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强基计划有点受冷明年走势如何
导读:近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南京大学、兰州大学等多所高校发布通知,在今年高考录取的2020级本科新生中补招强基计划学生。
按照补招通知,这些高校补招的名额数量较大。招生计划210人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分别补招9个专业46人、5个专业71人,招生计划150人的北京理工大学补招4个专业67人,招生计划120人的兰州大学补招6个专业65人,招生计划210人的南京大学有3个专业补招,未公布补招人数。
没有补招的高校也不能说明完成了招生计划。北京师范大学官网信息介绍,该校今年强基计划指标120人,但只录取了64人。最为“重磅”的消息是,北京大学官方消息称今年强基计划录取842人,北大强基计划招生简章没有公布招生计划,但有知情人士介绍,北大的招生计划为900人。这意味着北大也没有完成招生计划。
强基计划是一项重要的人才选拔培养模式改革,意在招收能满足国家战略需要,有创新潜力的基础学科人才,但也对考生的个人选择进行了严格限制,比如只能报考被认为冷门的基础学科,不能转专业等。此外,由于是首次实施,一些具体的考试机制也可能让考生们产生畏惧心理,比如对占录取相当比重的校考不熟悉,每名考生只能报考一所大学等。
对于一项新制度,冷热不均实属正常,清华大学今年强基计划就超额完成了录取计划,而以往少年班、拔尖计划等被认为相当成功的人才培养模式,也都曾经历过制度调整,现在评判强基计划成功还是失败为时尚早。
强基计划实施首年即“遇冷”,让舆论质疑强基计划的意义。对此,有必要重提国家推出强基计划的意义——培养基础学科专业领域的拔尖人才。现实中,很多高考考生在填报高考志愿、选择专业时,一直存在功利导向,愿意选择投身基础学科专业领域的人并不是很多。考生和家长不“热捧”强基计划,是由现实与强基计划的制度设计决定的。结合今年强基计划的实施情况,应更加坚定推进这一计划的决心。
在一些讨论中,强基计划“遇冷”被拿来与当年的自主招生火爆相比,不过,两者并不具有可比性。我国之前实行的5%自主招生,是90所高校拿出学校最热门的专业来招生,而且采取给予获得自主招生资格的学生高考降分录取优惠的方式,学生被录取进校后还可转专业。这一政策设计,助推了学生和家长的功利心态,一大表现就是重降分优惠录取而轻专业兴趣培养。
强基计划则不同。据统计,36所“双一流”建设大学进行强基计划招生的专业,为数学、物理、哲学、古文字学、核工程、医学等12个学科184个相关专业。这些专业是培养基础学科领域优秀人才的重要专业,但并非考生和家长心目中的所谓“热门”。
比如中科大的9个专业分别是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物理学、应用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理论与应用力学、核工程与核技术。业内人士分析,强基计划遇冷的最主要原因,应该是很多考生不愿意报考基础学科。
有公开报道称,许多学生拒绝了南京大学的强基计划。有的家长说,“在高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已让孩子学得很痛苦,到大学以后还要学这些基础学科,还有什么意思呢?”
这也直接影响到强基计划招到什么水平的学生。根据公开报道,清华大学今年录取的939名强基计划新生中,只有9人高考成绩排在所在省份的前10名。
那么,为什么同样是在基础学科开展的拔尖计划受到了学生欢迎,强基计划却没有?这可能是因为两者的培养模式不同造成的。
参与拔尖计划的学生可以在读研时选择和本科时就读的基础学科相关的专业,比如和计算机相关的软件工程等专业,但强基计划明确规定不能转专业,在留给学生的自由度方面明显限缩。
“强基计划的鲜明特征就是引导优秀学生进入国家亟须的关键领域、加强相关领域高质量人才精准输送,因此无法避免一定程度上限制学生的个人选择。”一位熟悉强基计划的教育专家说。
“这就需要大家对基础学科是‘真爱’,并且有非常明确的专业意向。”南京大学本科招生办主任李浩曾说道。
有一些人认为,如果强基计划继续按自主招生模式,给予入围考生降分录取优惠,并允许学生进校后转专业,那考生和家长的报考热情会大增。若如此,则还是把招生计划作为进名校跳板的功利思路,强基计划恰恰需要考生和家长摒弃这一思路。强基计划不再给予考生降分录取优惠,而是把高考成绩作为入围门槛,按高考成绩85%、校测成绩15%,综合评价、录取学生,被录取进强基计划的学生,不能转专业,如果要换也只能从该专业的强基计划班转到非强基计划班。
非热门专业、没有降分录取优惠、录取后不能转专业,这要求所有报考考生和家长理性选择强基计划,不要想着以此为跳板。而强基计划首年实施情况,也反映出一些问题。
首先,在基础教育阶段,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学科专业兴趣,学校及家庭不宜向学生灌输功利的成才观。其次,强基计划有必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招生细则。比如,今年的强基计划,只允许学生申请报考一所学校,对于那些对自己高考成绩没有很大把握的学生来说,如此规则就会让他们的选择受限。
从现实出发,或可考虑让考生申请报考两所学校,实行平行志愿投档方式。另外,强基计划在实施中,在把高考成绩作为入围门槛后(入围分数线由各校根据招生计划数,结合报考学生情况,按一定入围比例确定),可以适当增加校测成绩的权重,这对于计划的顺利推进很重要。随着计划的逐步推进,为进一步扩大学校的自主权,引导中学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可适当增加校测成绩所占权重,比如提升到20%或30%。
那么强基计划走势如何?强基计划是国家行动、国家部属,我们不能忽视国家推行起强基计划的决心,有些观念也不是一下子就可以扭转过来的,让考生和家长选择大学和专业不要太多功利色彩也不是那么容易就完成的。而且今年是强基计划推行首年,出现的种种情况也会为完善强基计划提供借鉴,相信国家也会采取更多更有利的措施来推行强基计划。
高考志愿填报复杂繁复,务必要重视!建议提早找专业的老师进行填报!切勿盲目填报耽误孩子未来!新航学成志愿填报团队老师拥有多年丰富的报考经验,熟知各个省份报考详情,同时拥有家长和考生无法掌握的一些报考信息。在这个时间和质量决定一切的时代,选择经验丰富专业的志愿老师非常重要!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