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作屡禁不治,状元歇了,“高分屏蔽生”火了
为防止炒作高考状元,今年广东省高考放榜期间,70名考生成绩被屏蔽。
外界无法知晓谁是状元而无从炒作。不过,事情很快演变成炒作“高分屏蔽生”,姓名、学校、生源地甚至学习生活细节等还是被曝光。
从炒作高考状元到炒作“高分屏蔽生”,换了一张皮,还是原来的问题,根源在哪里?
高考志愿填报专家晨雾向中国新闻周刊指出,根源还在于我国优质教育资源不充分不均衡,必须通过竞赛即高考来分配。状元受追捧,一个原因在于获得优质教育资源方面比别人占优势。
炒作状元屡禁而不治
广东是高考大省,高考报名人数仅次于河南省的115.8万人,今年达78.8万人。
广东高考成绩7月23日出炉,有70名考生成绩被屏蔽,分别是全省理科前50名和文科前20名。
为防止炒作高考状元,广东省教育部门从2012年开始使用屏蔽技术,全省前10名的考生成绩会被查分系统技术屏蔽。2018年,屏蔽范围扩大至文理科前20名,2019年扩大至文理科前50名。
不止是广东,福建、云南也有类似操作。今年福建理科前50名不显示、文科前15名不显示,云南则文科、理科前50名的考生成绩均被屏蔽。
设置了高分屏蔽,确实把高考状元屏蔽了,炒作状元也就无从谈起,这也是导向要求。
早在今年一月,教育部在部署今年高招工作的通知中就强调,坚持正确育人导向,不得宣传炒作高考状元、高考升学率、高分考生等。
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专家组成员陈志文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社会可能有状元宣传的需求,但过去全国只有一个状元,而今从省到市、县甚至街道、学校都有状元,状元泛滥。与其宣传状元,不如探究他们的家教。
广东屏蔽了高考状元,70名高分屏蔽生成为转移聚焦的重点,省市县等各级状元不少都在其列。
从宣传状元到宣传高分屏蔽生,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这两者能有什么区别呢?
炒作多年来屡禁而不治,晨雾向中国新闻周刊指出,只要优质教育资源不充分不均衡存在,从幼儿园一直到大学追捧分数的现象就不可能消失。
晨雾认为,如果优质教育资源能够做到按需分配就没有这个问题了。这些年教育领域内许多乱象的根子其实都在这里,不把这个根子解决而是试图去把一些现象消灭,那是不可能的。
分数依然是最重要的刚性依据
人们追捧分数,因为分数是升学最主要的评价依据。要让社会不炒作,必须破除唯分数论。
近年来,高考改革一直在试图构建多元的评价体系。尝试文理不分科、科目多样组合,自主招生、强基计划、综合素质评价潮起潮落。
不过,晨雾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这些改革都是在考试方式上兜圈子,在招生录取上几乎没有实质性变化,成绩还是大学录取的wei/yi依据。
陈志文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即便增加了综合评价等形式,最后往往还是不得不回到分数这个重要的刚性依据上来。今年推出的强基计划,对高考成绩的要求不低于85%,相比自主招生明显是加强了高考分数的权重,压缩学校自由裁量权。
今年的高三考生,生于非.典,考于新冠。高考成绩陆续公布后,与去年相比,考生们的高考成绩以及高考分数线,并没有出现想象中的滑坡。
根据日前河北、云南的考分统计,两地理工科700分以上的考生人数均过百,河北理科700分及以上共108人,云南共135人。
7月25日,北京高考成绩放榜,一名学霸总分高达722分。今年湖北省理科状元拿下725分,其中语文高达146分,仅仅扣了4分!
高考的根本目的是选拔人才,但近年来不少地区都出现了“高分通胀”现象,由此产生了“700分上不了清华北大”的情况。2019年四川理科700分以上182人,而清北招生计划仅72人。
陈志文认为,在仍然以考试成绩为核心录取依据的背景下,高分考生过多,负面作用较明显,一是区分度问题,一是应试教育问题。试题固化,难度降低,让重复训练、刷题的效果显著。
高考把公平看得比什么都重要
虽然清楚只看分数不合理不全面,但我们最后不得不主要回到分数上。
晨雾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升学制度是根据国情来决定的,在优质教育资源不充分不均衡的情况下,高考是目前适合中国国情的制度。
高考模式科学的地方,在于它的设计实现了高招办与高校之间权力的互相制衡,在这个领域内最大程度地限制了腐败的产生。无论是高校还是高招办,都不可能单方面决定考生的命运。
高考的投档环节巧妙地解决了制约问题。在投档过程中,高校只具备提供投档比例的权利,高招办根据提供的招生计划以及投档比例,把分数前若干名考生投到该高校,工作即结束。
晨雾指出,有了这个制度设计,就提供了中国在优质教育资源不充分不均衡的情况下,公平地选拔学生的一个办法。
陈志文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因为高考公平是中国公平正义的起点,导致我们不得不为了确保公平放弃一些理想的手段。
教育是社会问题的映射,一切教育问题都可以从社会中找到根源。学生评价主要看分数,但是我们社会上哪个行业的评价不是看分数?我们的评价更喜欢定量评价。我们为了公平,只好回到简单数数。
陈志文认为,综合评价的难以全面推行,是复杂的,需要很多配套的制度建设与文化基础,比如个人诚信的建设,比如严惩的机制。
如果考生家长提供的综合评价不真实,学校又有什么权力、资源去证伪?甚至连时间都没有,最后可能不得不放弃。当然,这些建设都是漫长的,需要步步推进,这也是改革的实际意义。
信息来源:2020-07-30 微信公号 中国新闻周刊
ID:chinanewsweekly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