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学习,爱生活,会学习,会生活,人生有百学网更精彩!
爱学习 | 爱生活

高中三年可以这样规划

发布于:百学网 2023-11-10

高中三年可以这样规划

  在之前录制的播客节目中,我关于“高考志愿规划宜早不宜迟”的观点引起了许多读者的共鸣。从措辞上来说,目前社会上对于“帮助高中生选择高校及专业”这一业态用得更多的还是“志愿填报”一词,出于认知度的考虑我在上一篇推文中也优先使用了“志愿填报行业”这一表述。

  然而从经验来看,短期匆忙上阵的“填报”很多时候都无法对高考志愿起到足够慎重的帮助,而长期细水长流的“规划”能够让最终的志愿方案尽可能地趋近完美,也应当是更准确也更理想的表述。

  本文将在此基础上展开说一说。

  合理利用第一个暑假

  人生中总有几个夏天是非常难忘的,初升高的暑假便是其中之一。在中考完到高中正式开学的两个多月时间里,开开心心地玩理应是一个主基调,但除此之外,若能在尽兴玩之余合理安排时间开展两项“正经事”,那么你的高中生涯将会因此而轻松很多。

  其一便是预习高一的学业内容,无论是通过自学还是课外辅导,重点可以适当向数学和英语倾斜。从我的经验来看,并不建议提前学习一整个学期甚至一整年的内容:各门学科认认真真预习到高一上期中考试为止,足矣。

  这样做最大的好处并不在于学到的内容本身,而是在开学后的摸底考、分班考、单元测验等考试中,能够在第一时间从分数上树立自信心。高中学习很多时候会呈现出马太效应,在初期树立的自信心很可能会一直延续到高考,甚至更久。

  其二则是独立或者组队开展一项课题研究。这里说的课题研究并非是找一个所谓的“包奖”机构囫囵吞枣地靠网课与代写“接收”一个成品,而是以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为切入点,有理有据有方法地去把一个议题弄明白,讲清楚。

  显然这样的课题研究绝不是能靠四节课亦或是一个礼拜的集训“生产”出来的,它需要一个更长的周期去学习、思考、实践,并通过合适的研究方法发散、收束成最后的成果。因此高中开始前的第一个暑假,正是完成高中课题的黄金时期。

  相比于初中阶段的课题研究,高中阶段的课题可以更具有目的性:即可以让它尽可能地与初步的目标专业相结合,并非是指这样的策略一定能在综评春考等面试中发挥多大的作用,而是说可以借助课题研究这个机会,从基础知识与研究方法层面对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方向进行涉猎或精修。

  当你发现自己的兴趣及能力与既定目标或理想并不匹配,那么在浅尝辄止的涉猎后及时调整目标梯队会是一个更好的选择;而当你发现自己的兴趣及能力与既定目标或理想非常吻合时,源源不断的动力一定会在精修后帮助你完成一个卓尔不群的课题。

  当然,在高中前的这个暑假,也有不少同学并没有任何目标专业或者理想中的人生轨迹。对于这一类同学而言,不必强求课题与升学规划的关联性,尝试发现社会的角角落落中存在的问题(a problem, an issue, or a question),并用自己擅长或感兴趣的方法去解决、解剖或解答它,那你同样都将收获一个熠熠生辉的课题。

  及早确定并坚定自己的加三选科

  2024届开始的上海高考加三选科政策从本质上来说直接将考生一分为二:能够报考理工农医专业的物化类考生,以及不能报考绝大部分理工农医专业的非物化类考生。

  看似后者相比前者会在专业选择范围上吃亏很多,但实则结合能力及兴趣来看,理工农医专业本身就并非适合于所有人。在判断是否要物化双选时,建议仅以自身情况作为考量依据,勿被与自己绝大概率并不相干的数据蒙蔽了双眼。

  从24届的情况来看,相比于往年很多学校都放宽了加三选科的截止时间,也不乏到高二下甚至高三上才确定了最终高考科目的考生。但毫无疑问,在紧张的课内学习节奏中,越晚确定加三选科对于自己各科学习时间的分配是越为不利的。

  从策略上来说,确定走物化路线的考生仅需在剩下四门中挑选自己最擅长的即可,而对于确定不走物化路线的考生,我也同样会建议直接将最有可能拿到高分的三门功课作为自己的加三选科。因此,及早确定是否要物化双选成为了一个关键任务,而最好的方法便是尽早地去了解大学中的理工农医专业。

  在课内成绩之外,尝试开展一个理工类课题能够较为准确地帮助自己判断未来自己是否适合理工农医类的专业,无论是编程建模,还是实物搭建,亦或是生化实验。

  这是因为理工类课题所借助的研究方法往往都是大学科研的低配版或前置步骤,若在高中的课题研究中无法较为顺畅地掌握这些方法,就说明一定是在天赋、理科知识储备及内驱力三者中出现了不匹配的因素。如果说初升高的暑假是完成高中课题的黄金时期,那么高一寒假到高一暑假这半年则是仅次之的白银时期。

