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学习,爱生活,会学习,会生活,人生有百学网更精彩!
爱学习 | 爱生活

1400多年前还有古老又神秘的东方MBTI

发布于:百学网 2023-11-30

1400多年前还有古老又神秘的东方MBTI

  还记得从长辈听到算命先生的八字命理,小时候在初代网络刷过星座,我们好像总是在寻找一种认同感。现在MBTI的大风又吹来,这个“人类分类法”来得猛烈,来得科学。

  《三联生活周刊》1190期MBTI插画©小红书:Jessie Lin

  心理学学术化的历程发生在西方,但在更早以前它还是哲学的范畴。如果在哲学这个层面上看,在更早的中国古代便有了关于心理学的论述。《孟子》认为“心之官则思”,人的性情思想是由一定的器官承担的,包括《黄帝内经》的“形神相印”,通俗来讲,都属于心理学的范畴。那这样看,在古代有像MBTI一样的“人类分类法”也不足为奇。

  与西方心理学科学以科学主义为主体的“由下至上”——从行为的研究思路不同,中国传统心理学走的是“由上至下”的路线,即直接从心理和精神的最高层,强调道德和理性层面的人文主义心理学。而最后最主要的价值,具体地讲,主要体现在对社会心理、教育心理、文艺心理、军事心理和养生心理等的研究上,即对心理学的研究都需要落实到某种功用中。

  孔子讲学

  在中国最早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里有见到中国对于人格研究的雏形。根据身心之阴阳两种特性的匹配关系,人格被分为“五态人”五种类型,即太阴、少阴、太阳、少阳、阴阳平和五种,各自关联着不同的身心健康属性。

  中国传统医学讲究阴阳调和,《黄帝内经》中有“一阴一阳之谓道,偏阴偏阳之谓疾。”的记载,那如果带着这种以阴阳调和为标准的观念去看待“五态人”的心理健康属性,对五种人的评价自然必不可少地会掺杂古人的是非观。

  《内经图》,《内经图》被认为与《黄帝内经》内容有关,它将人体设计成为一个小天地,并加以神化、神秘化、形象化。

  “少师曰:盖有太阴之人,少阴之人,太阳之人,少阳之人,阴阳和平之人。凡五人者,其态不同,其筋骨气血各不同。”

  以太阴之人为例,属性为太阴的人,阴多于阳,在《黄帝内经》对此类人格有许多诸如:贪得无厌、表里不一、处心积虑、假意谦虚等负面评价。但事实上如果抛开古人的是非观,太阴之人强调的是一种对表露欲望有阻碍,但仍然有冲动的势。外显能量弱,但是内在能量强力,因此成为了古人所说的无法被看透的贪念与欲望。

  “太阴之人,贪而不仁,不齐湛湛,好内而恶出,心和而不发,不务于时,动而后之,此太阴之人也。”

  如若同比到MBTI,表面上太阴之人好像透露着一股子I味,但欲念充斥的状态又与某些E人相匹配。比如有学者分析道ENTP、ENFJ、ESTP、ESFJ四种人格各自都有自己的贪念,和太阴之人的属性比较相似。比如ENTP贪念知识、创新点,希望卓尔不群;ESFJ是既得利益者,贪念物质上的安全感。

  点击揭晓《黄帝内经》辣评

  ☟

  结论来自《黄帝内经》&MBTI学者朱栏

  MBTI中无阴阳平和之人,阴阳平和是目标。

  设计:harukorukoko

  但当然,这只是针对“贪念”把两个系统联系在一起,近现代科学还是比古人传统的信念来得更包容、多元、客观一些。

  比如“快乐小狗”ENFP丰盈外露的阳光能量,在“五态人”里对应的是太阳之人,而在古人的眼中则是阳气过盛,虽然风风火火,但是会拿别人的利益来试错的挑战者。而像世界仅存2%的INFJ,在《黄帝内经》里则被归类到少阴、少阳一类占比比较多的人格类型里。总之阴阳平衡才是每一个人应该追求的境界。

  灵魂与阴阳平衡©小红书:吉吉JII

  阴阳之间的此消彼长是中国传统医学定义的一种自然规律,阴阳平衡不是静止的、绝对的,而是动态的、相对的。能量时刻在转化并趋向平衡中,那这在五态人之间便表现为一种阴型人和阳型人之间的吸引力。

  太阴之人易被少阳之人吸引,太阳之人易被少阴之人吸引,自然阴阳平和之人之间互相吸引,形成俗称的“互补”的关系。而有趣的是,如果类比到MBTI上也是相通的,比如少阴之人INFJ与太阳之人ENFP这对完美CP,太阴之人ENFJ对INFP和ISFP的友谊兼容性,都可以证明“五态人”理论的可实践性。

