的被试展现出来的身体耐力要差一些。

  再比如,刚完成困难抉择(比如双十一凑单)的人与没有做过类似决定的人相比,更难集中注意力,也更不容易解决问题。

  正因为意志力有限,所以当我们要形成一些新习惯,就有必要绕过意志力。能用行为设计解决的事情,就不要耗费心理资源了。

  下面一个实验就是用两碗汤成功绕过了意志力。

  有一项针对节食者的研究,历时1年。这项研究有两个实验组。

  一组被试一年减了16斤,可惜的是这组被试在实验结束后很快反弹回去了。在实验的过程中,只有36%的被试表示自己在实验中有饱腹感。

  另一组被试虽说比上一组少减了4斤,不过反弹的比例也少了。两碗汤带来的饱腹感骗过了肚子,也骗过了脑子,让节食的过程没那么难熬,更容易坚持下去。

  助推:不是命令,而是给人们自由

  不管大人还是孩子,都不喜欢做事的时候别人指手划脚。当人们心生抵触的时候,不仅会耗费很大的意志力,改变也很难发生。

  下面来看看两个有趣的案例。

  面对同样的一个问题,两个相邻国家印度和孟加拉,一个用命令、一个用助推,最终的结果差异很大。

  这两个国家要解决的都是厕所问题,这个问题不仅迫切还很重要。说个全球的数据,截至2021年,全球36亿人没有厕所可用。厕所事关卫生问题。全球至少有20亿人使用被粪便污染的饮用水源。每一天,有超过700名五岁以下儿童会死于腹泻,就因为饮用水不安全、卫生条件不好。

  印度在厕所问题上那是出了名的。总理莫迪在2014年上任后发起了“清洁运动”,从世界银行贷款15亿美元,还夸下了大话,要在2019年彻底消除户外便溺的陋习。

  于是印度就有了一些鼓励措施:人们每上一次厕所,政府就会奖励1卢比;在婚礼上新娘新郎如果在自家厕所合影拍照,政府会给予额外的奖励;如果公职人员和政府官员没合影照就扣除工资,甚至免职;印度政府甚至还打出了“无厕所无妻子”的口号。

  为惩罚露天如厕的民众,政府会在各种媒体上爆光他们的行为;甚至会用高压水枪猛冲随地大小便的民众。

  为了让人们有厕所可上,印度建了不少公厕,还给自建厕所的家庭补贴75%的建造成本。

  然而,自家建好的厕所人们并不使用,而是将厕所当成了储藏室、小商铺,有些厕所里养满了家畜。公厕因为没人打扫也就废弃了。这是因为没人愿意当公厕清洁工,印度人认为只有低种姓贱民才会去打扫厕所。

  可以看到,这种大张旗鼓、令人眼花缭乱的命令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写到这里想到了咱们国家同样眼花缭乱的鼓励生育政策)。

  印度的邻国孟加拉国解决厕所问题,有一种特殊的办法。(高能预警,下面会出现很多“屎”“大便”的字样)。这个案例记录在《行为设计学:打造峰值体验》中。

  孟加拉也新建了不少公厕。可这公厕建好之后,还是相当一部分人坚决不用,坚持随地大小便。一些理由难以想象:比如不想在那座比自己的住房还要高级的公厕里大便。

  所以说,不是没有公厕,而是因为观念问题人们不愿用公厕。只有一部分人使用公厕可解决不了卫生问题。怎么改变人们的行为习惯呢?卡莫尔·卡尔博士设计了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已经在全球60多个国家实施。

  这种方法的基本原则是:只提问题,不给建议,让现实把人们绊倒。

  顾问来到村里熟悉一段时间后,会组织一场“跨村徒步旅行”,带领村民,几乎是一村子的人,从村子的一头走到另一头。

  顾问一边走一边问村民平时在哪里大便,走着走着还会指着地上的大便问那是谁拉的,今天还有谁在那里拉了。顾问还会将大家的注意力转移到围着粪便打转的苍蝇上。

  遛完村后,顾问让村民在地上划出村子的地图,用石头和树叶标注自家的位置。

  地图被标满后,顾问让村民们用黄色的滑石粉撒在自己大便的地方,包括遇到紧急情况大便的地方,比如暴雨或者拉肚子时候(通常是自家周围)。

  很快整个村子都被黄色的滑石粉覆盖了。

  这时,顾问拿来一杯水,问一位村民愿不愿意喝掉,村民都说没问题。

  接下来的事情就有些恶心了。顾问从揪下一根头发,不动声色地在附近的大便上蘸了蘸,然后将头发扔进水杯,晃了晃。

  他再次举起杯子问,有没有人愿意把这杯水喝掉。哪有人愿意。

  顾问问村民:

  “一只苍蝇几条腿?”“6条”。“苍蝇每条腿上都有绒毛,要比那根头发上能沾到的屎更多。”

  “你们有没有见过苍蝇趴在你们的食物上?”“有。”

  “你们会把食物扔掉吗?”“不会。”

  “那你们吃下去的是什么?”

  真相大白:村民们一直在吃彼此的屎,而且一吃就是好多年。

  这个时候,村民们会着急地向顾问要建议,但顾问拒绝给出答案。“你们对自己村子的理解比我要深。你们有自由做任何想做的事,包括继续随地大小便。”

  这种办法虽然无情,却很有效。在这种方法的干预下,孟加拉国随地大小便的现象从之前的34%下降到了1%。

  就连印度的卫生专家也表示“印度应学习孟加拉国,不要只着眼于建造厕所的狭隘目标。”

  印度花费了大量的金钱、制定了眼花缭乱的政策,厕所问题还是没有解决,自上而下的命令起不了什么作用,还付出巨大的、令人心痛的代价(两名低种姓儿童在随地大便后被围殴致死)。

  孟加拉的游村式的助推,只是将问题暴露在人们面前,就成为了印度的榜样。

  强迫带来的是高消耗,提醒式的助推没有强压,在给人们自由的时候反而得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助推与坚持

  当我们没有按照自己的想法完成改变的时候,没必要将这归因于懒、意志力差。改变很难,那是因为我们不堪重负,甚至耗尽了意志力。

  绕过意志力的办法很多,《福格行为模式》的方法很具体很详细(之前写过一篇文章,点击可查看:行为学家呼吁,新一年,别再用错误的方法养成习惯了)。

  如果只有一句提醒那就是:与其耗费大量的意志力去强迫改变,倒不如通过消除一些小的障碍来达到目标。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END -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