  除了课题之外,在高一这一年中,我也建议所有的同学通过多元的方法去认知与感受各个专业及其在当今中国社会中所发挥的作用,当然尤其还是各个理工农医专业,并形成属于自己的目标专业梯队。

  前述多元的方法,包括但不限于读书观影、官方信息平台(阳光高考网以及各高校院系的官网及公众号)、优质自媒体、与身边各专业出身的人士交流以及以职业体验为代表的社会实践活动等等。

  感知目标高校并提前准备

  在加三选科确定,高中各科知识体系学习进度过半甚至行将或已经收尾的高二下,大部分同学的学习状况与年级排位都会趋于稳定。在这一阶段,对于已经通过博闻多识形成了较为明确的目标专业梯队的同学,我会建议TA们把关注的重点从专业投向大学:通过各科的分数排名以及往届的数据对自己的目标高校进行初步的感知及推断,并利用闲暇时间提前做一些准备。

  这里所说的准备并非是指老早就准备好综评强基提前批的申请材料,而是指对心仪且符合自己段位的大学进行一些考察。

  首先最为重要的,便是结合权威的数据(例如提前购买往届的《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专业目录》及《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各专业录取人数及考分》)去了解这些大学近年究竟在上海高考中会设置哪些专业,以及对应的最低分与平均分。并非所有高校都会开设并设置你最感兴趣的专业,因此无论是目标专业还是目标高校,都尽量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期待)放在一个篮子里。

  放眼“高考后”,如今我国的高等教育在专业分流、转专业、双学位、本硕博连读、辅修专业等教务政策上基本采用“一校一策”原则,这些政策大多可以从高校教务处网站或各学院网站中检索挖掘,同样值得重点关注。

  除此之外,我仍然会建议所有的同学能够通过多元的方法去进一步了解自己的目标高校,比如:长期关注高校的微信公众号,从这个重要的宣传阵地获悉各专业的学科进展、能够反映学校文化的校园动态以及面向社会可以亲身参与其中的讲座活动等等。

  找一个风和日丽的周末,和爸妈或好友一起来一场campus walk,观察学长学姐们的课余生活,走访校园周边的吃喝玩乐;通过线下或线上寻访高校的校友,可以是身边的亲戚朋友,也可以是微信群的群友,甚至可以是社交平台上的网友,多多益善,从与不同人的交流中去感知最真实的一面。

  在筛选后珍惜每一个升学机会

  

图片

 

  以上列举了目前在上海所有通过高考正规渠道进行升学的路径,看上去是一个非常庞杂的体系,但具体到每一个人身上,真正能够适用并作为主要目标的机会一般不会达到两位数。其中的部分机会在每一届高三开学后的九月便会相继启动申请,而前文所提到的种种前期准备正是能够帮助我们进行快速筛选及判断的关键所在。

  绝大部分艺体类招生都取决于长期的沉淀,因此也是各类机会中能够进行最快速筛选的类型;提前批中外合作及港澳高校则更多会取决于家庭能够提供的经济支持,其次是从长远来看是否会将出国留学纳入自己的人生计划,再者便是十二年学习旅程中所塑造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而提前批中的特殊高校,大多需要倚仗身体素质这个硬实力,在此基础上结合专业意向及职业规划来进行判断。

  表格中的主流路径及提前批综合评价在近年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只要有心仪的高校及专业并且自己的高考分数有机会能够匹配该升学路径所处的区间,那么就应该抱着珍惜的心态在申请阶段把这些升学良机先统统把握住,无论是作为plan A、plan B还是plan C,最终方案皆可以等到填报志愿时再做决定,给自己留足选择空间一定是不亏的策略。

  高考录取绝非志愿规划的终点

  当前志愿规划行业普遍采用的业务模式都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即服务周期在高考录取结果公布的那一刹那便会戛然而止。

  这合理吗?显然不。评判一个志愿方案是否真正满足了考生需求且达到了预期效果,高考录取结果公布的那一天应当是一个起点,而绝非终点。大学期间即将面临的全新学业模式与更为繁多的人生选择都会持续影响着高考志愿填报的结果,而这也是我们将志愿规划及其衍生业务纳入整个高等教育业务体系的重要原因。

  我们希望通过高中三年一点一滴的沟通与接触帮助每一位高中生寻找并匹配到最适合TA的大学及专业,也希望能够以高考录取作为一个起点,追踪并持续指引TA直到本科毕业,甚至更久。我也相信,如此这般的志愿规划模式才是健康可持续的,也将会是大势所趋。

  阅读到本文的高中生同学和家庭,如果你们错过了一些时机,那么现在开始补,有一些是来得及的。而更多的初三同学和家庭,提前了解和行动起来。

本站(www.100xue.net)部分图文转自网络,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底部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END -
  • 相关文章