  设计师横尾忠则的灵性海报

  离开春秋战国的《黄帝内经》,时间到了魏晋南北朝,因为政权的不断转变,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转变,古人对人格分类的需求也走向一种更深入、更全面、也更加功能性的方向上——即在“职场”上。

  在现代职场,HR之间流行起了MBTI之风,要求应聘人在简历里写上自己的MBTI,只为寻找那位最铁面无私、效率至上、结果导向的ESTJ(结果其实是只有INFP受伤的职场)。放在现代,这种自带鄙视链的聘用方式让人不适,但早在三国时期,入职前先“做鉴别”的方式却十分盛行。

  现代职场在古代,AI插画

  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创立并推行,一改察举制导致的贿选之风,建立客观的选拔标准,因此人才品评显得十分重要,具有“识人”能力的人才被推举。在彼时涌现了一批“人才分析师”,而刘劭作为三国时期曹魏大臣,凭借自己三十多年的“职场经验”,整理出了三国HR宝典《人物志》,建立了自己的人才评判体系。

  刘劭的人格评定分为两个方面。首先采用的系统和《黄帝内经》里的阴阳平衡理论不无二致,先从体表特征——精神、眼神、气息、脸色、仪态、容貌、言语、骨骼、筋腱九个方面来评定内在资质。“凡人之质量,中和最贵矣”,所谓中和,便是九种表征的中和,由阴阳二气的平衡为核心,配合五行之气和仁、义、礼、智、信五种品德而表现的身与心的平和。而“不太平和”,只有部分突出的人才,则需要找到最适合他的环境,这便是下一步的步骤了。

  戴宏海《三国演义》连环画

  在初步分类后,根据阴阳二气的差异,人才被分为中庸型和偏颇型两大类。中庸型便是有极强适应能力的高可塑性人才,而偏颇型则有一定的偏向性,其中又被分为12种:强毅型、柔顺型、雄悍型、惧慎型、凌楷型、辨博型、弘普型、狷介型、休动型、沉静型、朴露型、韬谲型,它们各自阴阳相对,一正一反。

  例如强毅之人凶横,适合从事司法检查等工作,不适合深入人群(可能就是那位铁面无私、结果导向的ESTJ),而相反,柔顺之人则适合投入人群工作中,不适合严格的执法活动,这需要一定的共情能力、换位思考能力以及整理成自己思考的判断力,比如部分FJ人。雄悍之人是一往无前但缺乏理性思考的挑战者;惧慎之人则是谨小慎微,不会违规的保守派,适合委任一些常规性的事物。NFP人更像是这一组:辩博之人善于言辞,但常常言不及义,可以用于“氛围组”;而弘普之人则博爱仁慈,以至于爱心泛滥,适合救济救助类工作。

  结论来自香港《巴士的报》

  可视化设计:harukorukoko

  在对人格进行分类之后,则是进入关键点鉴人的步骤。刘劭认为如果要鉴别出“国体之才”,需要从到的、法制和策术三个方面来判断,而判断的方式则如同现代的面试一样,要进行为期三天的对话,才能获得更全面准确的判断。

  时至魏晋南北朝,刘绍对人格的鉴定和运用已然更包容。他认为除了“平和之人”,以上12种中的任何偏才都有优缺点,没有高低好坏之分,最重要的是让其做适合的工作,完整地发挥自己的能力。这一点便比《黄帝内经》严明的是非观来的更有泛用性。

  戴宏海《三国演义》连环画

  除了这两个经典的著作系统性地提出了人格的分类法,还有其他的思想家也提出过类似的学说,比如孔子对“君子”和“小人”的鉴别,荀子的上勇之人、中勇之人和下勇之人也是中国传统哲学里对人格分析的范畴。再往后像韩愈、朱熹等思想家均有提出过心理学思想,只是再无掀起《黄帝内经》、《人物志》这样的波澜。

  但是无论什么系统,定义自己的方式总是不嫌多,无论是向外还是向内发问,或许总有一些不那么清晰的问题,也总有一些不太清楚的答案,不过探索自己也和探索世界一样充满奥秘和惊喜。

  设计师横尾忠则的灵性海报

  头图封面海报来自设计师横尾忠则作品

  开放授权 | 阿吉麓二十四节气纹样图库

  民俗“潮”,“潮”得五彩斑斓,“潮”得生机勃勃

  5支蒙古族乐队,跟着歌声游牧到草原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END -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