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招生为什么通过率这么低
2018年自主招生报名人数为78.2万(不含博雅领军),相比于去年的60万人次增加了30%,预计明年的报考人数仍会上涨。2018年初审通过15万人次,2017年初审通过13.7万人次,初审通过率仅为19.2%。2018年,大多数高校的自主招生通过率在10%-30%之间,部分学校的通过率低于10%。2018年的平均复审通过率在20%左右,其中10所高校的复审通过率低于10%。四川省2018自主招生的报名人数在6万左右,初审通过在11800人次,终审通过2310人次,最终录取949人。
自主招生通过率低的原因我们总结为以下几点:
1、报考材料的的鉴定
自主招生首先会审查学生的报考材料是否符合学校的要求,如材料是否齐全、是否真实、有无弄虚作假,考生是否按学校要求上传了所需的奖项证书、成绩单及证明自身特长的材料等。自主招生的院校不同,对提交的材料的要求也不同,如有的学校要求申请编号必须一致、签字人必须一致、需上传手写自荐信、上传的奖项需要按学校规定签字盖章等,未按高校要求正确提供材料的将会对学生的初审通过情况产生影响。另,考生要对自己的奖项要有充分的认识,每年都有把市奖当作省奖、把省奖当作国奖的情况时有发生。
2、报考条件的审核
各高校的自主招生政策及录取条件是不同的,考生一定要充分了解报考高校的相关政策,做到有的放矢。各个高校的审核机制不同,大多数的高校都遵循“优中选优”的原则进行评审,西北工业大学则遵循的是“宁缺毋滥”的原则。各高校会根据当年的生源情况进行筛选,当优质生源充裕的条件下,初审通过的门槛必然较高。一般来说,在同等条件下综合成绩优秀或有其他特长证明材料的考生更容易通过初审。
3、平时成绩的审核
许多家长和学生会认为自主招生的院校只招收拿到学科竞赛和创新类竞赛奖项的“偏才”、“怪才”,根本不看学生的平时成绩,其实这是一个误区。高校进行自主招生选拔的目的是为了挑选出更适合学校发展理念和专业拓展领域的学生,但并不代表不看重学生的平时成绩。所有的自主招生院校都需要学生提供平时的考试成绩,如期末成绩、月考、联考成绩,甚至有些学校还需要学生提供年级、班级总排名和单科排名等信息。这些成绩反映了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能力及对所申请专业的匹配度。因此,考生的平时成绩也是影响初审通过重要因素之一。
4、自荐信的审核
在学生提交的资料中,自荐信的撰写成为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评判的重要的依据之一,也是学生向学校展示自己的一个途径。一份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自荐信往往可以帮助更顺利的通过初审环节。但每年都有非常优秀的学生因自荐信或个人陈述书写不当未通过初审,从而丧失选拔机会的。个人陈述应该重视对自身特性及能力的详细描述,合理规划细节和亮点,以突出个人的优势,切忌内容庞杂、空洞乏味、平铺直述。另外在面试阶段中,面试官也有可能会问到关于自荐信上的一些问题,因此考生的自荐信必须自己写,切记不要给自己“挖坑”。
5、学生的面试考核
自主招生的笔试对已经适应了应试教育的高中生来说并不是很难。大多数学校的笔试题目的难度与竞赛题相当。面试环节对学生来说才是比较难的,面试需要考察学生的表达能力、逻辑能力、应变能力、抗压能力等学生的综合素质。面试的一个特点就是不可预测性,面试内容、面试形式均不可预测;面试的另一特点是题目覆盖面广,不能通过短时间的突击进行复习和准备。学生在高中阶段很少有机会参加类似的面试培训,不了解在各种不同的面试场合中需要注意什么、如何更好的展现自己等。因此,如果学生有机会的话尽量参加一下面试培训、面试实战演练等,对学生的在面试环节中表现有一定的作用。
报考自主招生的考生只是为自己进入理想的高校争取了一个机会,学生应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学校,做到知己知彼,有的放矢,才能让自己在自招中收获好的结果。最后提醒各位学子,高考成绩才是王道,切不可耽误了自己的学习。预祝各位学生都能考入自己理想的学府!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