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 |“物化地”班的“少男派”之旅
新高考改革,给学生自主选课权力,打破了传统的文理分班,出现了多种类型的班级,由物理、化学、地理学科组成的班级尤其引人关注,被人称为“理科班中的理科班”。学生认为生物相对于物理、化学多了点记忆,地理又是文科中极具理科色彩的科目,舍生物取地理无疑增加了班级的“特理”性,给班主任工作中的管理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2015年8月,我接手了这样一个班级:54个人的班级,49个男生,5个女生。这是我工作以来带的人数最多的一个班级,也是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的一个班级。乍一看,心里还是挺激动的:满眼望去都是“小鲜肉”,跑操、打球、集会, 到处洋溢着青春的朝气和男生身上特有的“阳光”;课堂上,这么多的男生,很能营造气氛,开个玩笑、怼个嘴,抛出个问题,也不会冷场。然而,这种特殊班级存在的棘手问题也一目了然。
问题一:学科平衡性很差,综合实力的吻合度比较低。理科思维和解题能力不错,但是语文、英语等课程严重拖了后腿,明显存在不太喜欢语文、英语的现象。
问题二:习惯差异很大。学习上,读、记、背的习惯很差,做课堂笔记、整理巩固知识点、收拾课桌资料等习惯也很差。生活上,内务卫生、衣着穿戴等情况令人堪忧。
问题三:兴趣爱好广泛,总能找到各种合群的“哥们”。打篮球、踢足球、打游戏团战,一挥手,一帮人就去了。
问题四:女生的个性更为内向。因为班级中女生人数极少,而且女生也无法融入男生的话题, 所以仅有的几个女生性格都比较内向,在班级中存在感不强。
如何应对这种特殊班级的特殊状况,是班主任必须解决的新课题。除了运用传统的谈话、家校沟通等工作方法,还需要我们用新的方法应对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当然,在解决班级具体问题前,首先就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要有“心累”的感觉;特别是当你强调多遍,有些问题还是反复出现,内心“几近崩溃”时,更需要调整好心态,拿出勇气和热情,不要放弃。因为,教师的“放任”和“无为”,是对学生ZD的伤害。冷静下来,想想那些温暖的点滴,总能找到合适的突破口,找到教育的契机。就是在这种心态下,慢慢寻找应对的措施。
少说教、多体验,让学生体验“他想成为的样子”
男孩子好动、爱玩是天性,爱看球、爱玩球, 班主任越抓,他们玩得越厉害,越堵,他们的抵触和反抗越升级。于是,我试着走入这些运动,试着去发现这里的教育契机。
一个机会来了,一场世界杯的决赛,发生在某个凌晨。前一天,已经有学生来请假,支支吾吾, 我其实已经知道了他的意图(想回家看球赛)。在联系家长的过程中,我使了个“心机”,结果他家长推脱有事出差,没空来接他,他怏怏地走了。然后,我在凌晨观看了比赛,录好了录像, 还搜索了C罗的个人生平……一切就绪,就等第二天下午班团活动时间了。孩子们蠢蠢欲动,有的想看电影,有的想去打球。女生班长跑到我办公室,我给了她一个U盘和一叠资料,说:“就说看这个,看完,你把这份资料在全班念一下。”她出去不到 5 分钟,我听到教室里传来的欢呼声。快结束的时候,我来到了教室,问道:“球赛看得如何?”“很过瘾。”“那,本周的周记主题是——我眼中的C罗”。
周记上交,破天荒地不再是“豆腐干”。在周记集中反馈时,我也再次重点分析了C罗,同时分享了大家的观点,最后提到以后如果大家想打球,有两点希望:一是要有团队意识,提前组织好,对于不想参加的同学,也要安排好活动;二是控制好时间,不能牺牲晚饭时间,更不能打完球带着一身汗臭味急匆匆到教室自习。似乎从那以后,学生见着我,不再东躲西藏地藏他们的球了,教室里也少了汗臭味。虽然教室门口还是能看到有学生围着垃圾桶吃晚饭的情景,但不再有迟到现象,也没有人在自习课偷偷吃“晚饭”了。
除了体育活动,我也会利用各种节日机会为孩子们创设条件,体验亲情、友情和各种温暖、美好的感受。如元旦前,会带他们去爬山,登高迎新;母亲节,会下发信纸信封,让孩子们写下“想对妈妈说的话”;清明节,去祭扫烈士墓;端午节,组织大家包粽子;重阳节,去福利院慰问等等。而在这些活动中,我越来越多地发现不同学生身上的优点,集体的氛围也变得更加轻松、和谐和融洽,也让我更有信心去改善存在的不足。
组建学科团队,放大团队力量
虽然个体学科差异比较大,学科不均衡性突出,但是 5 个指头也都不一样长,关键是要能让5 个指头灵活、协调。所以,学习上如果还不能齐头并进,那就先“扬长”,毕竟成功的体验是让人能持久坚持的动力。所以,利用现代通信手段, 每周末,我会集结化学学科的尖子生,就一周的教学重难点进行线上现场测试,规定时间,放送题目,做完上传,在线讲评。同学间也可相互解答、提问。到节假日,定期组织这类活动,一方面能监督学生的学习情况;另一方面,还能激发学生间你追我赶的学习热情。
