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专项计划”
文/熊松林
01
前两天,湖南省考试院相继发布“国家专项计划”平行一志愿、征集志愿投档线。不争的事实是,专项计划招生投档线正在向普通投档线趋近,人们感觉差别愈来愈小,比如理科名校中:北大685、清华682、复旦678、上交671、国科大671、浙大664、人大663、南大662、中科大661、央财657、同济653、南开652——估计它们大多离普通投档线也就那么几分的差别,不像往年有十几分、甚至几十分的差距。
有人说好:“专项计划”投档线越来越高,必然录走了许多高分考生,对后面的考生相应有利。
有人看法相反:吃照顾饭的“专项计划”都要这么高的分,后面的普通招录肯定低不了!
有人持否定态度:“专项计划”没有多大优惠了,还有什么意义?
——云里雾里,众说纷纭。
02
首先,我们得明白“专项计划” 的底细。
简单地说,“专项计划”就是专门给农村、贫困地区考生单独划出的一批招生指标。根据指标来源、履盖区域等条件的不同,有国家、地方、高校三类“农村专项计划”。
“专项计划”优惠在于:1、“吃独食”——计划、录取批次单列,属区域内农村学生(连续3年以上当地户籍、学籍)专享;2、可以优惠降分——优惠到高校所属批次的控制线(生源不足时还可再降20分)。
大家肯定在想:这是农村、贫困地区考生的好事,和我们没啥关系——如果只论报考资格,确实是这样。可是,当高考这块蛋糕又被削去了一大块之后,真的和你我没有关系吗?
03
回到开头的话题,关于“专项计划”的意义。
“专项计划”是举国扶贫攻坚背景下的产物,正如关于少数民族的优惠是民族政策的产物一样。“专项计划”不是解决农村人读不起大学的问题,也不是解决农村贫困地区的人才培养问题——它解决的是让该地区的孩子低分读好大学的问题——说此举扶贫,真的要专题进行科研探讨才好下结论。
不妨这样假设:如果“专项计划”扶贫有效,那完全可以让清华、北大等等名校去充当扶贫的攻坚队,大招特招农村贫困地区的学生;甚至可以这样做:哪里贫困了,我们就让名校去招生,推进那里致富奔小康!——可能吗?
我们现在常常抱怨高考“分省招录”的不公平,而“专项计划”从某种意义上则可以理解为“分区招录”,并且这农村落后地区吃完了自己的专享小蛋糕后,还可以再吃公共大蛋糕,其公平性存疑。
在农村、贫困地区专享的“专项计划”中,如果其投档线接近或等于普通投档线,则“专项计划”完全是多此一举;如果高于普通投档线,农村、贫困地区肯定不买账,“专项计划”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如果其投档线太低,则会拉低高校生源质量,同时又对非农考生严重不公平。总之,无论哪种情况,“专项计划”都是没有什么必要的计划。
不便过多妄议,只表达这样一种观点:不要脱离“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大公平原则,不能违背分类取材、因材施教的教育规律,不能让教育承载不能承受的社会功能。
04
2018年,在“专项计划”在录取比例更优惠、指标稳中有增的情况下,其投档线反而相对升高,它一方面说明今年整体考分高,水涨船高;另一方面也说明农村、贫困地区的学生考得好,或者说这些地区的高考水平与城市发达地区相近,或者说它们之间本不存在着多大的差距,至少不像经济差距那么大。
寄希望于“专项计划”录走了一批高分考生,从而减少了后面的竞争——这点只怕有些一厢情愿。从情理上说,“专项计划”的投档线再高也不至于高于普通投档线(也许个别院校例外),其录取的考生多多少少总是沾了些便宜的。既然有人沾便宜,必然意味着另外的人要吃亏。
本科一批即将开录,不几天就有结果,我们拭目以待。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