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五类考生不适合报考强基计划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列举了五类不适合报考强基计划的考生。
第一类:对基础学科不感兴趣的考生
我的观点:强基计划是一种培养模式,这种培养模式是在强化基础学科的培养,然后在本科第四年和研究生阶段分流到其他专业,并不是一直进行基础学科培养。所以,尽管对基础学科谈不上感兴趣,但是对分流专业感兴趣,一样也可以选择报考强基计划。例如,某考生对数学谈不上感兴趣,但也不讨厌,成绩也不错,但是对所分流的IT技术专业感兴趣,就可以报考数学专业的强基计划。
第二类:高考成绩不达标不匹配的考生
我的看法:何为匹配、达标?能入围就叫匹配,就叫达标。从2021年的强基计划招生来看,入围分数线普遍低于本科录取线10-30分,教育部2022年要加大强基计划的培养力度,有可能是要扩大强基计划的招生数量,也就意味着可能进一步拉大强基计划的入围分数线与本科录取线之间的差距。妄自菲薄就有可能丧失机会,为什么不争取一下呢?
第二类:对校考一知半解的100%学霸考生
文中谈到的原因是在强基计划综合成绩中,考生高考成绩占85%、校考成绩占15%,虽然小考成绩只占15%,但真正决定“生死的,恰恰是这15%。
我的看法:不知道“100%学霸考生“确切是什么意思,但大概就是说超级学霸吧。学霸之所以能成为学霸,绝不是仅仅靠努力,智力水平也是相当了得。校测试题灵活、高难度的特点对大家都是公平的,也许一些有竞赛基础的学生会占些优势,但是别忘了校测成绩仅仅占15%。如果A考生高考成绩比B考生高考成绩高10分,B在校测中得满分,A只要得7分就做到了综合成绩比B高。所以,决定”生死“的远不是校测成绩,所以,不要在意自己有没有竞赛基础,只要自认为优秀,就适合报强基计划。
第四类:以强基计划为跳板,以期进入名校的考生
任何考生都想考出好成绩,进入名校。但是文章中的观点似乎是通过强基计划进入名校就需要对自己内心进行审视:自己通过强基计划考进了名校是不是正大光明、有投机取巧之嫌。这种观点不值一驳,只要能考上,就是光明正大的。
第五类:缺乏科学精神、思维及研究性学习能力的考生
我赞成这个观点。认为自己不适合搞科研的学生自然不会报考强基计划,但是不知道自己有没有科学精神、思维及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学生怎么办呢?我的想法是想报强基就尽管报,至于自己有没有科学精神、思维及研究性学习能力,让学校去判断吧。
适合不适合报考强基计划没有客观统一标准,但强基计划确确实实是一个增加录取的机会,只要不明确认为自己不适合强基计划培养模式,为什么不报呢?
原创 杨江龙 古至今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