此外,这个团队也是学科教师的“左右手”,很多习题解答,可以放手给他们,他们不但能解题,还能讲题。同时, 对于学科比较薄弱的学生,组织建立与这些学科尖子生的“一对一”帮扶制度,使其自信心越来越足,在课堂上表现得更积极,在同学中获得更多的尊重,从而更加信任教师、亲近教师。然后,教师再由此及彼地点拨,指出其他学科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给出具体的学习指导和建议,就能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狂妄少年不姑息”,必须严查到底、严肃处理
班上曾有这么一个“游戏狂人”,偷偷带手机,在晚上就寝时玩,后来发展到在自修课也玩。其他同学反映,他在游戏中的段位比较高,卖游戏的装备还能赚钱,所以他对读书没有一点心思, 甚至还发展了一些“团战”队友一同拼杀,造成了极坏的后果。
我开始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如果不严肃对待,在这样一个男生众多的班级中,玩手机、打游戏就会泛滥成灾。当我掌握了足够的资料后, 开始了与家长的“摊牌谈判”。然而,家长的反应如同我的预期:回家也没有用,在家也是上网, 根本管不住 ! 此刻,我没有软下心来,而是帮他们分析了问题的严重性:首先,我把“记录在案” 的桩桩件件展示给家长,指出孩子在学校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其他同学,破坏了校纪校规和课堂氛围,而且没有任何悔意。其次,对于家庭教育,我给出“堵”和“导”两个方向的建议。所谓“堵”,就是可以解决一时,比如“断网”, 家里不出现电子设备等;所谓“导”,则可能治本。
从孩子现在的“兴趣爱好”出发,引导其去接触相关领域,体验相关生活,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 最终确立自己要走的路。虽然纠结,但是家长最终还是接受了我的建议,帮孩子休学了一个学期。他们最后选择了“导”的方法,带着孩子去了他心心念念的“游戏发源地”,还利用休学的时间, 去网络公司打零工,接触了电竞行业。根据他母亲的反馈,孩子变得比以前阳光多了,也肯和他们讨论生活和学习的问题了。休学回来后,他似乎也知道了自己的人生应该怎么走,状态有了较大的改变。而班级中原先的那些“团战队友”,在我和家长的“双重压迫和循循善诱”下,也基本回归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女孩是用来宠的”
5个女生,在49个男生的“包围”下,不应该是最幸福的吗?所以,我给班里的男生定了个规矩:女生是用来宠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打扫卫生、集体活动等,凡是重的、累的活,都没有女生的份。但 5 个女生可以在其他方面为班级服务,5个女生,一个是班长、一个是学习委员、一个是女生体育委员、一个是文艺委员、一个是宣传委员,人人都是班干部,人人都要参与“与人打交道”的工作。
慢慢地,女孩子们变得爽朗了,做事也不再那么腼腆、畏手畏脚了。学习上,我更是为5个女生成绩的提高创造了令人羡慕的条件:其一,每个女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选择担任一门学科的课代表,这样既可以帮助自己克服胆怯心理,更可以多接触老师,解决本门学科的难题。其二,座位安排时,适当安排她们坐在前面2 ~3排,一来以女生的静去感染男生的动,二来让女生随时可以得到学科上的帮助。其三,在各类考试之后,特别找理由表扬5个女生,领先时鼓励全班同学向她们学习,合适的时间和机会让她们介绍学习经验,提升她们在男生中的“人气指数”;一般成绩下,我也会找出一些表扬的理由,比如较某次考试进步了几名,在哪些方面取得了不错的进步等等。
两年的时间,从时不时师生“剑拔弩张”到学生对我一口一个“琳姐”,从“猫捉老鼠”到“坦诚相待”,从“急躁纠结”到“从容不迫”, 我们一起并肩走过。在选考中,班级里化学赋分满分的同学大大超出了我的预期。54位同学中, 除出国和体育美术特长生之外,其他基本上都上了重点一段线。
新高考在带给我们惊喜的同时,也会不断带给我们“惊吓”,但只要我们用心以待,什么样的难题都会迎刃而解。
注:本文已发表于《湖南教育》(D版)2019年8月刊。
文字:陈琳琳(浙江省春晖中学)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